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3)
- 2023(9920)
- 2022(8393)
- 2021(7399)
- 2020(5994)
- 2019(13428)
- 2018(13225)
- 2017(24966)
- 2016(13423)
- 2015(15077)
- 2014(15310)
- 2013(15319)
- 2012(14878)
- 2011(13800)
- 2010(14386)
- 2009(13391)
- 2008(13187)
- 2007(12172)
- 2006(11407)
- 2005(11026)
- 学科
- 济(81856)
- 经济(81777)
- 业(37002)
- 管理(36255)
- 企(27220)
- 企业(27220)
- 地方(25508)
- 中国(23831)
- 方法(21586)
- 农(20526)
- 数学(18341)
- 数学方法(18178)
- 业经(17391)
- 地方经济(15920)
- 财(15440)
- 农业(14943)
- 制(13540)
- 学(13512)
- 银(12925)
- 银行(12917)
- 行(12640)
- 融(12600)
- 金融(12600)
- 发(12390)
- 贸(11046)
- 贸易(11031)
- 环境(10616)
- 易(10525)
- 收入(10054)
- 策(9980)
- 机构
- 学院(202070)
- 大学(199551)
- 济(96712)
- 经济(94726)
- 研究(77938)
- 管理(72177)
- 中国(60908)
- 理学(59490)
- 理学院(58760)
- 管理学(57972)
- 管理学院(57559)
- 财(43801)
- 京(43678)
- 科学(42937)
- 所(39705)
- 研究所(35147)
- 中心(34597)
- 江(34104)
- 财经(33059)
- 经济学(30808)
- 农(30246)
- 经(29688)
- 范(28916)
- 北京(28894)
- 师范(28699)
- 院(27509)
- 州(27308)
- 经济学院(27251)
- 省(24538)
- 财经大学(23935)
- 基金
- 项目(118267)
- 科学(93415)
- 研究(91021)
- 基金(84106)
- 家(71586)
- 国家(70896)
- 科学基金(60456)
- 社会(60348)
- 社会科(57274)
- 社会科学(57260)
- 省(46707)
- 基金项目(42673)
- 教育(40845)
- 划(38263)
- 编号(36834)
- 资助(34984)
- 自然(34600)
- 自然科(33755)
- 自然科学(33749)
- 自然科学基金(33130)
- 发(32428)
- 成果(31443)
- 课题(27486)
- 发展(27219)
- 重点(26903)
- 展(26762)
- 部(25753)
- 国家社会(25163)
- 创(23888)
- 性(23198)
- 期刊
- 济(127345)
- 经济(127345)
- 研究(73230)
- 中国(48815)
- 财(32389)
- 管理(31306)
- 农(29917)
- 科学(25879)
- 融(25442)
- 金融(25442)
- 学报(25377)
- 教育(24993)
- 经济研究(21275)
- 大学(20181)
- 业经(20031)
- 农业(19817)
- 技术(19110)
- 学学(18595)
- 财经(17559)
- 问题(16102)
- 经(15411)
- 贸(12526)
- 技术经济(11900)
- 世界(11868)
- 国际(11293)
- 商业(10928)
- 经济问题(10419)
- 统计(10255)
- 图书(10235)
- 经济管理(10143)
共检索到346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自涛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近年来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间、不同地区居民间、不同行业和部门居民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措施缓解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问题,以利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 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刘培林
本文认为 ,当前中国大陆各省区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 ,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相违背 ,从而导致大量的赶超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基于各省区市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与我们的假说相容。
关键词:
自生能力 经济收敛 地区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依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宗刚
本文从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主要采用农工产品价格比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指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统一的分析,得出了城乡集团力量对比影响发展战略的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内生出不同的政策,政策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统一的分析逻辑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自铎
地区间社会发展差距的缩小必须以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为前提 ,没有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差距的缩小。在我国现阶段 ,试图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前提下缩小地区间社会发展差距 ,这是不现实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钊平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差距均呈扩大之势,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层次,这主要是由于民族地区教育陷入低均衡发展陷阱所致。民族地区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必须针对教育低均衡发展的制度性根源,采取外部强力介入的措施,有效地破解教育低均衡发展陷阱,以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向高水平均衡演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薛平 文启湘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背景,讨论了金融中介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提出金融中介发展导致产业过快非农化和就业结构非农化程度滞后于产业非农化程度,二者共同促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提出金融资源城乡均衡配置,促进就业结构转变等综合经济政策,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金融中介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人均收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日益凸显,并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金融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调节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制度和工具。康书生等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金融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一书通过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发展民生金融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民生金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车国成
本文认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从现阶段看,东、西部差距在一段时间有所扩大是必然的、难以避免的;但不能听其自然,任其继续扩大。解决东、西部差距的基本思路是:1.依靠四种力量.即西部充分发展,东部支援西部.西部广开门户,中央统筹协调;2.处理好三者关系,即改革、开放与稳定之间的关系;3.发挥两大优势.即资源和地缘优势;4.实现一个目标,即共同富裕的目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缪合林
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与建议缪合林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由来已久,是我国基本国情特征之一。对此,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人为地使地区经济硬性“齐步走”,又不能熟视无睹,放任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无限制扩大。据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区间社会发展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亚平
从现在起的未来15年,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基本完成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任务,力争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之列。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就有可能以此为契机,迈上进入成熟工业化国家的台阶,否则,就将延缓工业化进程,丧失赶上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机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毅武 严正德
目前,人们对青海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表述,至少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与经济发展战略相混淆;二是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与行业或部门发展战略相混淆;三是在经济发展战略的概括与表述上一般化、通用化,缺乏操作性和特殊性。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依据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关系,为实现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上述要求所必须采取的根本性措施的概括和总和,亦即总体性、方向性、长期性、根本性经济决策。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层次性和范围性,有全国性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有一个省或一个县的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亚平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王亚平从现在起的未来15年,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基本完成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任务,力争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之列。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就有可能以此为契机,迈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秦池江
本文从分析我国金融运行中的特殊现象着手,剖析了货币紧缩的宏微观原因,驳斥了“制造通胀预期”说、“过度储蓄”说、“为企业解困”说,并提出在目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深化改革,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尤其是发展货币市场比单纯增加货币供应量更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