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4)
- 2023(11805)
- 2022(9183)
- 2021(8325)
- 2020(6563)
- 2019(14384)
- 2018(14072)
- 2017(26056)
- 2016(14464)
- 2015(15912)
- 2014(15739)
- 2013(15183)
- 2012(13567)
- 2011(12085)
- 2010(12210)
- 2009(11532)
- 2008(11703)
- 2007(10599)
- 2006(9681)
- 2005(8485)
- 学科
- 济(55002)
- 经济(54931)
- 管理(50007)
- 业(49133)
- 企(36151)
- 企业(36151)
- 农(31555)
- 农业(21447)
- 方法(19882)
- 业经(18522)
- 财(18503)
- 中国(17115)
- 数学(16485)
- 数学方法(16391)
- 制(14501)
- 务(11556)
- 财务(11523)
- 财务管理(11496)
- 地方(11203)
- 企业财务(10928)
- 体(10579)
- 学(10557)
- 策(10253)
- 发(10088)
- 银(10058)
- 银行(10023)
- 划(9652)
- 贸(9453)
- 贸易(9448)
- 行(9360)
- 机构
- 学院(203149)
- 大学(200983)
- 管理(81587)
- 济(79848)
- 经济(78049)
- 理学(69154)
- 理学院(68407)
- 管理学(67438)
- 管理学院(67025)
- 研究(66467)
- 中国(52818)
- 农(45455)
- 京(41639)
- 科学(41174)
- 财(39173)
- 业大(34670)
- 农业(34530)
- 所(33188)
- 中心(31974)
- 江(31798)
- 研究所(30042)
- 财经(30038)
- 经(27382)
- 范(25504)
- 州(25349)
- 北京(25277)
- 师范(25150)
- 经济学(23834)
- 省(23788)
- 院(23496)
- 基金
- 项目(138028)
- 科学(108256)
- 基金(100644)
- 研究(99158)
- 家(89380)
- 国家(88537)
- 科学基金(75389)
- 社会(65941)
- 社会科(62142)
- 社会科学(62122)
- 省(54601)
- 基金项目(53887)
- 自然(47695)
- 自然科(46591)
- 自然科学(46577)
- 自然科学基金(45778)
- 划(45368)
- 教育(43775)
- 编号(39998)
- 资助(38058)
- 成果(32080)
- 重点(30723)
- 发(29836)
- 部(29594)
- 创(28620)
- 国家社会(27992)
- 课题(26966)
- 创新(26789)
- 科研(26348)
- 制(25890)
共检索到306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峰 丁一凡
加强网格化管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2018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网格化管理对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网格化管理显著提高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意愿,并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网格化管理能够通过强化以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为代表的社会资本积累,从而缓解劳动力外流所带来的社会资本流失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村民的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进一步讨论发现,网格员队伍的专职化建设能够提高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效果。村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网格化管理在人口规模较小和有社会组织的村庄,能够对村民的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发挥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乃元 朱玉春
基于江苏、安徽、陕西3省的90份村级问卷和966份村民问卷,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HLM),分析治理单元规模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缩小治理单元规模进而“织密”基层组织能够显著增进村民的公共事务参与,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小治理单元规模通过提高村庄动员能力、促进村庄信息共享、增进村民认同归属3个作用渠道影响村民公共事务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集体经济薄弱和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缩小治理单元规模对村民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治理单元规模的缩小不仅拓展了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广度,同时还增加了其公共事务参与的深度,主要表现为显著强化了村民对公共决策和村务监督的影响力。据此提出进一步推动治理单元下移、优化调整村庄治理结构、提高村民参与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乃元 朱玉春
基于江苏、安徽、陕西3省的90份村级问卷和966份村民问卷,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HLM),分析治理单元规模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缩小治理单元规模进而“织密”基层组织能够显著增进村民的公共事务参与,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小治理单元规模通过提高村庄动员能力、促进村庄信息共享、增进村民认同归属3个作用渠道影响村民公共事务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集体经济薄弱和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缩小治理单元规模对村民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治理单元规模的缩小不仅拓展了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广度,同时还增加了其公共事务参与的深度,主要表现为显著强化了村民对公共决策和村务监督的影响力。据此提出进一步推动治理单元下移、优化调整村庄治理结构、提高村民参与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雪峰 高远卓 卢海阳
返乡农民工是助推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本文将道路修建作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表征,实证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提高了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相比于未外出的留守村民,返乡农民工更愿意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长期返乡农民工、返乡五年以上的农民工和主动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更强。治理机制分析发现,外出务工经历能够通过强化返乡农民工对村庄的生活依赖提升其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但也会通过弱化他们对村庄的农业生产依赖降低其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配置更好的村庄,外出务工经历能够对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发挥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爱萍 魏郡 徐嘉晨
村级公共事务的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当前作为治理主要主体的村民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上存在难以形成一致集体行动的“涣散”现象,表现为经常性缺席民主管理活动、对公共事务治理缺乏心理认同以及没有行之有效的组织保障。这主要是村民与集体之间利益联系弱、集体经济未能份额化到个人以及村民之间存在多个关系网络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提升村民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凝聚力需要有政治力量作为组织行动保障、有完善的集体行动规则和程序制度、内部利益需要类型化和份额化以及规范村庄内部的关系网络等。
关键词:
村庄 公共事务治理 提升凝聚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立全 左停 侯婧
本文立足于东村社区,以水库堵塞前后的矛盾与无序对比放牧所实现的低成本共管模式为例分析村民在集体行动中的不同选择,抽离出村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揭示村民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心理距离如何使同一小集团在不同的公共事务管理中做出不同的选择。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公共事务 治理 集体行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强 吴娟
地方公共事务治理越来越离不开公民积极有效地参与。通过对广东省"无假药社区"建设的调查发现,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同时也面临着参与渠道狭窄、参与方式被动、参与内容单一和效能感不高等突出问题。因此,培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渠道与环境,创新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制度和机制,是提升地方公共事务治理绩效的重要课题和必然路径。
关键词:
公共事务 治理 公民参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爱国 曾凡丽
走出社区行政化困境,必须突破社区管理的部门垄断制,实现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其关键是明确界分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功能边界,具体路径是重新细分社区公共事务,不同事务采取不同的治理机制,其中社区行政事务采取行政机制,社区公共服务主要采取准市场机制,社区自治事务采取自治机制。
关键词:
社区体制 公共事务: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冷志明
自Coman(1911)关注美国西部大陆的农业灌溉问题以来,公共事务治理研究历经百年,大体上经历了移民定居法案下的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安排、水市场发展障碍分析、可再生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规制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四个阶段。本文主要对上述四个阶段公共事务治理研究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治理措施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进行总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荣彬
文章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族网络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网络有助于村民的公共事务参与,地区宗族网络规模越大,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就越强;信任水平和互动频率是宗族网络影响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两个重要途径;与宗族网络强度相比,宗族网络规模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中的作用更大;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宗族网络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影响正不断减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春梅 吕英喆
理性是民主的一大前提。依据湖北5个村庄1 152份有效问卷数据和半结构访谈资料,归纳了农民多元理性叠加和民主不均衡生长的现实面相,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寻了农民理性对民主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显示,农民理性的构成要素是交易理性、个体理性、公共理性和关系理性,其中前三者对民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农民的经济理性和政治理性同时对其政治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农民的理性化和对多元理性的包容有助于民主质量的提升。其现实价值在于如何强化农民理性对民主的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滕明兰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加快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开放市场并完善监管,努力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纲要特别提出,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滕明兰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加快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开放市场并完善监管,努力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纲要特别提出,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明 王西琴 张馨月
实现乡村公共事务有效治理,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河北井灌区的田野调查,以“纸屯模式”为典型案例,探讨了乡村公共事务多元合作治理的新路径。纸屯村“村集体统管”激活了用水户协会,通过统一灌溉定价,实现了价格机制对农户节水行为的促发作用;“合作治理”通过协会与机井管理员合理的分工协作及薪酬制度,达到了灌溉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及时维护。“纸屯模式”提供了一种乡村公共事务多元合作治理的核心逻辑,即农村基层组织承担监督和兜底责任,并与乡村能人通过分工与激励机制,形成“农村基层组织—乡村能人—农户”的合作治理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事务管理系现有教职工34名,其中副教授12名,"双师"型教师12名,硕士8名,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10名。湖南省秘书协会会员2人,省礼仪协会会员2人,省旅游协会会员3人,省厨师协会会员2名,省高职院校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