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9)
- 2023(10687)
- 2022(9570)
- 2021(9073)
- 2020(7619)
- 2019(17611)
- 2018(17608)
- 2017(34178)
- 2016(18722)
- 2015(20682)
- 2014(20701)
- 2013(20638)
- 2012(18843)
- 2011(16934)
- 2010(16640)
- 2009(14878)
- 2008(14350)
- 2007(12281)
- 2006(10436)
- 2005(8875)
- 学科
- 济(68918)
- 经济(68840)
- 管理(51851)
- 业(50021)
- 企(42139)
- 企业(42139)
- 方法(34537)
- 数学(29884)
- 数学方法(29536)
- 学(17922)
- 农(17759)
- 财(17673)
- 中国(16802)
- 业经(15151)
- 地方(13639)
- 理论(12311)
- 贸(12222)
- 贸易(12218)
- 农业(11944)
- 务(11921)
- 制(11871)
- 易(11871)
- 技术(11864)
- 财务(11860)
- 财务管理(11840)
- 和(11711)
- 企业财务(11290)
- 环境(10811)
- 银(9983)
- 银行(9930)
- 机构
- 大学(262191)
- 学院(259920)
- 管理(103868)
- 济(95954)
- 经济(93736)
- 理学(91201)
- 理学院(90160)
- 管理学(88457)
- 管理学院(88002)
- 研究(87440)
- 中国(61311)
- 科学(58848)
- 京(55714)
- 农(47758)
- 所(44954)
- 业大(44170)
- 财(42999)
- 研究所(41739)
- 中心(38816)
- 农业(38014)
- 江(36192)
- 财经(35471)
- 北京(34759)
- 范(34046)
- 师范(33617)
- 经(32401)
- 院(31804)
- 州(29922)
- 技术(28465)
- 经济学(27776)
- 基金
- 项目(188743)
- 科学(146629)
- 基金(136284)
- 研究(132688)
- 家(121346)
- 国家(120373)
- 科学基金(101997)
- 社会(80983)
- 社会科(76643)
- 社会科学(76621)
- 省(74436)
- 基金项目(73396)
- 自然(69649)
- 自然科(68036)
- 自然科学(68015)
- 自然科学基金(66784)
- 划(63418)
- 教育(60369)
- 资助(56241)
- 编号(53253)
- 成果(42754)
- 重点(42263)
- 部(40755)
- 发(39625)
- 创(39334)
- 科研(36955)
- 创新(36678)
- 课题(36582)
- 计划(36579)
- 大学(34609)
共检索到359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月异 王玉祥 金西子 张博
【目的】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在新疆干旱区绿洲田间试验条件下,对网室内、外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散粉特性,以及不同近交方式结实性等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开花散粉规律与不同近交方式种子结实之间的关系,为苜蓿育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网室内进行人工去雄控制授粉,品种内近亲交配的方式分别为同株同花、同株异花、异株异花。【结果】①新疆干旱区绿洲农田苜蓿花期网室内平均温度低于网室外,相对湿度高于网室外。②网室内苜蓿单花在早上9:00开放,网室外在早上8:30开放,单花开放高峰期网室内是12:00-16:00,网室外是12:00-15:30;单花开放后持续时间网室内为2~5 d,网室外为2~6 h。③网室内、外单花均在Ⅳ时期开始散粉,此时网室内、外的花粉活力分别是96. 33%和93. 22%;在Ⅴ时期雌蕊开裂,此时网室内、外柱头均具有较强的可授性。④品种内异株异花的结荚率为32. 14%±0. 01%、单荚种子数为(3. 57±0. 20)粒,单荚螺旋数为(3. 16±0. 10)个、种子千粒重为(2. 49±0. 02) g,比同株同花、同株异花高出1. 5~3. 0倍;网室内自然授粉的结荚率为11.67%±0. 00%、单荚种子数为(1. 63±0. 06)粒,单荚螺旋数为(1. 42±0. 06)个、种子千粒重为(1. 67±0. 12) g。【结论】在苜蓿单花发育至Ⅳ时期(旗瓣展开而翼瓣未伸出花萼)进行授粉的效率较高。在今后苜蓿纯合体系自交选育过程中,自交早世代(自交1~2代)的个体基因型杂合度高,采用同株异花交配较好;自交晚世代(3~5世代)个体基因型杂合度低,采用品种内异株异花交配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路 贾志宽 韩清芳 刘玉华
比较了引进美国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和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特性、产草量、营养价值、产出能量、经济效益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引进品种中有10个品种的各个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其中牧歌401、巨人201的生长势、再生性能强;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产能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值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鲜草产量 苜蓿引种 营养效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佟春艳 石凤翎 张雨桐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侵染引起的一类真菌病害,也是最广泛流行的植物病害之一,可以危害上万种被子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固氮能力强。近年来随着苜蓿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及肥料的过度使用,使得苜蓿白粉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苜蓿白粉病症状、致病菌、发病条件等内容,为准确识别和诊断苜蓿白粉病,了解苜蓿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并及时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归纳总结了白粉病对苜蓿的危害及苜蓿对白粉病的抗性机制方面的研究,发现苜蓿白粉病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及品质。但目前苜蓿抗病基因克隆较少、抗病机制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抗性种质资源缺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在深入了解苜蓿的白粉病抗性机制的基础上,将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不断挖掘抗病新基因,培育更稳定、持久的抗病新种质。本文旨在为苜蓿白粉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成章 田玮 杨雨鑫 廉红霞 王振阁
研究了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我国河南省种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国外苜蓿品种种子质量较高,在我国河南地区普遍生长良好,均能安全越冬,生产性能一般优于我国地方品种。在10个苜蓿品种中,78,MHA1和78-1的年鲜草产量较高,分别为93365.6,89837.2和87770.4kg/hm2;78,赛特和MHA1的年干物质产量较高,分别为18309.0,18049.2和16799.6kg/hm2;赛特,78,MHA1和78-1的年蛋白质产量较高,分别为4163.7,3919.1,3593.5和3568.7kg/hm2。这些品种能够满足不同生产目的的需要,可以在我国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苜蓿引种 苜蓿品种 生产性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雯 王丹 边佳辉 孙占敏 唐益雄 吴燕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被誉为"牧草之王",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皂苷是一种分布广、含量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等功能。为此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紫花苜蓿皂苷的理化性质、分布及含量、分离及提取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紫花苜蓿皂苷作为一种绿色的植物附加产物将会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也为紫花苜蓿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皂苷 理化性质 提取 分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桂枝 高建明 袁庆华
研究了6种紫花苜蓿在不同浓度盐土中的发芽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鲜草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发芽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鲜草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盐浓度在0.40%~0.60%间6个品种的发芽率迅速降低;大部分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盐浓度0.20%~0.30%和0.50%~0.60%时出现双峰;盐浓度为0.20%时大多数品种的产量最高,当盐浓度大于0.30%时不同品种间产量的差异迅速增大。结论认为:中苜1号的耐盐性最强,新疆大叶、爱乐高和甘农3号次之,陇东和甘农1号的耐盐性较差;0.4%为大多数苜蓿品种的耐盐临界值;研究苜蓿耐盐性时应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苜蓿 耐盐性 发芽率 游离脯氨酸 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亚娟 姜智英 胡蕊梅 魏洁 刘艳君
磷矿粉是一种难溶性磷肥,一般认为其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好。苜蓿(Medicago sativa)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为探索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苜蓿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3种不同品位磷矿粉PRⅠ、PRⅡ、PRⅢ为磷肥源,以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为对照(CK),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M1)、‘陇东苜蓿’(M2)、‘金皇后’(M3)进行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矿粉处理下紫花苜蓿两茬的生长、营养品质、磷素的吸收利用以及土壤磷素含量。结果表明,第2茬收获时PRⅠ处理下M1和M3的株高明显高于CK,PRⅢ处理下M2的株高明显高于CK。M1两茬干重均表现出PRⅠ磷矿粉处理最高,两茬总生物量干重达到8.61 g,比CK高46.9%,3个磷矿粉处理下M2第1茬、第2茬和总生物量干重均高于CK,磷矿粉处理对M3的生物量没有明显作用。PRⅠ和PRⅢ处理显著提高了第2茬M1的粗蛋白含量,PRⅢ处理M1和M2紫花苜蓿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CK。第1茬磷矿粉处理中PRⅡM3处理的钙含量达到最高值,为2.18%,与CKM3处理差异不显著(P> 0.05),第2茬PRⅠM1和PRⅢM2处理的钙含量最高,均为1.56%。PRⅠ和PRⅢ处理可显著提高第2茬M1和M2的磷吸收效率,PRⅠ能显著提高第1茬M1和M2的磷利用效率,而PRⅡ均显著提高了3个紫花苜蓿品种第2茬的磷利用效率。除PRⅡM1处理外,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含量,且3个品种均表现出在PRⅠ和PRⅢ处理下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PRⅡ,相比施肥前,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M3的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低于M1和M2。因此,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生长、营养品质和磷素吸收利用可超过或达到与过磷酸钙相当的水平,其效果因磷矿粉品位和苜蓿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本研究条件下,PRⅠ磷矿粉,M1和M2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施用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玮 王成章 杨雨鑫 廉红霞 李新慧
试验研究了国内外 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结果表明 ,国外苜蓿品种在我国河南地区普遍生长良好 ,生产性能一般优于我国地方品种 ,在 10个苜蓿品种中 ,以 78的生产性能最好 ,其次是赛特、意大利苜蓿、MHA1、内蒙古苜蓿和 78- 1,这些品种可以在我国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生产性能 引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立辉 王岩 胡海燕 赵天宏 郭书嫄 王伟 姚欣
干旱是人类面临的日益频繁的气候问题,揭示干旱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的影响有助于阐明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对干旱的响应规律。以2种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抗旱)及三得利(不抗旱)为试验材料,设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LS)、中度干旱(MS)和重度干旱(SS)4个处理,研究了初花期干旱胁迫对2种紫花苜蓿主要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两品种的Pn、Gs、Ci及Tr均呈下降趋势,Ls呈上升趋势,WUE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a、Chl(a+b)及Chla/b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金皇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Pn下降不显著。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初始荧光(Fo)明显升高,而φPSⅡ、ETR和F...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玲玲 张阳阳 毛培胜 梁庆伟 乌仁图雅 王胜男 陈琪
为研究不同施硼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探索合理的施硼肥措施,以公农1号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沟施(B1,10%的植株开花时施硼砂5.3kg/hm2)、喷施1次(B2,20%的植株开花时喷施0.70%硼砂)及喷施2次(B3,20%、50%的植株开花时分别喷施0.70%硼砂)对紫花苜蓿的花粉数量、活力、不同时期叶、茎、生殖器官中硼含量、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K),3种施硼处理均显著(P<0.05)增加种子产量,且喷施处理组种子产量显著(P<0.05)高于B1,但B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薛春胜 刘瑞生 徐建峰 张金林
生物添加剂在促进牧草青贮发酵过程中有益菌和酶的活性、提高消化率和改善发酵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初花期刈割的第1茬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分析不同添加剂(甲酸、蔗糖、EM菌液和纤维素酶)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得分均高于无添加剂对照组,pH、乙酸和氨态氮(NH3-N)/总氮(TN)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且未检测到丁酸和丙酸。4种添加剂处理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丹丹 王慧军 刘忠宽 陶佩君
河北对苜蓿充分供应氮、钾、磷等其他营养的情况下,就不同硫营养水平对紫花苜蓿产量、生物学性状及再生速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2处理在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株高、茎粗、产量和增产效益最佳;S3处理的再生速度最大;茎叶比随着硫营养水平的不断增长逐渐下降。通过对各个性状的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S2为硫肥最佳用量。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硫营养 生物学性状 再生速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寇建村 杨文权 贾志宽 狄升蒙 韩清芳
【目的】掌握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的旱生结构,为其引种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7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进行解剖,选取12项抗旱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各品种进行两两多重比较,得到各指标的灵敏度,最后以叶片厚度、中脉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3个指标为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苜蓿品种叶片的抗旱性解剖结构之间差异极显著。各指标的灵敏度大小依次为:叶片厚度>中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厚度>气孔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下表皮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气孔长度>角质层厚度。聚类结果分析表明,17个紫花苜蓿品种可聚为3个级别:其中‘保丰苜蓿’、‘新牧1号’、‘中苜1...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片 解剖结构 抗旱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予璐 李建东 孙备 王国骄 申晓慧 冉卓
在小幅度变化的低温条件下,研究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根系和叶片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和同一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性。以此探讨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对低温的响应差异,揭示紫花苜蓿抗寒性的机理,为紫花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处理下,抗寒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8℃处理下,4个供试品种根系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根系:F=7.683,p<0.05)3个低温处理下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差异,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里强 王丹 何锋 吕会刚 谢开云 李向林 王栋 秦燕
氮素添加对于紫花苜蓿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添加水平对于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各个指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氮对不同茬次苜蓿的株高、茎粗影响效果不明显,而对苜蓿的分枝数影响效果显著。每一茬次的苜蓿分枝数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从第1茬到第4茬,增加的趋势逐渐平缓。施氮对第1茬、第2茬和第4茬的苜蓿单株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第3茬苜蓿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的总表面积、总体积、根颈粗和交叉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紫花苜蓿的总根长、平均直径和分叉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并未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