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1)
- 2023(11587)
- 2022(9620)
- 2021(9051)
- 2020(7765)
- 2019(18300)
- 2018(18299)
- 2017(36444)
- 2016(19807)
- 2015(22284)
- 2014(22363)
- 2013(22396)
- 2012(20840)
- 2011(18931)
- 2010(19309)
- 2009(18216)
- 2008(18163)
- 2007(16678)
- 2006(14466)
- 2005(12776)
- 学科
- 济(94282)
- 经济(94203)
- 业(61035)
- 农(50870)
- 管理(50243)
- 方法(45420)
- 数学(41792)
- 数学方法(41178)
- 企(39030)
- 企业(39030)
- 农业(33751)
- 业经(22804)
- 中国(21034)
- 财(20315)
- 地方(19522)
- 制(16516)
- 贸(16069)
- 贸易(16063)
- 学(15755)
- 易(15597)
- 发(13163)
- 农业经济(12543)
- 银(12258)
- 银行(12234)
- 务(12085)
- 财务(12043)
- 财务管理(12005)
- 融(11998)
- 金融(11995)
- 理论(11909)
- 机构
- 学院(291123)
- 大学(286256)
- 济(121853)
- 经济(119413)
- 管理(113475)
- 理学(99024)
- 理学院(98000)
- 管理学(96083)
- 管理学院(95574)
- 研究(93809)
- 中国(72889)
- 农(66885)
- 京(58760)
- 科学(58083)
- 财(52882)
- 农业(51469)
- 业大(49238)
- 所(47871)
- 中心(45631)
- 江(43745)
- 研究所(43402)
- 财经(42577)
- 经(38722)
- 经济学(37166)
- 范(36995)
- 师范(36645)
- 北京(36380)
- 州(34682)
- 经济学院(33918)
- 经济管理(33153)
- 基金
- 项目(194234)
- 科学(152806)
- 研究(141416)
- 基金(141093)
- 家(122511)
- 国家(121459)
- 科学基金(104301)
- 社会(90109)
- 社会科(85153)
- 社会科学(85127)
- 省(77313)
- 基金项目(74686)
- 自然(67148)
- 自然科(65589)
- 自然科学(65574)
- 教育(65299)
- 自然科学基金(64402)
- 划(64030)
- 编号(58899)
- 资助(58824)
- 成果(46787)
- 部(43685)
- 重点(43499)
- 发(42542)
- 创(40005)
- 课题(39754)
- 科研(37416)
- 创新(37365)
- 国家社会(37149)
- 教育部(37117)
- 期刊
- 济(134638)
- 经济(134638)
- 研究(78505)
- 农(69881)
- 中国(54105)
- 农业(47379)
- 学报(46224)
- 科学(43022)
- 财(39861)
- 大学(35891)
- 管理(35571)
- 学学(34370)
- 融(28639)
- 金融(28639)
- 业经(28564)
- 教育(26720)
- 技术(25827)
- 业(22732)
- 财经(20857)
- 经济研究(19776)
- 问题(19417)
- 经(17785)
- 统计(16858)
- 版(16684)
- 技术经济(15522)
- 农业经济(15175)
- 农村(15169)
- 村(15169)
- 策(15138)
- 世界(14491)
共检索到419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霖
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缺水地区广大,尤其是农村饮水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解决缺水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公共服务短缺的西北地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走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路子。文章调查了内蒙古西部一个典型缺水村庄30年来的四种饮水供给模式,并通过构建等效用成本计量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式数据背后的经济理性,旨在为今后解决类似缺水农村的饮水供给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分析和决策思路。
关键词:
农村水资源 饮水安全 效用 计量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岳书铭 綦好东 蒋芳
贫困缺水地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绩效的高低 ,不仅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提高贫困缺水地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绩效的关键在于筹资机制的创新。山东省临朐县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实践中 ,通过改革筹资决策方式、规范筹资决策主体行为 ,以及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改革管理模式 ,对提高贫困缺水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筹资效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这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公共品筹资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农村 饮水工程 筹资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松 李林鑫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出发,通过引入以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博弈各方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收益和在现实供需关系下的收益格局,特别是私人参与供给下的博弈均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进行研究。结合国内的经验借鉴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准公共产品 博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辉 贾绍凤 吕爱锋 王素慧 李润杰
本文应用青海省水利厅主持调查的2009年度青海省人口数据、饮水不安全人口数据,以及青海省县级土地面积、财政收入、耕地面积、降水量、海拔等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建立青海省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绘出青海省农村地区农牧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数量及不安全率分布图,利用SPSS软件从自然条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解读造成青海省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现状和区域间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青海省农村地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值得认真对待,2009年饮水不安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25%,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为:青海省的东部、东南部地区以及玉树州的东南部地区;饮水不安全率比较高的区域为:青海省的...
关键词:
青海省 农村地区 饮水安全 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晓荣 吴晓婕 谢旭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工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社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保护维护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并探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的理论根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黄素莉
我国是农业大国,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稳定,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从2006年起,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053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国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娟莉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利用川、豫、晋、陕、黔、宁6省农户的微观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饮水供给的影响因子,探讨农村饮水供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从整体情况看,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较为理想,农户评价结果为"较好"和"很好"的概率分别为72.21%和3.29%,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与农户收入之间呈现"U"型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政策支持、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农户参与满意度、水质、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从收入分组情况来看,不同收入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并且不同的因素对不同收入组所产生的影响和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艳茹 卢小广
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工作的开展,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值最大化,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把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PPP融资模式下公私部门投资比重和投资期望的特点,建立可持续性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具体案例检验所构建模型的适用性,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下的可持续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晓荣 吴震
本文通过剖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施工和审计三方的委托代理关系,揭示目前此类工程存在的主要困境,并构建博弈模型研究三方行为选择对工程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管理方、施工方和审计方的行为选择会与工程绩效目标相背离,而适当引入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声誉机制,则能有效缓解这种现象,促进工程预定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伯华 刘传明 曾菊新
本文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湖北省石首市农户对获得安全饮水的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支付意愿较高,71.5%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平均支付金额为121.94元。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量和户主文化程度。根据农村饮水的公共物品特征,本文认为,必须明确农户的支付领域,而政府的介入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蕾 朱玉春
本文通过对2009年晋陕蒙三省农户关于农村饮水供给评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供给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供给效果总体较为理想;村庄距县城距离、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水质状况、饮水是否满足需求及区域比较是影响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的关键因素。村庄类型、经济发展水平、性别、年龄、人均年收入、饮水类型、是否修建新的饮水设施对农户的评价影响不显著。同时,本文从提升农村饮水供给水平、加强饮水安全管理及鼓励农户参与饮水供给管理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缪喜玲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建设周期不长,涉及千家万户,因此,其资金的有效管理事关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的成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采取以中央投资为主、省市两级财政资金配套和农村自筹为辅的办法,其资金管理就是对工程资金从来源到使用效果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调控,主要包括工程投资的计划与分配、资金筹集、使用与监督及资金使用效果的考核等内容。近年来,在中央、地方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一军 李雪 付文阁
小麦是我国耗水最多的农作物之一,麦农是否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对提高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北方干旱缺水的小麦主产区273户农户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分析了麦农采用三类农业节水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的教育程度、对节水技术的认知程度、政府补贴以及农技培训是影响麦农采用节水技术的关键因素。同时我们也发现,本应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水价对麦农采用节水技术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缺乏定价机制有关。建议加强对农业节水技术的宣传,继续加大对采用农业节水技术的补贴力度和制定适当的水价促进麦农更多地采用节水技术。
关键词:
农业节水技术 北方干旱缺水地区 农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雪 郑志来
[目的]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2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研究了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对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进行初始分配的问题。[方法]该文利用了投影寻踪技术对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混沌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投影方向,并通过算例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体职业化、分工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农用水权在微观主体之间进行初始分配提供了条件;农用初始水权明晰有利于缺水地区优化农业用水结构,节约农业用水,实施农用水权置换,促进农业用水转向第二、三产业,以推动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在农用水权初始分配过程中各指标重要性水平不能主观评估,应当由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驱动,客观地计算决策方案的最优值,公正地确定权重和水权分配比例。[结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应考虑法律制度政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以构建完善的农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雪 郑志来
[目的]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2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研究了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对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进行初始分配的问题。[方法]该文利用了投影寻踪技术对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混沌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投影方向,并通过算例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体职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