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4)
- 2023(4820)
- 2022(3914)
- 2021(3420)
- 2020(2714)
- 2019(6078)
- 2018(5905)
- 2017(11263)
- 2016(5799)
- 2015(6697)
- 2014(6951)
- 2013(6851)
- 2012(6880)
- 2011(6637)
- 2010(6963)
- 2009(6754)
- 2008(6481)
- 2007(5918)
- 2006(5642)
- 2005(5345)
- 学科
- 济(54351)
- 经济(54314)
- 管理(16690)
- 方法(15472)
- 地方(14508)
- 数学(12853)
- 数学方法(12776)
- 业(12421)
- 学(12061)
- 地方经济(11554)
- 企(10630)
- 企业(10630)
- 中国(9889)
- 业经(8923)
- 理论(7238)
- 经济学(6915)
- 农(6660)
- 和(6037)
- 财(5918)
- 融(5911)
- 金融(5911)
- 环境(5885)
- 制(5660)
- 发(5353)
- 体(5222)
- 产业(5206)
- 银(4901)
- 银行(4894)
- 农业(4821)
- 行(4802)
- 机构
- 大学(104789)
- 学院(102636)
- 济(55266)
- 经济(54314)
- 研究(39137)
- 管理(36475)
- 理学(30668)
- 理学院(30304)
- 管理学(29877)
- 管理学院(29671)
- 中国(28509)
- 财(23287)
- 京(21532)
- 科学(20976)
- 所(19567)
- 经济学(19189)
- 财经(18591)
- 研究所(17518)
- 经济学院(16822)
- 经(16696)
- 中心(16138)
- 江(15381)
- 范(14242)
- 师范(14136)
- 北京(13838)
- 财经大学(13588)
- 院(13351)
- 州(12112)
- 农(11975)
- 科学院(11721)
- 基金
- 项目(59268)
- 科学(47141)
- 研究(44858)
- 基金(43792)
- 家(37053)
- 国家(36764)
- 社会(31523)
- 科学基金(31433)
- 社会科(29883)
- 社会科学(29877)
- 省(22060)
- 基金项目(21777)
- 教育(20267)
- 资助(18401)
- 划(17942)
- 自然(17552)
- 自然科(17101)
- 自然科学(17097)
- 编号(17071)
- 自然科学基金(16796)
- 成果(15014)
- 发(14108)
- 国家社会(13707)
- 重点(13621)
- 部(13510)
- 济(13089)
- 经济(12971)
- 课题(12298)
- 发展(12171)
- 教育部(12131)
共检索到165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茅于轼
人们之所以愿意出钱买东西,是因为这东西对自己有用,并不是因为这东西值钱。个别情况下人们会去买值钱而无用的东西,如黄金。但这并不是购买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在于重新变卖这值钱而无用的东西,去买进有用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商品是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具有使用价值才被人出钱购买,才能成为值钱的东西。从这个逻辑出发,必然达到这样的结论:价值高的东西应该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否则人们不会去买它。可是,是不是使用价值高的东西价值也高呢?这是曾经困惑了几代经济学家的一大疑难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自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确立之后,特别是自弗里德曼等将逻辑实证主义引入到经济学以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就开始主导了经济学的研究,而方法论的探究则日渐式微;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现代主流经济学依然不愿对方法论进行实质性探讨,以致20世纪80年代曾经在西方复兴的方法论思潮又逐渐湮息了。究其原因有二:一者,迄今为止的方法论探究还主要停留在画地为牢的批判层面,因而没有对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多少有用的东西;二者,现代主流经济学已经日益教条化和功利化,那些掌握学术资源的主流为了维护自身地位而不愿接受新思维的挑战。
关键词:
现代经济学 方法论 功利主义 主流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先明 花旻
一国基准利率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中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本文根据基准利率的属性,借助因果关系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法,构建检验一种利率在货币市场运行中是否具有基础地位和稳定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理论分析框架,以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SHIBOR运行以来的经验数据,检验了SHIBOR作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SHI-BOR经过仅仅一年多的运行,初步成为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风向标,同时SHIBOR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初步具备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基础。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尽快将SHIBOR培育成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对策。
关键词:
SHIBOR 基础地位 稳定性 基准利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米青
在分析经济为何缺乏活力时,一些同志认为:一是资金紧缺,二是市场疲软。李剑阁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撰文指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症结是精神疲软。文章指出,去年银行各项贷款达2731亿元,大大超过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正常需要的数额,资金供应已足够充足。市场疲软确实是一个问题,但现在商业企业的库存积压大多是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阙方平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一分为二"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取得的成绩和问题。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仍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欠缺,"制度模仿"滞后于"技术模仿";原因在于"路径依赖"惯性大于"制度变迁"动力;"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
银行业 创新 制度经济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阙方平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一分为二"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取得的成绩和问题。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仍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欠缺,"制度模仿"滞后于"技术模仿";原因在于"路径依赖"惯性大于"制度变迁"动力;"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
银行业 创新 制度经济学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放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次超长的景气扩张,一举超越了20世纪60年代的"伊奘诺景气"成为战后最长一次景气周期。此次超长景气不仅没能多大程度推进日本经济前行,而且其国民也缺乏对景气的实际感受,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出现了一些与以往景气扩张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与日本经济中某些结构性因素相关,其中包括企业生产和收益、贸易和投资、雇佣收入和消费等方面。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巍 郭本禹
心理理论这一概念将儿童心智阅读能力视作一种基于规则或逻辑的推理,并以此设计出了错误信念任务等经典任务。大量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不佳,因此该群体被认为是缺少心理理论的"心灵盲"。基于对心理理论概念及其元理论的分析,并在神经现象学视角下结合镜像神经元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主观报告及其行为的现象学描述,本文尝试揭示:自闭症儿童在心智阅读过程中并非缺乏甚至有可能是过度依赖心理理论所预设的推理能力,而导致该群体心智阅读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丧失了一种在日常人际交流方面最基本的前反思的交互主体性体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来平 李世麟 刘谦 赵新兵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当前的经济形势处于振幅不断缩小的钟摆式周期中,重复的是松与紧的政策故事,松比不上2009年,紧比不上2008年,经济在狭窄通道中波动,最后我们将观察到一轮止于2011年第一季度的下行周期。当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蔷
本文采用博弈模型分析了缺乏或根本没有优势企业国际化的理由和依据,指出缺乏优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技术获得”以弥补自身优势的不足,而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具有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
关键词:
博弈模型 技术获得 溢出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丹丹 刘欢 赵祥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被广泛认为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结果,部分学者因此谈"虚"色变或对发展虚拟经济讳莫如深。本文以马歇尔K值作为度量虚拟经济的指标,选取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份额度量实体经济,综合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VAR模型,对1998年~2012年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联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当前的问题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缺乏良性互动,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对实体经济缺应有的支持效应,而不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论文据此提出了经济的货币化进程过速,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和外汇占款致使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是导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缺乏良性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友宏
碘缺乏病曾是广泛威胁我国民众健康,并对婴幼儿智力发育有着严重阻碍的疾病。我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大规模补碘运动显著地改善了民众的碘营养状况,因而很可能通过提升个体智力水平而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对碘缺乏病防治的长期影响进行考察。双重差分的估计结果显示,尽管婴幼儿时期补碘对身高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却能够显著地提高个体受教育年限和年收入水平;并且补碘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产生于初中阶段,对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胎儿
关键词:
碘缺乏病 人力资本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永伟 陆汉文
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缺乏,成为阻碍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将其作为同质性与先验性问题讨论,未能系统解释并揭开问题发生机制的"黑箱"。文章聚焦于类型学的分析思路,用个体与社会互动线索贯穿全文,立足贫困人口是否存在发展"需求",构建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缺乏类型的初步框架(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贫困人口在扶贫场域中的实践特点,将缺乏内生动力的贫困个体嵌入到脱贫攻坚的社会实践中(第二层次),归纳出内生动力缺乏的四种常见类型:目标缺失型、文化取向型、信心不足型以及"等靠要"型。在对不同类型内生动力缺失问题开展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构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培育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