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3)
2023(5201)
2022(4315)
2021(3684)
2020(3052)
2019(6853)
2018(6666)
2017(12406)
2016(6545)
2015(7486)
2014(7420)
2013(7582)
2012(7522)
2011(7300)
2010(7349)
2009(7128)
2008(6634)
2007(6079)
2006(5911)
2005(5507)
作者
(23182)
(19358)
(19299)
(18378)
(12472)
(9297)
(8609)
(7568)
(7562)
(6986)
(6898)
(6562)
(6364)
(6359)
(6331)
(6061)
(5881)
(5720)
(5614)
(5363)
(5016)
(4945)
(4902)
(4681)
(4565)
(4312)
(4274)
(4108)
(3983)
(3865)
学科
(54670)
经济(54634)
管理(17479)
方法(15271)
地方(15062)
数学(13599)
数学方法(13512)
(13328)
地方经济(11759)
(10977)
(10571)
企业(10571)
中国(10419)
业经(8499)
(7331)
经济学(6624)
(6508)
环境(6297)
(6246)
(6154)
金融(6154)
(5541)
(5455)
(5443)
产业(5271)
农业(5243)
(5122)
银行(5093)
(4991)
贸易(4987)
机构
大学(109902)
学院(108237)
(56732)
经济(55762)
研究(47103)
管理(35397)
中国(34611)
理学(29642)
理学院(29252)
管理学(28715)
管理学院(28534)
科学(28416)
(25484)
(23742)
研究所(23118)
(23001)
(21493)
中心(19485)
经济学(19366)
财经(17979)
(17213)
农业(17126)
经济学院(17005)
(16652)
业大(16451)
(16271)
北京(15378)
科学院(15257)
(14657)
财经大学(13249)
基金
项目(67298)
科学(52006)
基金(49434)
(45170)
国家(44851)
研究(44763)
科学基金(36635)
社会(30273)
社会科(28703)
社会科学(28693)
(25589)
基金项目(24833)
自然(23618)
自然科(23039)
自然科学(23028)
自然科学基金(22630)
(21937)
资助(21539)
教育(19276)
(16357)
重点(15999)
编号(15336)
(14663)
(13514)
经济(13399)
计划(13370)
国家社会(13367)
(13132)
发展(12996)
科研(12881)
期刊
(71479)
经济(71479)
研究(38296)
中国(22693)
学报(20870)
(19478)
科学(18220)
(17162)
管理(15919)
大学(15199)
学学(14670)
经济研究(13127)
农业(13038)
(10994)
金融(10994)
财经(10547)
(9324)
技术(9216)
问题(8893)
业经(8235)
技术经济(7297)
世界(7130)
(6868)
(6717)
统计(6497)
国际(6474)
教育(6407)
经济问题(5667)
经济管理(5419)
(5219)
共检索到179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福  
次债危机之前关于美国经济周期"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的讨论曾经是宏观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危机过后对"大缓和"涉及的各种假说进行跟踪研究。研究发现,在美国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冲击的传导机制大大增强了,过去受到肯定的因素如产业结构演化、库存管理改善等对弱化宏观经济波动仍然发挥了一定作用,次债危机使得各界对金融创新的"双刃剑"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丁懿  
二次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虽历经衰退、危机和滞胀的困挠,但总的来说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为此,人们自然会提出“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的问题。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发展原因的研究,简单地采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或限于生产关系的概念的探讨是不够的,正确的方法应是从西方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入手,分析其在当代西方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下笔谈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而进行的一种探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一、经济周期的度量方法综观我国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一条剧烈波动的轨迹。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很多,从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时间来看,可分为中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从其与经济系统中各经济指标的影响关系来看,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由经济系统内部因素造成的经济波动即内在波动是经济周期形成的核心内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守海  
关于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一致性波动的传统观点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需要从几个维度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2)相对于非生产型工人、大企业、公共部门,生产型工人、中小企业、私人部门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更加吻合。(3)经济周期的不同冲击源会对就业产生不同后果,即便同一冲击源,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也会产生迥异的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茂辉  
一、引言 经历35年高速增长后,韩国经济97年底出现金融危机。根据IMF的处方,韩国实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战胜98年5.8%的收缩后,99年实现了将近10%的增长。韩国央行2000年5月23日宣布,今年一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制造业部门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3%,商品出口额升幅为28.6%,国内工厂投资猛增63.3%。所有这些数字似乎映射了结束IMF管制的韩国又一次创造了“汉江奇迹”。但新近研究表明(Editorial of The Korea Economic Daily,1999;Kwak Sang—Kyung,2000),近期韩国经济卓绩不是源于国内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丁鹄  
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周期的几点看法丁鹄市场经济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或称纯化),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周期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这里我只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很不全面。(一)先谈对市场经济的两点看法。第一点,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彬  周宇楠  
基于省份异质性和市场不完善性,测算了中国各省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与经济增长的福利得益。两者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省份经济周期成本不容忽视,其高于美国州级数据的估算结果,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并不弱于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结果表明,省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经济增长得益和经济稳定的相对重要性与工业化、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等省份特征相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有关文献大多将预期视为不可观测的潜变量,本文尝试考察预期的可观测性。首先采用混频时变DF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潜在产出,以代表经济基本面,发现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就开始下行。接着构建了一个不完全信息SVAR模型,基于动态识别方法估计预期冲击和噪声冲击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信心指数"错误"预期主要宏观变量的变化;相较而言,商业信心指数是更好的预期指标,但包含噪声成分。以商业信心指数为预期变量,预期冲击对主要宏观变量形成持久的正向效应,预期冲击解释了潜在产出变化的60%,解释了GDP变化的55%;噪声冲击对宏观变量具有正向"驼峰状"影响,对GDP的短期解释力超过8%。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不佳可能源于消费和宏观经济的脱节。本文的基本结论在大数据集、替代指标、基本面检验以及其他识别方式下依然成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大卫·戈登  张开  顾梦佳  王声啸  
从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到熊彼特(Schumpeter)以及1940年代的"长期停滞主义者"(the secular stagnationists)的长周期分析,几乎都未能给他们对长周期的理解提供一个逻辑一贯的理论基础,这源自于他们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视作既定的。这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的结构性条件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积累的阶段理论"的误解。立足于"积累的阶段理论",采用一些初步假设进而构建一个关于长周期的"政治—经济"理论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将这一理论与其他学者的理论进行比较表明:提供一个强调多重力量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扩张和收缩更替节奏的框架是必要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洁  翟胜宝  
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及其适用条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的讨论热点。本文在考虑经济周期和汇率制度的条件下检验了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考虑到李嘉图等价假说实际上检验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首先根据产出缺口检验了不同经济周期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然后利用VAR模型检验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结论认为,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上存在不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效应更明显;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应被削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伟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前景仍不乐观。有西方研究机构认为,受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处于"严重低迷"时期,已进入了经济周期的"谷底"。那么,什么是经济周期呢?它对全球经济走势会有什么影响呢?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学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份在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企业规模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统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实施中出现政策效应的差异。本文以新疆为例,探讨提高新疆经济周期同步性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的可行路径,在不断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同时,支持地方经济加快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温铁军  
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不少人士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样也会产生经济波动周期,甚至由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产业政策和宏观决策上的失误而引起经济危机。在中国,理论上开始讲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危机的是1979年。当时有一个“四签名”发表的文章,题目叫做“社会主义结构性经济危机”。那是第一篇论述社会主义经济也存在危机的文章。署名者为王岐山、朱家明、黄江南、翁永曦。从那篇文章后,国内理论界对此逐步开始讨论,90年代后期有关经济周期波动或经济波动周期的文章,日渐增多;并且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农业与农村问题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论述宏观经济波动本身,至少在理论上已经不是什么敏感性的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认识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的过程、研究其产生、发展和解决的途径与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革平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的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立群  
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研究张立群一、我国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一)关于经济周期的一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经济周期,这是国内外经济界所公认的。我国经济中是否存在经济周期,是一个到目前尚有争议的问题。讨论这一问题,首先应该界定经济周期这一概念的内涵。一般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