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10)
2023(18246)
2022(15869)
2021(14896)
2020(12591)
2019(29231)
2018(28961)
2017(55732)
2016(30485)
2015(34517)
2014(34679)
2013(34214)
2012(31323)
2011(28317)
2010(28229)
2009(26271)
2008(26009)
2007(23141)
2006(20054)
2005(17722)
作者
(88936)
(74265)
(73901)
(70469)
(47097)
(35787)
(33675)
(29158)
(28129)
(26432)
(25233)
(24955)
(23516)
(23269)
(23030)
(22808)
(22623)
(22004)
(21271)
(21263)
(18409)
(18100)
(18028)
(16857)
(16574)
(16566)
(16440)
(16367)
(14999)
(14751)
学科
(123260)
经济(123093)
管理(91155)
(85891)
(70292)
企业(70292)
方法(57957)
数学(50750)
数学方法(50085)
(35244)
(34097)
中国(30611)
(27273)
业经(27114)
地方(26101)
(25414)
农业(23813)
(21701)
贸易(21694)
(21482)
财务(21394)
财务管理(21344)
环境(21193)
(21028)
企业财务(20225)
理论(19845)
(19667)
(18695)
银行(18635)
技术(18263)
机构
大学(437956)
学院(437587)
(172073)
管理(171360)
经济(168205)
理学(148797)
理学院(147119)
管理学(144338)
研究(143716)
管理学院(143559)
中国(106672)
(92492)
科学(91377)
(80576)
(73021)
(72686)
业大(67230)
研究所(66340)
中心(66148)
财经(64371)
(64352)
(58269)
北京(58011)
(57680)
农业(57232)
师范(57109)
(52380)
(52033)
经济学(51905)
财经大学(47795)
基金
项目(300530)
科学(235428)
研究(217805)
基金(217103)
(189345)
国家(187794)
科学基金(160874)
社会(136107)
社会科(128880)
社会科学(128846)
(118411)
基金项目(115459)
自然(105525)
自然科(102946)
自然科学(102916)
自然科学基金(101034)
教育(100739)
(99381)
编号(89512)
资助(89503)
成果(72427)
重点(67511)
(65928)
(63757)
(61798)
课题(61526)
创新(57779)
科研(57717)
教育部(56186)
大学(55960)
期刊
(186371)
经济(186371)
研究(123517)
中国(80604)
学报(71334)
(66225)
科学(64537)
(63068)
管理(60426)
大学(53878)
学学(50925)
教育(46675)
农业(45231)
技术(38376)
(35485)
金融(35485)
业经(31324)
财经(31035)
经济研究(28900)
(26408)
问题(24584)
(22846)
(21732)
图书(21158)
技术经济(20989)
理论(20760)
科技(20667)
资源(20034)
统计(19741)
商业(19153)
共检索到627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索朗杰措  
近些年来,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在我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在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面,暴露出来生态补偿体系不健全、补偿标准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缓解贫困的视域下分析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得出我国在构建生态补偿基金的运作机制中,应当从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生态补偿基金、探索构建联动机制、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入手,更好地发挥生态补偿与减贫的协同作用,以期实现补偿地区环境保护与缓解贫困的双重目标需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立安  钟方雷  苏芳  
随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补偿现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生态补偿项目社会公平性考虑和项目实施的客观扶贫效果,有关贫困参与者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补偿对贫困参与者的筛选及其影响和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西部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关系的框架体系。最后提出了我国西部生态补偿项目设计中亟需改善的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安  钟方雷  
基于生态补偿项目社会公平性考虑和项目实施的客观扶贫效果,有关贫困参与者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本研究从生态补偿对贫困的生态环境服务提供者、购买者和未参与者的影响等3个方面回顾并分析了国内外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研究的阶段成果,由此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亟需改善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立安  温馨  
全球性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的生态脆弱地带,由于自然资源的使用不当陷入了恶性循环陷阱,是影响国际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潜在因素。随着生态补偿研究拓展,贫困问题和生态补偿的联系日渐凸显,并成为研究焦点。为了理清两者关系,文章从生态补偿的定义、运作原理、补偿效益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对国内外重要文献和关键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为新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实现脱贫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格格   周玉玺   葛颜祥  
本文基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的相对贫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不同类型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项目型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最为突出,技术型生态补偿的影响不显著,“造血式”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总体要优于“输血式”生态补偿。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且对生态认知水平较高的农户和户主为老一代农民的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更为凸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树广  边玉花  陶小平  
冀西北是河北省最为贫困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贫困县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地理位置、军事功能和生态功能不断显现,而经济功能在不断弱化,贫困是其必然结果。贫困将严重地影响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文章基于京张生态等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进一步合作基础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中央政府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应该建立中央政府和京张间转移支付制度,以形成发挥生态功能的坚实基础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静  纪阳阳  
文章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多维相对贫困和乡村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乡村数字经济对多维相对贫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数字经济的直接减贫作用显著,且乡村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公平性、振兴乡村产业和优化资源配置三条路径发挥减贫作用,具有明显的间接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对多维相对贫困的直接减缓程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资源配置在东部地区起到了完全中介效应,公平性和乡村产业振兴分别只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芸  胡咏梅  
缓解相对贫困是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后的长期任务,检验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实现缓解相对贫困,将为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保障普职分流以及发展中职教育提供重要依据。使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以此为依据,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基本假设,采用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中职教育的减贫程度,并探究中职教育经由能力减贫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不仅缓解相对贫困,而且对农业户籍群体的减贫效应更具优势,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职教育可以通过提升未来劳动者的混合能力而实现减贫,验证了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研究假设。由此,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分流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未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等混合能力、职业技能型人才收入以及社会认可度,吸引包含农村生源在内的普通家庭学生更多选择职业教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谦  张晓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成为世界上减贫成效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聚集于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里的环境问题与贫困程度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在新阶段扶贫过程中,探索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对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地区环境条件至关重要。本文以武陵山区为例,通过分析该地区目前的环境与贫困现状,总结目前贫困地区生态补偿中关于标准选择、补偿范围、补偿方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小飞  傅春  陈伏生  廖志娟  
随着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加重,生态补偿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清晰地了解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以Web of Science、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1998~2011年有关生态补偿的929篇文献为基础,应用CiteSpace Ⅱ软件分析了论文发表数量、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等特征,并以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式,归纳了近年来生态补偿的重要学术文献和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1998~2011年,生态补偿论文数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汇、REDD生态补偿,生态补偿分区及实施后的评价,湿地、自然保护区、流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古老的敌人。比起其他社会科学,经济学对贫困的解读要滞后一些,其研究历程在经过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然结论、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批判和主流经济学的沉寂之后,开始注重贫困发生和缓解中的人文性、社会性、文化性等非经济因素分析与经济、技术因素的整合及运用。因此,破解亘古至今的贫困之谜,经济学必须张扬人文关怀的精神,这将对21世纪人类反贫困的制度安排、技术操作、组织构建和物质援助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飞  曾福生  
近年来,我国贫困对象向个体化、边缘化倾向发展,政府制度性扶贫瞄准机制有效性降低,扶贫难度逐步增大。本文基于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视角,建立了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生产要素配置—农户收入增加的分析框架,并以贫困农户生存理性为逻辑起点,构建理论模型探析了农户市场参与程度对生产要素配置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贫困农户市场参与程度,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产出结构调整,实现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因此,在贫困地区引入市场交易机制,引导贫困农户参与市场活动是对政府制度性扶贫方式的有益补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曙霞  严玉华  
中国农村贫困面广,资金外流使农村反贫困形势更加严峻。农村民间信用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农村经济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缓解农村贫困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静态灰关联和前移动态关联矩阵的比较分析,对上述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间信用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农户的贫困状况。文章认为,通过完善和规范民间融资市场,民间信用在发挥对中国农村缓解贫困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等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伟  汪润泉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的跟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贫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缓解了城镇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加剧了其精神贫困,对健康贫困则无显著影响,而对农村老年人而言,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其三个层面的贫困均有缓解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主要通过医疗服务利用与居住方式变化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