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0)
- 2023(17322)
- 2022(14929)
- 2021(13956)
- 2020(11491)
- 2019(26991)
- 2018(26345)
- 2017(51064)
- 2016(27396)
- 2015(30565)
- 2014(30247)
- 2013(30147)
- 2012(27661)
- 2011(24887)
- 2010(24471)
- 2009(22489)
- 2008(21529)
- 2007(18271)
- 2006(15931)
- 2005(13819)
- 学科
- 济(117266)
- 经济(117144)
- 管理(76475)
- 业(72176)
- 企(58404)
- 企业(58404)
- 方法(56328)
- 数学(50077)
- 数学方法(49486)
- 中国(32955)
- 农(29403)
- 财(27567)
- 业经(23542)
- 学(23350)
- 地方(23297)
- 贸(22298)
- 贸易(22288)
- 易(21651)
- 农业(19928)
- 环境(18721)
- 制(18530)
- 和(17208)
- 理论(17140)
- 务(16927)
- 财务(16854)
- 财务管理(16818)
- 融(16699)
- 金融(16697)
- 技术(16624)
- 银(16353)
- 机构
- 大学(386019)
- 学院(382553)
- 济(162833)
- 经济(159700)
- 管理(153564)
- 理学(134237)
- 理学院(132757)
- 研究(131641)
- 管理学(130458)
- 管理学院(129770)
- 中国(97810)
- 京(81920)
- 科学(79077)
- 财(71146)
- 所(64273)
- 中心(59161)
- 研究所(58869)
- 农(58798)
- 财经(58397)
- 业大(56099)
- 经(53519)
- 江(52380)
- 北京(51822)
- 经济学(50306)
- 范(49540)
- 师范(49075)
- 院(48560)
- 农业(46071)
- 经济学院(45564)
- 财经大学(43822)
- 基金
- 项目(269382)
- 科学(213537)
- 基金(199069)
- 研究(194857)
- 家(173771)
- 国家(172434)
- 科学基金(149176)
- 社会(125820)
- 社会科(119503)
- 社会科学(119473)
- 基金项目(105044)
- 省(101699)
- 自然(97138)
- 自然科(94958)
- 自然科学(94934)
- 自然科学基金(93235)
- 教育(88995)
- 划(86610)
- 资助(82877)
- 编号(77219)
- 成果(61251)
- 部(60278)
- 重点(60133)
- 发(57006)
- 创(55529)
- 国家社会(53042)
- 课题(52739)
- 教育部(52103)
- 创新(51982)
- 科研(51592)
- 期刊
- 济(166869)
- 经济(166869)
- 研究(113421)
- 中国(66775)
- 学报(58792)
- 管理(55709)
- 科学(55370)
- 财(52281)
- 农(51770)
- 大学(45384)
- 学学(42811)
- 教育(37392)
- 农业(36418)
- 技术(33051)
- 融(31030)
- 金融(31030)
- 经济研究(28793)
- 财经(27938)
- 业经(25428)
- 经(23982)
- 问题(23057)
- 业(19855)
- 统计(19064)
- 技术经济(18752)
- 贸(18634)
- 图书(18158)
- 理论(17663)
- 科技(17608)
- 策(17195)
- 世界(17090)
共检索到549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张晓萌 刘玉鑫 仲崇阳
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日益增大,提升绿色TFP已经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3—2016年城市数据采用DEA的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五大城市群的绿色TFP指数,并使用Kernel密度估计、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城市群绿色TFP增长的分布动态演进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五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绿色TFP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城市群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群绿色TFP差异均呈整体扩大趋势,技术效率差异的扩大是其主要原因。五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分布都呈现出右拖尾和极化趋势。(2)除成渝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群绿色TFP增长均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金融发展、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均没有显著拉动低水平城市绿色TFP提升,导致低水平趋同现象显著。随着绿色TFP指数的提高,各影响因素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3)城市群绿色TFP指数转移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低水平的邻域会阻碍本地区绿色TFP增长,而高水平的邻域对本地区绿色TFP具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基于2010—2019年中国八大城市群13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动态演化趋势,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从绝对差异视角识别八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分布动态演进,构建动态空间SDM模型从相对差异视角揭示八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收敛机制。研究发现: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年度均值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等四类分解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贡献程度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均呈现出波动性上升态势,并表现出空间差异趋于缩小和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的动态演进趋势;八大城市群中仅有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微弱的发散趋势,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其余七大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均呈现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为此,应在强化技术创新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功能,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贡献程度,缩小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等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延春 谷浩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选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中游和成渝五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群中的城市中心性指数发现城市群中各城市在职能上呈现等级分布;每个城市群都拥有核心城市作为支柱带动城市群发展,核心城市具有显著的服务业中心性指数,制造业中心性突出的城市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正处于城市群发展完善阶段,拥有多个核心城市联动发展;京津冀和成渝处于城市群的发展不均衡阶段,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分化明显;长中游仍处于城市群初级阶段,城市的中心性指数低,城市间联系强度低。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中心性 制造业 服务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磊 张雪薇
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变异系数法测度了科技金融生态水平,运用Arc GIS探究了科技金融生态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生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非均衡性。(2)科技金融生态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高铁时间距离权重下对其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了最大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形关系;科技金融生态与环境规制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国安 陈诚 高雅婕
文章首先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测度我国五大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其次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城市群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最后通过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城市群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碳排放效率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又上升的“N”型趋势,并且还呈现从技术效率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转变的趋势;(2)城市群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而绝对差异扩大的动态演进特征,并且呈现向高水平方向转变的趋势,内部具有稳定性;(3)交通一体化、环境规制、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本禀赋会正向影响城市群碳排放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志远 张雅惠 张小红
京津冀城市群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束缚,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破解京津冀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文章基于2004—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工业数据,采用改进后的RSBM-ML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测算了京津冀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使用Kernel密度估计、传统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差异逐渐加大,出现右拖尾的特征,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差异增加,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明显高于技术效率;空间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邻域对于本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拉动作用,而低水平邻域会阻碍本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崔新蕾 白莹莹
经济转型期间“以地谋发展”模式得以延续并驱动城市创新发展对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9年数据,利用面板双固定模型评估工业地价补贴与区域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其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1)工业地价补贴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既促进创新数量的增长也促进创新质量的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投资效应会降低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水平提升的促进效应,工资激励效应则会提升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的促进作用。(2)工业地价补贴显著促进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2012年及以后显著促进创新质量提升;在创新环境较差城市对创新的正向效应显著;显著提高南方城市的创新质量。(3)拓展分析发现,工业地价补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数量、可持续创新均存在双门槛效应。因此,实行“以地引资”式的工业用地补贴关键是“因城施策”,政府应重视投资和激励政策对创新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实现经济长足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影 张鹏
为把握经济包容性增长情况,从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价视角考察城市群包容性增长水平。基于2006—2019年城市数据,运用全局Malmquist-Lenberger模型(GML模型)测算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包容性TFP指数,然后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城市群包容性TFP增长的分布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整体包容性TFP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群内部包容性TFP差异总体扩大,技术效率是促进包容性TFP增长的主要来源。(2)三大城市群包容性TFP增长具有空间异质性,长三角包容性TFP增长水平整体上优于京津冀和珠三角,且其包容性TFP差异呈总体缩小趋势。(3)城市群整体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包容性TFP增长均存在拖尾和极化特征,而珠三角城市群无明显的拖尾现象且极化趋势逐渐减弱。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理 徐雷 钟坚
本文选取2000~2018年中国五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分析方法,揭示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同时对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敛散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表明,在全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五大城市群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表现出"板块化"的空间集聚特征。从Dagum基尼系数来看,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在城市群间、城市群内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间的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Markov链来看,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等级状态之间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流动性,保险密度的流动性多表现为向上等级的转移,保险深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概率也较大。考虑空间效应后,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绝对β空间收敛、条件β空间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特征,并且影响各个城市群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主张在明晰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具有地域分异特征的前提下,应充分重视空间动态关联,提出缩小保险业发展差距、助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飞 黎佩雨 刘新智
文章以2008—2020年我国五大城市群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广义矩估计与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城市劳动力流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均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且两者的相互作用能扩大这种促进作用;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对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另外,通过门槛检验发现,五大城市群产业的空间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1.2289。对此,各城市群应致力于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和劳动力流入规模的扩大,并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机制。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秦义虎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京津冀城市圈、成渝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五个重要的城市圈;其中,除武汉城市圈外其他四个城市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而且这种趋同和五大城市圈的工业化程度、内部经济结构及创新能力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城市圈 俱乐部趋同 投资结构 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沛
加快推进我国城市群建设是促进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五大城市群为研究样本,在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城市群竞争力基础上,实证考察我国城市群竞争力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能够通过扩大商贸流通业市场规模、提供丰厚的要素资源支撑、加剧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城市群品牌效应,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从客观测度结果来看,我国五大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力指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竞争力最强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其次是珠三角城市群,然后是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进一步地,城市群竞争力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会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城市群竞争力越强,其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就越强。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新智 张鹏飞 史晓宇
产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其集聚程度和类型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8—2019年五大城市群107个城市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均能显著推进五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产业集聚能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对五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差异;对于不同城市群,不同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也不尽相同;另外,利用门槛模型检验发现第三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为此,各城市群应致力于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和创新投入力度的强化,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华军 孙亚男
本文基于2003~2013年城市金融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论如下,五大城市群总体、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珠三角、长中游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最大,长三角与长中游城市群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城市群金融发展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的演变趋势不一致,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演变趋势也不一致。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梯度效应,呈现两极分化或多极分化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丽莉 杨予越 李长风 赵婷婷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构建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可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还能起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城市竞争力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采用全局熵值法、标准差椭圆、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13—2019年中国五大城市群涵盖的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消费中心城市层级,考察各城市群消费中心城市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大城市群内部存在双核或三核消费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城市消费中心城市指数提升;(2)各城市群的消费中心城市在空间分布格局和时空演变趋势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外,各城市群的消费中心城市都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现象,且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程度最大;(3)消费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异呈现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