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9)
- 2023(7498)
- 2022(6282)
- 2021(5639)
- 2020(4654)
- 2019(10232)
- 2018(9769)
- 2017(17571)
- 2016(10202)
- 2015(11078)
- 2014(10554)
- 2013(10184)
- 2012(9412)
- 2011(8396)
- 2010(8272)
- 2009(7421)
- 2008(7106)
- 2007(6347)
- 2006(5527)
- 2005(4759)
- 学科
- 济(32542)
- 经济(32504)
- 管理(26774)
- 业(26245)
- 企(19313)
- 企业(19313)
- 方法(14905)
- 数学(13449)
- 数学方法(13315)
- 农(12066)
- 财(10464)
- 税(9440)
- 学(9386)
- 中国(9022)
- 税收(8859)
- 收(8822)
- 农业(8513)
- 贸(7824)
- 贸易(7823)
- 业经(7656)
- 易(7654)
- 环境(6786)
- 技术(6452)
- 理论(6348)
- 务(6099)
- 财务(6092)
- 财务管理(6087)
- 企业财务(5812)
- 制(5753)
- 划(5422)
- 机构
- 学院(140781)
- 大学(139526)
- 济(51913)
- 研究(51662)
- 经济(50825)
- 管理(49052)
- 理学(43159)
- 理学院(42609)
- 管理学(41652)
- 管理学院(41461)
- 农(38863)
- 科学(36518)
- 中国(36086)
- 农业(31512)
- 业大(30696)
- 京(29846)
- 所(28275)
- 研究所(26347)
- 财(24102)
- 中心(22622)
- 农业大学(21252)
- 江(21130)
- 财经(19368)
- 省(19166)
- 院(18725)
- 北京(18304)
- 经(17790)
- 技术(17509)
- 范(17092)
- 科学院(16922)
- 基金
- 项目(104033)
- 科学(79229)
- 基金(74336)
- 家(70098)
- 国家(69544)
- 研究(67053)
- 科学基金(56918)
- 省(41928)
- 社会(41314)
- 自然(40171)
- 基金项目(39900)
- 自然科(39270)
- 自然科学(39252)
- 社会科(39190)
- 社会科学(39178)
- 自然科学基金(38567)
- 划(36457)
- 教育(31543)
- 资助(29490)
- 编号(25455)
- 重点(24493)
- 计划(23005)
- 创(22410)
- 部(22013)
- 发(21874)
- 科技(21180)
- 创新(21044)
- 科研(20745)
- 业(19957)
- 课题(18674)
共检索到200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唐兵 张萌 肖厚军 安江勇 郑常祥 祝云芳 芶久兰 秦松
为筛选出玉米覆膜栽培条件最佳缓释肥用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及缓释肥减量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养分累积、品质、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T_1)处理:产量提高35.77%72.09%,其中,普通复合肥(T_6)最高,为8964 kg/hm2;缓释肥(T_3)处理其次,为8465 kg/hm2;缓释肥减量15%(T_4)第三,为8218 kg/hm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②穗行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22.06%34.55%、-2.77%13.66%;覆膜穗粗和行粒数分别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日 蒋海英 郭春雷 宋玉峰 杨成龙 李娜
为探讨新型多元素螯合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新型多元素螯合肥作基肥+螯合追肥处理(NCFA)、新型多元素螯合肥作基肥+普通追肥处理(NCFB)、普通复合肥作基肥+螯合追肥处理(CCFA)、普通复合肥作基肥+普通追肥处理(CCFB)、不施肥处理(CK)、磷钾肥处理(PK)、氮钾肥处理(NK)、氮磷肥处理(NP),研究新型多元素螯合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多元素螯合肥显著提高玉米的百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在氮磷钾等养分情况下,NCFA处理较CCFA、CCFB处理分别增产7.29%、17.95%,差异显著。新型多元素螯合肥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孝良 胡立涛 王泓 张云晴 吴长昊 汪建飞
[目的]针对皖北小麦玉米轮作区化肥过量施用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低的现状,探讨了皖北地区夏玉米化肥减量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可行性及化肥减量比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100%化肥(NPK)、有机肥(OF)、化肥减量(0%、20%、40%)配施有机肥(OF100、OF80和OF60)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施肥可改善玉米各生育期营养状况,提高玉米N、P、K养分吸收量。与NPK处理比较,OF60、OF80和OF100处理100 kg籽粒产量所需要的N含量分别下降0.04、0.13和0.27 kg,所需K2O含量下降0.19、0.13和0.25 kg,所需P2O5含量基本持平。与NPK处理相比,OF80处理玉米孕穗期至收获期地上部植株N、P、K养分吸收量占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部植株N、P、K吸收总量的比例提高3.2%、11.8%、9.1%,产量显著提高9.7%,肥料总氮利用率、化肥氮利用率、肥料总氮农学利用率、化肥氮农学利用率、肥料总氮偏生产力、化肥氮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6.4%、7.4%、4.6 kg·kg~(-1)、3.1 kg·kg~(-1)、6.7 kg·kg~(-1)、13.3 kg·kg~(-1)。[结论]皖北夏玉米种植以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处理,即基肥施用有机肥1 500 kg·hm~(-2),无机复混肥600 kg·hm~(-2),追肥尿素90 kg·hm~(-2)较为适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亚丽 杨春收 王群 刘天学 李潮海
【目的】探明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桶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磷肥施用深度(5cm、15cm、5/15cm)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磷肥施用深度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15>T5/15>T5>CK,其中,施用磷肥可以使夏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5%—20.0%;磷肥集中深施比浅施和分层施籽粒产量增加5.9%—10.6%,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6.9%—14.7%、7.5%—17.1%、5.0%—13.4%,氮、磷、钾转移率分别降低10.4%—17.3%、8.4%—12.9%、12.9%—19.6%...
关键词:
磷肥 玉米 养分吸收和分配 施肥深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海星 李生秀
在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 ,研究了玉米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 ,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 ,变化动态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对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方程求导 ,得到了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速率。玉米生长期间干物质累积速率前期上升快 ,至高峰后缓慢下降。在氮、磷、钾三要素中 ,氮、钾吸收速率高 ,上升快 ,下降也快 ;磷吸收速率低 ,上升慢 ,下降亦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 ,钾最早 ,氮次之 ,磷最晚 ,但均早于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氮肥利用率与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速率有类似变化趋势 ;氮肥最高瞬时利用率与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
关键词:
玉米 养分累积 养分吸收速率 氮肥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金金 张富仓 王海东 闫世程 郑静 陈东峰 李志军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对大田玉米生长、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作物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设置了3种氮肥类型(尿素(U)、缓释氮肥(S)、尿素缓释肥3∶7掺混(SU))和4个施氮水平(N1(9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N4(240 kg·hm(-2))),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共13个处理。生育期内对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进行观测,并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贵州高海拔区春玉米覆膜种植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覆膜方式(宽膜和窄膜),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0,80,160,240,320 kg/hm~2),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和施氮量及其互作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宽膜覆盖使春玉米增产17.8%,且显著增加了氮素积累量,促进了吐丝前积累氮素的再转移,从而显著提高了籽粒氮素积累量,并使氮素利用效率(NUTE)、氮素吸收效率(NUPE)、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4.9%,21.4%,23.5%,12.2%和4.23百分点。施氮实现了春玉米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协同增长,且能够显著影响氮素吸收、积累和转运。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提高吐丝后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降低了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NDGPE(氮素干物质生产率)、NHI(氮收获指数)、NUTE、NUPE、NUE、AEN、NPFP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回归分析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最佳产量和施氮量,宽膜覆盖比窄膜覆盖处理减少施氮55 kg/hm~2,产量增加12.3%。宽膜覆盖和适宜施氮量相结合,有利于植株氮素积累和吸收利用,从而实现高产和高氮肥生产力,达到节肥增产。综合考虑春玉米籽粒产量、氮素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贵州高海拔及类似生态区春玉米宽膜覆盖种植的合理施氮量为160 kg/hm~2,其产量可达11 404.3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国元 李晓林 杨志福
在砂培试验中,设置了0、15、40g/kgK2O施钾水平,3个施磷水平保持一致(010g/kgP2O5),玉米分别在网室(低温)及温室(常温)中生长,待玉米长至5叶期时测定植株的钾磷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温室及网室中玉米生长因施钾而受到显著影响,以施用15g/kgK2O最有利于玉米地上部及根的生长,而其中又以网室(低温)中的生长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无论是在温室还是在网室中,施用钾肥均使玉米植株比根长显著下降。试验进一步表明,低温下施钾促进了植株对钾的吸收,同时对植株根冠部磷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过量施钾降低了玉米根冠部磷的含量及吸磷总量,降低了单位根长吸磷量。
关键词:
玉米,钾,磷,温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利军 韩晓日 战秀梅 杨劲峰 房大伟 邹殿博
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尿素(普通尿素、缓释尿素1和缓释尿素2)施入土壤后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2种新型缓释尿素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缓释尿素1对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10.35%和8.00%,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4.01%和7.41%;缓释尿素2对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10.12%和12.5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87%和4.79%。水田施用缓释尿素2效果更好,而旱田施用2种缓释肥效果相等。
关键词:
缓释尿素 玉米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党翼 张建军 赵刚 王磊 周刚 樊廷录 李尚中
为探索秸秆还田与减氮对旱地覆膜玉米(Zea mays)产量、土壤氮素形态及氮肥利用率(NUE)的影响,开展了连续5年的玉米连作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常规施氮(225 kg·hm-2, F)、秸秆还田(9 000 kg·hm-2, TS)、F+TS、80%F+TS、60%F+TS和不施肥+不还田(CK)。结果表明:与F+TS处理相比,80%F+TS处理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 0.05),但显著降低了深层(20-40 cm)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而且80%F+TS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2019和2020年较F+TS处理分别提高了23.7%和22.1%(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秉林 车宗贤 张久东 包兴国 吴科生 杨蕊菊
【目的】通过探讨氮肥减量条件下长期间作毛叶苕子利用其根茬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氮肥贡献率的影响,旨为玉米毛叶苕子间作体系的氮肥替代及其氮素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不施肥(CK)和习惯施氮(N100)水平下设置单作玉米处理,在90%(N90V)、80%(N80V)、70%(N70V)、60%(N60V)和0%(N0V)的习惯施氮水平下设置玉米毛叶苕子间作处理,共7个处理,3次重复,田间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氮肥减施条件下,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后,作物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贡献率的变化规律。【结果】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利用根茬还田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而且这种增产优势随间作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相比习惯施氮处理(N100),在化学氮肥减施20%条件下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根茬还田,可以在保证玉米稳产的情况下增收2 273.2 kg·hm~(-2)毛叶苕子干草,合计收益增加0.9%,达29 686元/hm~2,同时,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显著提高20.7%和14.7%;在化学氮肥减施30%的条件下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根茬还田,虽然玉米籽粒产量降幅明显,达7.7%,但是因为可以增收2 319.34 kg·hm~(-2)毛叶苕子干草,合计收益与习惯施氮处理持平,达28 652元/hm~2,同时,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显著提高31.8%和16.3%;在化学氮肥减施40%的条件下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根茬还田,虽然可以增收2 303.09 kg·hm~(-2)毛叶苕子干草,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也显著提高48.8%和23.8%,但是因为玉米籽粒产量显著降低10.7%,合计收益只有27 929元/hm~2,显著低于习惯施氮处理。【结论】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生产过程中,氮肥减量条件下长期(9年)间作毛叶苕子利用其根茬还田,若只考虑玉米籽粒产量,则可以替代20%的化学氮肥用量,若考虑玉米和毛叶苕子的合计产值,则可以替代30%的化学氮肥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张萌 刘海 肖厚军 秦松 崔宏浩 郑常祥 祝云芳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传统多次追肥模式与不施肥相比,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总量,其中沃夫特缓释肥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其他3种新型肥料则与传统施肥无显著差异。不同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时期和释放速率存在差异,造成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情
关键词:
新型肥料 玉米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春 李小坤 鲁剑巍 徐维明 杨运清 鲁君明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控释尿素处理减量25%氮时,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5.3%~7.8%,与普通尿素分期施用相比,增产2.6%~2.9%;稻谷产量与控释尿素施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控释尿素处理稻谷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其显著提高实粒数。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果显示,控释尿素处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控释尿素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幅为17.1%~34.1%。当目标产量为8.35~8.41t/hm2时,控释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为氮102~128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