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8)
2023(1899)
2022(1323)
2021(995)
2020(744)
2019(1692)
2018(1603)
2017(3006)
2016(1680)
2015(1980)
2014(1895)
2013(2101)
2012(1913)
2011(1531)
2010(1401)
2009(1315)
2008(1154)
2007(1112)
2006(913)
2005(881)
作者
(4644)
(4039)
(4017)
(3813)
(2507)
(2035)
(1815)
(1594)
(1548)
(1478)
(1390)
(1352)
(1321)
(1286)
(1264)
(1223)
(1202)
(1194)
(1125)
(1099)
(1010)
(1007)
(968)
(966)
(948)
(939)
(909)
(875)
(859)
(825)
学科
(7848)
经济(7840)
收入(7617)
(6001)
(5999)
国民(4535)
国民收入(4428)
(4265)
财富(4265)
(4192)
管理(3767)
农业(3633)
方法(3319)
(3142)
企业(3142)
数学(3103)
数学方法(3082)
中国(2659)
分配(2532)
人民(1913)
业经(1858)
地方(1522)
(1413)
(1381)
税收(1381)
(1268)
银行(1268)
(1260)
(1258)
(1231)
机构
学院(24546)
大学(24515)
(12309)
经济(12140)
研究(9032)
管理(8501)
理学(7459)
理学院(7387)
管理学(7266)
管理学院(7221)
中国(6689)
(6186)
(5006)
科学(4914)
财经(4692)
经济学(4661)
(4522)
(4403)
(4394)
经济学院(4260)
研究所(3998)
中心(3957)
(3677)
财经大学(3567)
业大(3373)
农业(3312)
(3276)
(3242)
师范(3218)
北京(3146)
基金
项目(17211)
科学(13745)
基金(13167)
研究(12798)
(11622)
国家(11519)
科学基金(9740)
社会(9373)
社会科(8857)
社会科学(8852)
基金项目(6445)
(6191)
教育(5470)
自然(5234)
资助(5184)
自然科(5113)
自然科学(5111)
(5091)
自然科学基金(5023)
编号(4743)
国家社会(4618)
成果(4106)
重点(3853)
(3745)
(3642)
(3540)
(3435)
(3423)
科研(3337)
课题(3324)
期刊
(13165)
经济(13165)
研究(7867)
中国(4853)
(4712)
(4411)
学报(4348)
科学(3712)
大学(3530)
学学(3386)
管理(3170)
农业(2873)
经济研究(2518)
财经(2473)
(2464)
金融(2464)
(2174)
教育(2144)
技术(1978)
业经(1895)
问题(1821)
统计(1551)
(1448)
经济问题(1313)
(1302)
(1265)
技术经济(1264)
决策(1194)
世界(1184)
(1175)
共检索到37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十九大报告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也应该有新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缩小个人收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正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尽合理,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见:“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共同富裕真的成为了中心课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若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共同富裕纳入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提出要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制约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问题仍然表现在城乡间、区域间与行业间。本文从区域间的发展因素与地区制度因素两方面分解影响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成因。结果显示:地区的制度性因素是制约区域间收入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对收入扩大的平均影响程度约为50%左右。因此,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统筹水平,缩小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河  杨祥雪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实现共同富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终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关键群体是农民。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且结构不优,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城乡发展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新时代,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以低收入人口、种粮农民为重点人群,以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领域,以粮食主产区、脱贫地区为重点区域,持续缩小农村居民在经济生活、卫生健康、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差距,推进包括城镇和乡村居民的共同富裕、覆盖城乡区域空间的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富裕”和有差异的渐进式共同富裕。为此,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富民产业为抓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完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性制度安排。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重要论述/国际视野/学者解构/他国镜鉴/学理阐释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在坚持民生导向的当下备受关注。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国各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艳红  
通过对中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分析 ,揭示出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 ,创造条件及时缩小收入差距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大建   应瑞瑶  
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并不断缩小其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流动人口问卷(C)和户籍人口问卷(D)数据,从农民工收入增长及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缩小的视角探究了居住证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发现,(1)持有居住证可显著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并缩小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即居住证具有显著的共同富裕效应,上述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进一步研究表明,职业地位提升、社会资本积累、身份认同提高是居住证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缩小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3)异质性分析发现,居住证对跨省流动、受教育水平低、有劳动合同、新一代农民工收入增长和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缩小的作用更强。综上,本文认为应破除居住证的申领门槛并提高持证者的权益,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增栋  
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带动了农民就业创业增长,并弱化了低收入农民的信息劣势,可以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利用我国1 996个区县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及CHIP 2018的农户数据,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综合评价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程度,以淘宝村数量衡量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RIF回归分析发现:淘宝村数量增加提高了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降低了农民的基尼系数,显著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促进农民创业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的路径来增加农民收入,而对农民就业及其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收入水平较低区县、国家级贫困县、离中心城市较远区县、中西部区县更强。因此,应当加快欠发达地区及偏远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对低收入农民的扶持和帮助,提高电子商务的益贫性和普惠性,有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玲红  魏国学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本文运用全国、城乡、区域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数据,测算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趋势变化及结构性来源,总结并预判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还没有出现趋势性缩小,省际和省内农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脱贫人口等边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五类新问题已然显现,一是农村各类常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收入差距拉大并传导至农村;三是重大改革进程有别导致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新冠疫情引发行业和群体层面的收入差距;五是自然灾害拉大农业与非农、南方与北方收入差距。应继续提高农村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同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户和本地公职人员、入乡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防范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收入分化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俊民   石威峰   傅绍正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因此,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十分重要。以2008—2018年A股央企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国家审计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审计能提升央企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但对高管薪酬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审计能改善央企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信息透明度,从而能提升其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降低高管的在职消费和缩小企业的内部收入差距;多次审计能增强国家审计对央企上市公司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平均薪酬的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垄断行业、独董履职地点一致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国家审计对央企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在监督和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以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助力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问题就是实现"富裕"的最基本要求。今后农村的相对贫困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融合的框架中解决。其二,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和谐,这也是"共同"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妨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牢牢把握住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对于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而言应是重要的战略侧重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王浩泽   郭金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而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城乡差距的成因及历史演进。进一步,本文全面系统梳理了农村与城市在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差距的现状。据此,本文提出应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切入点,全面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问题就是实现"富裕"的最基本要求。今后农村的相对贫困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融合的框架中解决。其二,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和谐,这也是"共同"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妨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牢牢把握住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对于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而言应是重要的战略侧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吕开宇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吕开宇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