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7)
2023(3271)
2022(2761)
2021(2459)
2020(1980)
2019(4355)
2018(4114)
2017(8296)
2016(4168)
2015(4670)
2014(4422)
2013(4178)
2012(3788)
2011(3521)
2010(3392)
2009(3018)
2008(2952)
2007(2876)
2006(2495)
2005(2025)
作者
(10999)
(9444)
(9360)
(8758)
(5871)
(4554)
(4181)
(3579)
(3504)
(3260)
(3165)
(3035)
(2968)
(2921)
(2740)
(2727)
(2727)
(2720)
(2692)
(2682)
(2206)
(2198)
(2157)
(2130)
(2120)
(2035)
(2021)
(1912)
(1870)
(1867)
学科
(19534)
经济(19390)
管理(11979)
(11906)
(10993)
企业(10993)
方法(10122)
数学(7216)
数学方法(7167)
(6624)
业经(5672)
中国(5610)
(5304)
理论(4790)
(4501)
收入(3966)
教育(3865)
(3772)
社会(3766)
农业(3257)
企业经济(3098)
经济理论(3050)
地方(3015)
(3006)
政治(2945)
(2668)
贸易(2665)
国民(2647)
人事(2643)
人事管理(2642)
机构
大学(61842)
学院(61178)
(27797)
经济(27390)
管理(24224)
理学(22094)
理学院(21775)
管理学(21363)
管理学院(21241)
研究(18822)
(13269)
中国(12790)
(11375)
财经(11160)
科学(10415)
(10238)
经济学(9960)
经济学院(9078)
中心(8769)
财经大学(8475)
(8408)
(8390)
师范(8358)
(8259)
(8046)
研究所(7663)
业大(7557)
商学(7329)
商学院(7259)
北京(6787)
基金
项目(44038)
科学(36519)
基金(34605)
研究(32506)
(29554)
国家(29208)
科学基金(26167)
社会(25731)
社会科(23170)
社会科学(23155)
基金项目(18409)
(16254)
教育(15676)
自然(15645)
自然科(15394)
自然科学(15392)
自然科学基金(15171)
(13581)
资助(13284)
编号(12268)
国家社会(10778)
(10759)
教育部(9923)
成果(9869)
人文(9662)
重点(9616)
(9176)
大学(9044)
(8771)
(8613)
期刊
(28724)
经济(28724)
研究(18386)
中国(10905)
(10305)
学报(9624)
科学(9073)
管理(9016)
大学(7904)
(7595)
教育(7566)
学学(7512)
财经(6363)
(5575)
经济研究(5268)
农业(5094)
业经(4266)
问题(3737)
技术(3722)
(3710)
金融(3710)
社会(3170)
(3090)
统计(2957)
商业(2896)
(2846)
(2759)
技术经济(2748)
世界(2711)
经济管理(2612)
共检索到84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建勋  郝栋男  
族群矛盾和冲突逐渐成为影响多民族国家政治局势与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政治、经济和制度等宏观层面的结构性因素之外,族群冲突微观层面的心理和情感根源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既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利用缅甸调查研究所于2018-2019年开展的缅甸全国性概率抽样调查数据,建构政治信任与族际社会心理距离调适的理论框架,分析不同维度的政治信任如何促进跨族群的社会心理距离调适。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上层政治信任对于缅甸民众的族际社会心理距离产生积极的调适作用,促进族际融合。身边政治信任虽然不能直接对族际社会心理距离调适产生显著作用,但通过上层政治信任的中介效应对缩小族际社会心理距离产生正向影响。该文据此提出,政治信任与族际社会心理距离调适拥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上层政治信任和身边政治信任能够作为族际社会心理距离的有效解释路径,两者对族际社会心理距离的影响机制有所差别但又相互关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文如   陈荣   黄靓  
特殊优待是一种“向部分顾客提供额外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手段。本文探究了消费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场群体类型对特殊优待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一个问卷调查和五个实验,本文研究发现特殊优待过程有熟人在场时,受惠者对整体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降低,甚至低于没有特殊优待的情况。受惠方与熟人之间感知心理距离的变化中介了特殊优待的负面影响。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以上效应的边界条件:当消费者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消费者炫耀消费个性特质较高、特殊优待不可观察、特殊优待可以由消费者和熟人共享时,主效应被削弱。本文丰富了社会心理距离理论在服务营销领域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更合理地实施特殊优待提供了有益的营销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在峰  
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1、个人差距拉大。据测算,目前我国亿万富翁已超过1000人,百万富翁有300万人,与此同时还有58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有1200万失业、下岗职工,有1176万城镇贫困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在1161元贫困线下。据资料显示:中国最贫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钦有  
本文概要介绍缅甸教育:缅甸的寺院教育、扫盲工作与英语教学很有特色;大学设置既注意适应科学现代化,也注意继承传统文化;缅甸的大学都是部属制,资金不足时,依靠学校后援会支持;教师职称的设置与晋升也和我国不尽相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永胜  
2011年以来的缅甸土地改革与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冲突和调适的过程。土地法律法规的混乱和招商引资的需求,促使吴登盛政府通过了《农地法》等四个有关土地的法令,使缅甸土地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但由于在土地立法、改革、征用过程中未处理好相关问题与矛盾,缅甸土地改革面临许多困境。吴登盛政府后期,尤其是2016年3月民盟执政以来,缅甸对土地政策作出重大调整。2016年1月颁布的《国家土地使用政策》充分关注农民利益,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使用习惯。民盟政府允许农民自由经营土地,并将原来被政府征用的一些土地归还农民,但仍未完全缓解因地权问题引发的紧张局势。民盟政府急需制定并颁行《国家土地法》,以破解缅甸土地改革和土地政策面临的困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捷子  
具体说来,群众对目前的社会状况和个人生活状况基本满意,支持改革,认为社会发展势头看好。这是因为,改革之初群众的积极性源于对旧体制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而到了近期,群众直接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际好处,因此对改革的评价倾向支持。问卷中不满的意见多指向住房分配制度、工资制度、人事调动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等,原因是改革不够,而非改得过头,认为这些问题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可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寒露  
社会心理学是始于本世纪初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自1982年恢复学科建设以来,社会心理学研究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已开设或准备开设社会心理学及相关课程,社会心理学的出版物也已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1990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校社会学系副教授周晓虹先生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一书。来自国内8所大学的毕业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专业的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联手合作,对现代西方盛行的10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进行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捷子  
中国社会调查系统最近在全国40个城市用问卷方法搜集的民意表明:改革8年来,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已具备了较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体说来,群众对目前的社会状况和个人生活状况基本满意,支持改革,认为社会发展势头看好。这是因为,改革之初群众的积极性源于对旧体制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而到了近期,群众直接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际好处,因此对改革的评价倾向支持。问卷中不满的意见多指向住房分配制度、工资制度、人事调动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承英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自身的主观努力外,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很大。所谓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观。包括怎样看待人的价值、各种职业的价值、各种事物的价值等等。一般来说,智力要求较高的人,他们对劳动的需求、对精神的需求也比较高,因而常对自已进步的速度有一种“非凡的不满”,常为现状与自我期望的差距而感到不安。他们也认识到,要实现自已的价值,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有所发展,离不开创造性的劳动。但在创造的过程中,仅有自已的主观努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济才  
教工班组评价指标,分为过程——结构和绩效两方面.分别有组织目标、管理机构、工作规范、集体活动、人际关系,以及整体育人实绩、个体素质水平等七个一级指标.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有四个部分组成,除上述一级指标外,还有二级指标(包括权重)、区分度和测评方法手段等,结构较为合理.它以教育的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其中的指标是具体,可测、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笔者撰文,旨在探讨评价指标体系运作时,须重视的若干社会心理问题,企盼提高操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把握评价指标的社会心理研究(一)组织目标及社会动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俊群  
生育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对生育行为的反应态势,它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过程,对生育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过去,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庆根  林贤青  王磊  
一、自然条件和稻作地位1自然条件缅甸是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东经9°29’~10°10’北纬9°58’~28°31’。地势是北高南低,中部是南北纵伸的平原。缅甸有2832km长的海岸线和212380km2的大陆架。它西濒孟加拉湾,东有狭长的德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林锡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涛  
高职学生在大学生中占据半壁江山,其在就业时,存在着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社会心理维度等的多维度心理逆境,他们心理逆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职生个体社会化方式的缺陷,也有传统就业模式与外部环境影响,更受社会整体支持系统较薄弱的影响。要促进高职生就业,必须避免其从众效应和观众效应,培养其良好的就业自我效能感,建立发展性生涯心理指导模式,整合社会就业心理援助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