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0)
2023(5911)
2022(5030)
2021(4516)
2020(3771)
2019(8142)
2018(7933)
2017(15108)
2016(7996)
2015(9032)
2014(8955)
2013(8861)
2012(8785)
2011(8314)
2010(8596)
2009(8188)
2008(7736)
2007(6969)
2006(6576)
2005(6157)
作者
(23593)
(19969)
(19915)
(19072)
(12912)
(9364)
(8900)
(7650)
(7612)
(7062)
(7046)
(6653)
(6521)
(6382)
(6340)
(6123)
(5847)
(5834)
(5824)
(5345)
(5286)
(4746)
(4713)
(4689)
(4519)
(4471)
(4367)
(4070)
(4027)
(3858)
学科
(59310)
经济(59261)
管理(24350)
(19389)
方法(18511)
(17952)
企业(17952)
地方(16179)
数学(14533)
数学方法(14442)
(12681)
地方经济(12241)
业经(11643)
中国(11059)
(9209)
(8313)
(8055)
理论(8014)
(7801)
环境(6942)
经济学(6916)
(6521)
(6136)
金融(6136)
农业(5968)
(5652)
(5616)
财务(5610)
财务管理(5598)
(5550)
机构
大学(127596)
学院(124547)
(61477)
经济(60424)
研究(46344)
管理(46197)
理学(39214)
理学院(38694)
管理学(38236)
管理学院(37955)
中国(34236)
(26866)
(26207)
科学(25653)
(23341)
财经(21322)
研究所(20840)
经济学(20062)
中心(19960)
(19582)
(19244)
(18228)
师范(18089)
经济学院(17628)
(16692)
北京(16677)
(15939)
财经大学(15602)
(15038)
师范大学(15006)
基金
项目(76507)
科学(61341)
基金(57249)
研究(56854)
(49117)
国家(48705)
科学基金(41970)
社会(39668)
社会科(37363)
社会科学(37355)
基金项目(29674)
(28341)
教育(26202)
自然(25223)
自然科(24647)
自然科学(24639)
自然科学基金(24219)
(23898)
资助(23272)
编号(21800)
成果(18817)
(17649)
重点(17297)
(17061)
国家社会(16869)
教育部(15827)
人文(15347)
课题(15296)
(14894)
大学(14697)
期刊
(76601)
经济(76601)
研究(43444)
中国(25146)
(21695)
管理(19106)
学报(17584)
科学(16899)
(15048)
大学(13648)
教育(13606)
经济研究(13074)
学学(12751)
(12302)
金融(12302)
财经(12242)
技术(11060)
(10735)
业经(9935)
农业(9758)
问题(9536)
技术经济(7631)
世界(6804)
统计(6742)
(6649)
经济问题(6209)
经济管理(6092)
(5846)
国际(5813)
商业(5758)
共检索到201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营营  
近期第三人侵害学生人身权事故频发,学校的补充责任再度引发关注。借助侵权法的经济分析工具,在严密论证补充责任的科学内涵、第三人侵权时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基础以及学校承担补充责任后是否享有追偿权等问题之后,得出了校方责任保险有助于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结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合川  
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如何处理,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争议,也有不同的处理办法。笔者认为,因第三人侵权赔偿与工伤赔偿保险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一个属于私权范畴,一个属于公权范畴,二者性质不同,也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劳动者有权获得双重赔偿。建议,对相关法律进行体系化整合,统一构建工伤救济模式,从而以明确规定具体的处理方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保顺  王志宏  
第三人侵害旅游者权益而旅游者往往把旅行社推上法庭,原因是出现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旅游者选择诉由的结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人侵权时适用法律的选择,接着展开论述合同当事人一方旅行社的安全保障义务和第三人侵权时所导致的复杂的法律关系,最后研究了旅行社赔偿责任的确定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志刚  
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事故时,受伤职工或职工家属既有权向第三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又可以向工作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面对这两种待遇,是采取待遇兼得,还是对人身损害赔偿低于工伤保险待遇实行差额补偿的方式,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各地在工伤经办实践中,不同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丹云  
案情简介■被诉人伍某于2005年11月22日入职申请人某通讯公司任司机。2006年2月20日上午,伍某驾驶该公司的配送车搭载配送员前往广州某营业部交接商品。约10时30分,到达目的地后,配送员入店铺内交货,伍某将车停放在店铺隔壁旅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崔明霞  
在商业秘密侵权中 ,善意第三人的责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我国法律对此缺乏明确的规定 ,给司法带来了困难。本文对善意第三人及其责任的界定、外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探讨 ,并对我国如何加强其立法提出了建议 ,以期推动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利余  
法律将工伤保险赔偿拟制为用人单位的无过错责任。当劳动者受到第三人侵权或其他伤害又被认定为工伤时,可分别提起侵权赔偿之诉与工伤保险赔偿之诉,但两类诉讼的法律基础不同,在赔偿项目上会发生竞合。审判实践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往往会对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是否成立、两类诉讼是否存在先后顺序、谁是赔偿主体、能否重复赔偿、用人单位能否追偿等问题产生争议。要正确处理此类争议,需要理清不同的赔偿诉讼所依据的法律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磊  周开畅  韩方方  
在司法实践中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有争议,就是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劳动者工伤,在赔付问题上往往出现争议,最新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但重要的还是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并为职工积极办理工伤保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丽娥  
造成劳动者工伤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两种,即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和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对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赔偿,我国的法律规定非常明确,但对因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的赔偿,当前的立法则不够明确。本文认为,对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应考虑其人身损害的特殊性及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责任赔偿竞合问题历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司法实践中也形成了选择型、兼得型、替代型、补充型等四种救济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上述问题的规定比较模糊,各地出台的地方性规定也五花八门,形成了各种混合的模式,由此产生了如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而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模式必须充分考虑第三人侵权的实际各种情况,不能笼统概括加以简单规定,要区分不同性质的侵权行为才能确定使用何种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燕  郭丽虹  
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害人依据侵权法享有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受害人依据工伤保险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这就产生了两者的竞合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上的语焉不详以及地方性立法的各自为政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区、各级法院在应对类似案件时,援引不同的法律条文或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出现。通过对国外立法中选择模式、免除模式、兼得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的借鉴及修正,以工伤救济所承载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理念,在明确两种救济手段地位的基础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燕  郭丽虹  
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害人依据侵权法享有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受害人依据工伤保险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这就产生了两者的竞合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上的语焉不详以及地方性立法的各自为政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区、各级法院在应对类似案件时,援引不同的法律条文或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出现。通过对国外立法中选择模式、免除模式、兼得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的借鉴及修正,以工伤救济所承载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理念,在明确两种救济手段地位的基础上,考虑各赔偿项目本身的性质和目的,建议采用“部分兼得、部分就高”的裁判模式,并建立相应的程序规则。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光宇  李震宇  黄涛  
对环境侵权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导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应将侵权人造成的外部成本全部内化,赔偿范围不仅应包括目前已有相关规定的财产、人身、精神损害赔偿,还应包括对环境资源经济价值损失、生态价值损害及环境污染后的恢复费用的补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湫君  郑友德  
专利侵权诉讼风险是每个从事具有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都可能面临的一种威胁,然而由于专利权的特殊性以及专利技术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在侵权时往往处于不知情状态,遭遇专利侵权诉讼时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本文基于行为法经济学系统解读企业可能遭遇的专利侵权诉讼的发生原因,期望能够给予国家和企业制订全面专利侵权预警策略以有益的指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亚芹  
有关直接请求权的理论学说之间的根本差异为:其一,对直接请求权价值定位的差异,源于对责任保险在损害赔偿体制中地位的不同认识;其二,对直接请求权与保险契约关系的认识差异,源于对责任保险目的的不同认识。主张应着眼于相关理论学说之间的根本差异,确定建构直接请求权的适当立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