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3)
- 2023(10062)
- 2022(7621)
- 2021(6854)
- 2020(5712)
- 2019(12584)
- 2018(12575)
- 2017(24565)
- 2016(13197)
- 2015(14645)
- 2014(14702)
- 2013(14260)
- 2012(12703)
- 2011(11066)
- 2010(11370)
- 2009(10976)
- 2008(11362)
- 2007(10462)
- 2006(9391)
- 2005(9087)
- 学科
- 业(74480)
- 企(70779)
- 企业(70779)
- 济(64235)
- 经济(64150)
- 管理(56481)
- 业经(27615)
- 方法(24264)
- 财(22705)
- 农(21700)
- 务(18314)
- 财务(18295)
- 财务管理(18286)
- 企业财务(17328)
- 中国(16463)
- 农业(16217)
- 技术(15834)
- 数学(15689)
- 数学方法(15597)
- 理论(14122)
- 策(13987)
- 制(13496)
- 划(12944)
- 和(12839)
- 企业经济(12423)
- 经营(11611)
- 体(11543)
- 贸(10976)
- 贸易(10971)
- 易(10636)
- 机构
- 学院(196679)
- 大学(190276)
- 济(88511)
- 经济(87048)
- 管理(80791)
- 理学(68796)
- 理学院(68208)
- 管理学(67450)
- 管理学院(67096)
- 研究(61222)
- 中国(50165)
- 财(41820)
- 京(39730)
- 科学(33044)
- 财经(32909)
- 江(31008)
- 所(30203)
- 农(30161)
- 经(29800)
- 中心(27495)
- 研究所(26731)
- 经济学(26532)
- 北京(24903)
- 业大(24818)
- 商学(24512)
- 商学院(24302)
- 州(24276)
- 财经大学(24057)
- 经济学院(23853)
- 农业(23474)
- 基金
- 项目(120199)
- 科学(97508)
- 研究(92719)
- 基金(88685)
- 家(74830)
- 国家(74092)
- 科学基金(66311)
- 社会(61789)
- 社会科(58592)
- 社会科学(58578)
- 省(47824)
- 基金项目(46554)
- 教育(41365)
- 自然(40527)
- 自然科(39648)
- 自然科学(39641)
- 自然科学基金(39040)
- 划(37975)
- 编号(37752)
- 资助(34698)
- 业(31404)
- 成果(29873)
- 创(28733)
- 发(26744)
- 重点(26590)
- 部(26574)
- 创新(25820)
- 国家社会(25774)
- 制(25183)
- 课题(25165)
- 期刊
- 济(107499)
- 经济(107499)
- 研究(60451)
- 中国(37681)
- 管理(37225)
- 财(36628)
- 农(30044)
- 科学(24311)
- 学报(22341)
- 农业(20736)
- 业经(19708)
- 技术(19286)
- 融(19269)
- 金融(19269)
- 大学(18438)
- 教育(17968)
- 学学(17510)
- 财经(17311)
- 经济研究(17171)
- 经(15177)
- 问题(13955)
- 业(13913)
- 技术经济(12547)
- 世界(12050)
- 贸(11650)
- 现代(11284)
- 财会(11135)
- 商业(11025)
- 国际(10608)
- 经济管理(9910)
共检索到304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蔷
本文采用博弈模型分析了缺乏或根本没有优势企业国际化的理由和依据,指出缺乏优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技术获得”以弥补自身优势的不足,而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具有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
关键词:
博弈模型 技术获得 溢出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秀容
本文从技术外溢、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角度出发,建立假设模型来论证缺乏优势企业为了技术获得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并指出其与传统跨国企业经营理论的关系,最后提出政府主要相关的扶持措施。
关键词:
技术外溢 尾随优势 干中学效应 技术获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峰
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创新创业的死敌,这也正是中国出不了乔布斯的实质原因。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那么,反过来问,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孕育了乔布斯这样的创新大师、创业巨子呢?一百多年前,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也问过一个相似的问题:为什么在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国家中,美英德法居于一流,而西班牙意大利等屈居二流?美英德法等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峣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冉伟 卢峰
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原因及对策初探冉伟,卢峰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和主要的经济力量,可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问题也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难点。长期以来,在改革理论与实践上都认为其是由于国家经济体制上的原因所致,这自是关节点之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乃康
本文依据传统的企业兼并决策的现金流量法以及企业兼并理论,试图探索一种缺乏资本市场价格信号下企业兼并的资本预算方法。 一、缺乏资本市场价格信号下企业兼并的资本预算方法选择和要求 企业兼并的资本预算方法有许多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量法、公式评估法和杜邦模型等。在我国,诸多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而在缺乏资本市场价格信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跃雪
传统金融机制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不相容,使中小企业面临许多困境,比如:中小企业自身的高风险性与金融机构所遵循的“三性”原则相矛盾,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融资成本增加的矛盾等,这其中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组合更是多种多样。可从五个方面分析中小企业遇到的金融困境,并提出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专业化 间接融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占祥 卢馨
根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缺乏竞争优势的成因,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跨国经营 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铁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的大门,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展开了与他国跨国公司的角逐。本文介绍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企业只有构建全球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胜出。
关键词:
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 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明霞,徐珊
企业特定优势(FSA)的建立与转移对跨国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在比较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角色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海外子公司角色转变对跨国公司企业特定优势形成与扩散模式的影响,以及发挥子公司能力与学习的重要性和支持因素。
关键词:
企业特定优势 跨国网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辉 张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佳 魏龙
本文利用2003—2020年CSMAR与Zephyr数据库匹配的并购数据,将中国上市企业跨国并购的企业特定优势与母国国家特定优势组合可视化分析,验证特定优势组合对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低企业特定优势与高国家特定优势组合、国家特定优势主导的混合驱动特征。机制检验表明,企业融资约束是特定优势组合发挥作用的主渠道,融资约束下的制度逃逸冲动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并购中更为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中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以企业特定优势驱动为主,对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以国家特定优势驱动为主,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弥补了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柴忠东
近些年来,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与发达国家"先行者"跨国公司相比,这些"后来者"在缺乏必要的垄断优势前提下,凭借"非传统型能力"更早、更快地开展国际化经营,这种"非传统型能力"根植于投资企业的母国,是母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特殊的制度环境与独有的资源禀赋培育成长起来的竞争优势。由此,本文尝试着对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范式)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将其扩展为"H—OLI"框架,以此强调母国特定环境因素(H)在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张雪兰
本文认为,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应避免一味强调减免税收,而应在调研基础上,实行推定课税与标准课税相结合,通过简化税制、降低遵从成本、完善税收立法、推进依法治税,逐步实现"税率扁平化、税基普遍化、税制简单化"目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税收激励 推定课税 税基细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丽琴 陈少晖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是深化国资改革,推进分类治理,从而促进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的前提和基础。中央《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进入具体推进阶段,但仅给出了方向性指导意见,在具体操作中仍面临较多问题。该文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理论依据出发,在综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主三辅"分类维度,并按照一定标准将各维度进行量化赋值,增强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现实推进。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分类改革 维度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