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
- 2023(206)
- 2022(186)
- 2021(188)
- 2020(179)
- 2019(402)
- 2018(381)
- 2017(572)
- 2016(447)
- 2015(679)
- 2014(608)
- 2013(524)
- 2012(464)
- 2011(474)
- 2010(436)
- 2009(281)
- 2008(276)
- 2007(231)
- 2006(158)
- 2005(162)
- 学科
- 教学(1357)
- 学法(1154)
- 教学法(1154)
- 理论(1137)
- 学理(1075)
- 学理论(1075)
- 济(522)
- 经济(522)
- 学(473)
- 教育(425)
- 研究(365)
- 生(300)
- 研究生(291)
- 管理(288)
- 业(281)
- 体(268)
- 水产(209)
- 动物(201)
- 联合(198)
- 合体(196)
- 经济联合(196)
- 经济联合体(196)
- 联合体(196)
- 农(188)
- 企(171)
- 企业(171)
- 动物学(170)
- 中国(160)
- 学校(137)
- 物(135)
- 机构
- 学院(5450)
- 大学(4389)
- 研究(1841)
- 农(1815)
- 技术(1764)
- 科学(1583)
- 职业(1577)
- 农业(1428)
- 技术学院(1255)
- 业大(1213)
- 职业技术(1161)
- 中国(1072)
- 所(1064)
- 江(1055)
- 研究所(1031)
- 室(996)
- 京(984)
- 管理(879)
- 农业大学(877)
- 实验(863)
- 教育(862)
- 实验室(836)
- 省(818)
- 范(815)
- 业(806)
- 工程(802)
- 州(801)
- 中心(796)
- 师范(794)
- 济(793)
共检索到7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火明 刘莉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办学方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趋同性。面向未来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厘清其与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学生与教师两个关键点,夯实教室、实验室、媒体演播厅与实训基地平台,努力探索学生、学校、社会三要素加三种机制,即基于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基于能力的实践性训练机制、基于就业的学校与社会合作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3+3"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编导 模式 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学军 王雷震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了"3+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包括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和内容、监督体系与制度的建立等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改革效果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高芬
中高职衔接工作是通过促使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重组和教育资源整合,以有效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支持,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积极贡献。文章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征变化趋势的问题入手,从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等角度剖析中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依据,给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教学教法衔接及学习绩效评估衔接等中高等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黎 梁长垠
基于对本地电子行业人才需求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与分析,按照能力递进规律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层,将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层、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层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层,并将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训导贯穿其中,由此形成"3+2"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校企共同制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丽明
上海财经大学积极探索深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分类培养为理念,以个性体验为依托,实施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创业计划三类人才培养路径,搭建通识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及国际交流三大平台,初步构建了"3+3"立体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全球化竞争的卓越财经人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的
以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针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1"培养模式的筹备、建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了"3+1"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具体的实践措施,力求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志文 张帆 李光辉 王旭 段有艳 佟云峰 孙余一 周遐 黄玮 施卫华 陈铁牛 元娜 谢敏皓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和提炼办学特色的内在需要。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紧紧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企业利益和学校实际,与西门子(中国)公司、后藤电子(上海)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载体进行探索,逐步构建了"3C→E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对该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并对该模式的创新点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小璜 杨燕 柳铭
"3+4"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本科层次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比较"3+4"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认为必须完善"3+4"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3+4"课程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确定"3+4"考核机制,科学评价方式;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3+4” 培养模式 对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娜
本文通过阐述"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对目前试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正在被普遍接受;同时研究了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考核等内容,提出贯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3+4”办学 中职—本科 贯通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尧 余五新 左治江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专业能力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青 罗秋兰 黄秉钱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趋势,笔者分析了实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以广西工学院为例详细地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已取得的显著成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赫光中 冯华
我院在护理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以"三一制"为切入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建设,在教学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平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南京地区3所交通类高职院借鉴我国古代游学教育思想联合培养面向"大交通"物流人才,实施现代"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三校通过采用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课程互选、资源共享的模式,安排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游学",以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爱民 夏鑫
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剖析其弊端的成因,提出结合农业学科优势、人文教育、社会实践,实施全过程育人机制、建设合理学科结构、优化学生管理制度,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人才培养 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莅芳 李文博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必然,课程体系建设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当前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会计专业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