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67)
2023(19420)
2022(16370)
2021(15219)
2020(12692)
2019(28730)
2018(28765)
2017(55184)
2016(30012)
2015(33670)
2014(33460)
2013(33103)
2012(30251)
2011(27438)
2010(27822)
2009(26149)
2008(25578)
2007(23014)
2006(20623)
2005(18470)
作者
(87101)
(72424)
(72099)
(68315)
(45976)
(34730)
(32577)
(28381)
(27444)
(25975)
(24520)
(24460)
(23088)
(22950)
(22316)
(21962)
(21438)
(21356)
(20789)
(20664)
(18078)
(18040)
(17687)
(16781)
(16271)
(16248)
(16177)
(16048)
(14636)
(14309)
学科
(128425)
经济(128280)
(107605)
管理(93706)
(88286)
企业(88286)
方法(54259)
(50128)
数学(44229)
数学方法(43506)
业经(36880)
中国(35157)
(34133)
农业(33591)
地方(28231)
(24938)
(23966)
(23559)
财务(23471)
财务管理(23437)
理论(23073)
技术(22926)
(22272)
贸易(22255)
企业财务(22176)
(21906)
(21578)
(19736)
(19461)
银行(19418)
机构
学院(430724)
大学(424434)
(173495)
管理(172046)
经济(169776)
理学(147913)
理学院(146367)
管理学(143701)
管理学院(142939)
研究(141914)
中国(109651)
(90847)
科学(87534)
(80461)
(78844)
(71545)
业大(66687)
(65987)
中心(65296)
研究所(64627)
财经(62257)
农业(61876)
北京(57317)
(56456)
(56073)
师范(55570)
(53382)
(50937)
经济学(50334)
经济管理(46064)
基金
项目(285761)
科学(225458)
研究(211352)
基金(205945)
(178532)
国家(176897)
科学基金(153100)
社会(133019)
社会科(125789)
社会科学(125755)
(114082)
基金项目(108482)
自然(99023)
自然科(96771)
教育(96749)
自然科学(96749)
自然科学基金(95008)
(94252)
编号(88260)
资助(84878)
成果(70819)
(63978)
重点(63549)
(62156)
(60739)
课题(60239)
创新(56170)
国家社会(54003)
科研(53991)
教育部(53193)
期刊
(202021)
经济(202021)
研究(125550)
中国(87401)
(78771)
管理(66468)
学报(65246)
科学(61989)
(61246)
农业(53375)
大学(50264)
教育(49303)
学学(47584)
(40718)
金融(40718)
技术(40423)
业经(38374)
经济研究(30138)
财经(29935)
(28198)
问题(26375)
(25668)
技术经济(22985)
(20934)
图书(20808)
科技(20701)
现代(20334)
商业(20116)
统计(19569)
理论(19315)
共检索到648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丽莉  肖洪浪  张涛  
甘肃是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省份,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1%,年降雨量是全国年均降雨量的47%;同时,甘肃是西部地区典型的欠发达省份,农业是传统产业,也是耗水大户,农业用水占甘肃省总用水的79.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百分点。基于甘肃成为全国第一个省域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重要背景,从产业链设计、模式选择、空间布局3个方面探讨以节水为主的循环农业的具体实践模式,以期为甘肃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如何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尚明瑞  
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当前西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甘肃省资源环境禀赋的现状出发,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解读了甘肃省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资源环境恶化对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水平,并进一步提出了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促进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和方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跟山  
甘肃省自2007年成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以来,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五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以全国试点省为契机发展循环经济1.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金昌模式。金昌市是我国的"镍都",是一座严重依赖矿产资源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业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然。金昌模式的具体做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香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在全国打造"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顺应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论文以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物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网络支付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户-政府-企业、农民或涉农企业-中介组织-企业、农产品网上超市、农产品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四种适合甘肃省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香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在全国打造"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顺应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论文以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物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网络支付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户-政府-企业、农民或涉农企业-中介组织-企业、农产品网上超市、农产品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四种适合甘肃省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香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在全国打造"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顺应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论文以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物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网络支付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户-政府-企业、农民或涉农企业-中介组织-企业、农产品网上超市、农产品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四种适合甘肃省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磊  李新文  景喆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农业生产自身循环规律和农业产业化内在循环特性角度,构建循环型农业的理论模型;强调循环型农业是解决甘肃河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并提出河西地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关键环节和建设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小娟  陈耀  高瑞宏  
[目的]考虑碳排放约束,分析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特征和区域特征,以期为提升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5—2016年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以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对甘肃省农业环境效率和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结果](1) 2005—2016年甘肃省农业环境效率值总体呈现下降—上升—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且均小于1;(2)碳排放约束下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均值为1.010,年均增长率为1%,且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3)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增长最快,陇东南地区次之,河西地区增长最慢。[结论]忽视碳排放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各区域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是提升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课题组  黄秉信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本文试图研究提出用于测度评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程、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就甘肃现代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一沁  
[目的]通过对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甘肃农业发展水平和现状,旨在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路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生态和资源利用水平构成评价综合层,向下分21个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计算2010~2016年甘肃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效应的权重最大,为0.515 2,其次为资源利用效率,最低为经济效益,为0.155 8,指标层权重前3位分别为人均水资源量、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权重值分别为0.104 4、0.096 1和0.066 6;2010~2015年,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6年又出现滑落。[结论]水资源对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制约性较大,解决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成为当务之急,而有效灌溉是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肃农业发展受负向指标影响较大,加强农业现代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江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环县农业(羊)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旨在探索我国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为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腹地的甘肃环县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的历史演进、竞争优势来源,以及集群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研究显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产生和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基础、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竞争程度,以及政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其竞争优势有赖于:建立政策和监管体系;促进集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发展;挖掘本土优势资源条件,开发生产、加工、存储、营销等价值链和供应链技术;满足客户挑剔需求;促进金融财政支持和投资;集群参与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应用等。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是一个涉及从羊育种、扩繁育肥、加工生产、服务提供,以及相关配套机构和活动的综合体,其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和基础产业等组成。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呈现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高技术加工业和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高价值农业产业集群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是农户缺乏适当知识,因此,动员集体行动开展培训来促进创新活动是集群成功的关键因素。[结论] 中国农牧交错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是可行的途径。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提高了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吸引了外部投资并加强了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江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环县农业(羊)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旨在探索我国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为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腹地的甘肃环县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的历史演进、竞争优势来源,以及集群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研究显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产生和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基础、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竞争程度,以及政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其竞争优势有赖于:建立政策和监管体系;促进集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发展;挖掘本土优势资源条件,开发生产、加工、存储、营销等价值链和供应链技术;满足客户挑剔需求;促进金融财政支持和投资;集群参与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应用等。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是一个涉及从羊育种、扩繁育肥、加工生产、服务提供,以及相关配套机构和活动的综合体,其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和基础产业等组成。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呈现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高技术加工业和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高价值农业产业集群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是农户缺乏适当知识,因此,动员集体行动开展培训来促进创新活动是集群成功的关键因素。[结论] 中国农牧交错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是可行的途径。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提高了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吸引了外部投资并加强了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炯  陈静  
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就需要加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模式研究力度,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对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探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此提出有效提升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包国宪  何翔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