- 年份
- 2024(10105)
- 2023(14708)
- 2022(12628)
- 2021(11868)
- 2020(9802)
- 2019(22466)
- 2018(22752)
- 2017(43119)
- 2016(23745)
- 2015(26676)
- 2014(26819)
- 2013(26117)
- 2012(24344)
- 2011(22009)
- 2010(22110)
- 2009(20129)
- 2008(19580)
- 2007(17299)
- 2006(15491)
- 2005(13880)
- 学科
- 济(94646)
- 经济(94538)
- 管理(66770)
- 业(62368)
- 企(50887)
- 企业(50887)
- 方法(36954)
- 数学(30881)
- 数学方法(30506)
- 中国(28935)
- 农(26372)
- 地方(25057)
- 业经(23478)
- 财(22462)
- 学(22135)
- 制(18298)
- 农业(17779)
- 理论(17040)
- 贸(16601)
- 银(16597)
- 贸易(16588)
- 银行(16550)
- 易(16006)
- 行(15939)
- 融(15912)
- 金融(15904)
- 和(15892)
- 技术(15459)
- 环境(15134)
- 务(14046)
- 机构
- 大学(330390)
- 学院(329894)
- 管理(129118)
- 济(125073)
- 经济(122056)
- 研究(115183)
- 理学(110121)
- 理学院(108803)
- 管理学(106910)
- 管理学院(106294)
- 中国(86032)
- 京(72969)
- 科学(72851)
- 所(58849)
- 财(58449)
- 农(56637)
- 研究所(53429)
- 中心(52341)
- 江(50233)
- 业大(50183)
- 北京(46712)
- 范(46354)
- 师范(45861)
- 财经(45697)
- 农业(44181)
- 院(42110)
- 州(41368)
- 经(41349)
- 技术(37822)
- 师范大学(36810)
- 基金
- 项目(222710)
- 科学(173530)
- 研究(164672)
- 基金(157953)
- 家(137923)
- 国家(136683)
- 科学基金(116447)
- 社会(100343)
- 社会科(94786)
- 社会科学(94763)
- 省(88614)
- 基金项目(84059)
- 自然(75713)
- 教育(75405)
- 划(74465)
- 自然科(73929)
- 自然科学(73912)
- 自然科学基金(72562)
- 编号(69395)
- 资助(64710)
- 成果(57407)
- 发(50735)
- 重点(49690)
- 课题(48263)
- 部(47686)
- 创(46087)
- 创新(42877)
- 项目编号(42849)
- 科研(42145)
- 大学(40754)
- 期刊
- 济(145521)
- 经济(145521)
- 研究(99501)
- 中国(70932)
- 学报(54511)
- 农(52333)
- 科学(48891)
- 管理(48490)
- 教育(44196)
- 财(43681)
- 大学(40324)
- 学学(37423)
- 农业(36418)
- 融(30216)
- 金融(30216)
- 技术(29711)
- 业经(25808)
- 图书(22886)
- 经济研究(22731)
- 财经(21475)
- 业(18637)
- 问题(18483)
- 经(18229)
- 理论(17014)
- 科技(16685)
- 实践(15770)
- 践(15770)
- 书馆(15447)
- 图书馆(15447)
- 情报(15412)
共检索到503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准 石密 刘春雷
[目的/意义]信息感知作为网络行为意向的近端重要解释变量,对剖析互联网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路径和构建应对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现阶段舆情管理与网络社会治理的核心所在。[方法/过程]文章依次采用开放式调研法、文本数据挖掘技术与问卷调查法探索网民群体对突发集体事件的信息感知特征的知识图谱工具。[结果/结论]经语义网络分析与实证分析发现网民群体对突发网络集体事件的信息感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语义网络特征呈辐射状,由多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之间联结紧密。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利用互联网优势掌握集体行为的发展动态并依此制定应对策略及时化解危机,强化社会预警管理。
关键词:
舆情管理 信息感知 语义图谱 社会预警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陈业华 张晓倩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突发群体事件下网民群体情绪传播的规律,更好地预测其发展趋势,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网络突发群体事件的不良影响。【方法/过程】在经典SIR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将网民所处情绪状态分为S状态、I状态、R1状态和R2状态四类,考虑情绪的自我调节和不稳定性以及政府的调控能力,构建了网络突发群体事件下网民群体情绪传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及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仿真实验表明:情绪的不稳定性以及政府调控能力等参数均对网民群体情绪传播的影响显著,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作用有限。并依据仿真结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春龙 张海涛 周红磊 杨梓鑫 殷跃
[目的/意义] 从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入手,聚力情报智慧,探索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与预测的具体方法与实施流程,全面提高感知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态势及预测衍生风险的能力,以情报决策推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全流程。[方法/过程] 基于数据与知识双重驱动的研究理念,在利用事理图谱揭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重大突发事件风险因素的定义,构建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传导链路模型,提出了利用风险传导链路感知和预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流程,并结合重庆万州“7·4暴雨”事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基于事理图谱的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与预测的方法和流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类似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为相关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海涛 李佳玮 刘伟利 刘雅姝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快速高效地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减少其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提出构建重大突发事件领域的事理图谱,揭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规律与逻辑,可以辅助相关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出应对和决策。[方法/过程]选取国际关注且影响范围较广的2019冠状病毒疫情的媒体报道、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通过本体构建、事件抽取、事件关系抽取等步骤,构建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并对事件演变的事理知识和传导路径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可以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逻辑与规律,进而从宏观层面把握事件的发展脉络,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事理图谱 本体 事理挖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雅姝 栾宇 周红磊 张海涛
[目的/意义]为了更快速高效地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本文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动态演变过程展开研究,以期辅助相关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决策。[方法/过程]基于事理图谱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事理图谱构建、事件泛化等步骤得到重大突发事件抽象事理图谱,对其进一步分析总结事件演变的动因,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事件演变的动态仿真模拟。[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度泛化的知识可以揭示事件演变的原因、影响因素;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结合实现了从知识视角仿真模拟事件演变的过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密 刘春雷 时勘 刘建准
[目的/意义]互联网作为信息生成与共享的重要载体,会助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发酵与舆情蔓延。发掘驱动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过程机制,是破解其次生灾害与疏导舆情累加效应的核心所在。[方法/过程]基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TAM)的理论视角,以非常规突发事件为背景,采用问卷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剖析网络情境特征以及网络信息受众的认知—心理状态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整合驱动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是网络情境特征与信息受众认知—心理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具有情境依赖倾向,会受到媒介信息丰富度、网络社会联结强度两大因素的驱动;信息受众的认知—心理状态是网络情境特征驱动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重要桥梁。研究还揭示了TAM理论在网络舆情导向中的普适性与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伟利 张海涛 张鑫蕊 周红磊
[目的/意义]提出融合三元空间大数据的重大突发事件的事件图谱模型,旨在支撑重大突发事件的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知识表示。[方法/过程]首先,从世界图景的概念出发界定事件图景的内涵和类型,并构建通用事件图谱模型,用以关联不同抽象层次的知识,承载多维立体的事件图景;其次,探究重大突发事件在物理—社会—网络三元空间演化过程,借助事物运动与信息传播两个过程,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跨空间演化机理,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的跨空间演化模型;最后,基于重大突发事件的跨空间演化模型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的事件图谱模型。[结果/结论]知识表示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的事件图谱不仅可以描述事件在三元空间的演化过程,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化模式,还可以呈现物理、社会和网络空间要素的状态及其间相互作用,揭示事件演化的内在动力。知识组织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的事件图谱能够融合三元空间的关键信息,关联碎片化知识,呈现一个立体、多维的事件图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秦娟
运用三角形模糊数对评价指标进行描述,构建基于群体语言信息的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方法,两次使用广义的导出有序加权平均算子(GIOWA),对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特征属性的提取,最后运用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有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1016)项日负责人:刘德海博士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结构复杂性、信息匮乏或过剩、矛盾对抗性、难以预测的高度突发性、事态发展不确定性和决策时间紧迫等高度复杂性的非常规边界特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红磊 张海涛 张春龙 刘彦辉
[目的 /意义]情报感知作为情报理论和情报工作的衔接,是情报研究落地的可行思路。在智慧应急理念指导下,探索重大突发事件情报感知的新内涵和新方法,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能力提升。[方法 /过程]首先,通过界定大情报观下的情报感知内涵,提出集任务感知、资源感知、态势感知及情报刻画为一体的理论模型,并以情报流程视角完善情报感知运行机理;其次,剖析当前突发事件应急治理难题,解读双重响应体系的功能认识,据此提出面向重大突发事件双重响应体系的情报感知架构及实现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进一步深化情报流程与功能并重的情报感知方法论,情报感知以主动性及防御性赋能双重响应体系发挥作用,服务于中国式应急管理体系化建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尤薇佳 孟芸竹 杨跃翔 王皖
[目的/意义]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的标准文件数字化表示,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方法/过程]基于“公共安全科技的三角形模型”构建本体模型;对标准中不同数据形式,利用机器学习和模板匹配等方法进行知识抽取,构建知识图谱;以森林火灾管理相关标准验证方法可行性,提出应用建议。[结果/结论]基于文章提出的方法,可实现标准的高水平数字化,利用知识图谱实现对突发事件标准中知识的跨标准协同查询,突发事件辅助决策,物资的规范建议等应用,并为其他领域的标准数字化提供参考,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创新/价值]提出了构建突发事件相关标准知识图谱的框架;基于公共安全科技的三角形模型构建了突发事件应对标准中的概念本体;应用新方法高效且低成本地进行知识抽取。
关键词:
标准数字化 知识图谱 突发事件 知识抽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贾若男 王晰巍 王楠阿雪
[目的/意义]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中,用户会分化成不同的群体,随着群体内部共同立场的不断建构和强化,群体极化最终形成。由于极化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冲击,对极化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方法/过程]在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议程设置等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遵循“数据—知识—服务”的转化路径提出群体极化风险评估模型:首先,构建事件多维主题图谱以形成舆情知识资源集合;其次,从中确定群体极化风险要素抽取维度并量化末级指标;最后,采用熵权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结论 ]舆情影响力对群体极化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公众议程多元程度,在所有风险要素中,公众情感极化程度的权值最小。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群体极化 风险评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成琳 李向阳
本文通过概述突发性群体事件研究现状和总结我国现阶段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的主要影响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流程,提出了演化机理对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启示。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群体事件 演化机理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海涛 刘伟利 栾宇 刘嫣
以事件为中心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情景图谱,不仅能描述情景要素的状态,还能反映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情景图谱的方法。首先,分析影响事件发生、发展和突变的要素,并深入探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情景模型,用于描述要素状态及要素之间的联系;其次,在情景模型的指导下,构建上层情景本体,并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构建下层情景本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情景图谱的构建流程,通过事件及事件关系抽取,构建旱灾情景本体,并对情景本体进行实例化,构建2007年吉林省特大旱灾情景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情景图谱不仅能够描述重大突发事件当前的发展状态,还能够解释事件发展与演变的内在动因,预测事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贾若男 韦雅楠 许可
[目的/意义]利用知识图谱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是网络舆情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问题,结合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推动社交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对知识图谱、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校园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中的实体、关系和过程模型,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政府官微在舆情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从"故事线"和"时间线"两个方面对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高校舆情事件在爆发初期、事件调查进展期、事件调查结果期呈现不同的情感倾向;高校舆情事件的传播媒介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差异不大;舆情夜间传播活跃度高于日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