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7)
2023(6862)
2022(5415)
2021(4819)
2020(3826)
2019(8185)
2018(7608)
2017(14122)
2016(7247)
2015(7879)
2014(7799)
2013(7513)
2012(6955)
2011(6168)
2010(6534)
2009(6432)
2008(5356)
2007(4938)
2006(4359)
2005(4113)
作者
(21300)
(17645)
(17394)
(16451)
(10894)
(8407)
(8116)
(6777)
(6755)
(6272)
(6071)
(5973)
(5611)
(5466)
(5457)
(5427)
(5196)
(5102)
(4984)
(4897)
(4333)
(4274)
(4167)
(4056)
(3963)
(3921)
(3824)
(3799)
(3566)
(3534)
学科
(33377)
经济(33362)
(24397)
金融(24395)
管理(21763)
(21434)
银行(21429)
(21180)
(20861)
(17142)
企业(17142)
中国(16552)
地方(13647)
方法(11404)
中国金融(10893)
数学(10393)
数学方法(10198)
(9012)
(8375)
(8180)
业经(7559)
地方经济(7391)
环境(7359)
技术(6750)
农业(6607)
(6602)
财务(6581)
财务管理(6573)
企业财务(6285)
(5918)
机构
学院(101780)
大学(98338)
(42643)
经济(41633)
管理(37041)
研究(35134)
中国(34152)
理学(31430)
理学院(31071)
管理学(30391)
管理学院(30216)
科学(21913)
(20749)
(19856)
中心(18843)
(17407)
研究所(15899)
财经(15778)
(15709)
(15366)
(15233)
(14936)
银行(14859)
金融(14647)
(14210)
经济学(14069)
(13970)
业大(13720)
(13542)
北京(13313)
基金
项目(69710)
科学(55111)
研究(51933)
基金(49099)
(42521)
国家(42155)
科学基金(36578)
社会(33176)
社会科(31775)
社会科学(31769)
(29496)
基金项目(25718)
(23795)
自然(22198)
教育(21903)
自然科(21687)
自然科学(21679)
自然科学基金(21229)
编号(20442)
资助(19774)
(17370)
重点(16245)
(16043)
成果(15910)
创新(15121)
课题(14487)
发展(14351)
国家社会(14228)
(14121)
(13878)
期刊
(45013)
经济(45013)
研究(29432)
(26278)
金融(26278)
中国(22020)
(15076)
学报(14386)
(14049)
科学(13819)
管理(13612)
大学(10846)
学学(10460)
技术(9730)
农业(8933)
教育(8873)
财经(7530)
经济研究(7208)
科技(7089)
业经(6978)
(6390)
(5780)
统计(5719)
理论(5585)
(5459)
论坛(5459)
技术经济(5348)
实践(5148)
(5148)
问题(5127)
共检索到159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琼   康瑾龙   赵弋洋   
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绿色金融业务的特殊性体现在绿色属性的识别与认定、环境效益的测算、气候风险的评估、碳排放的核算,以及企业ESG评级、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需要结合场景合理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NLP(自然语言处理)、物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可以说,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关键词: 科技应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连山  陈文虎  王宏伟  
论文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探讨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数字人民币采用了最新金融科技技术,具有精准追踪资金流向、突破银行物理网点等特征,未来技术上若实现特定条件进行主体触发,数字人民币将对绿色金融资金流向控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探讨数字人民币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用卡等方面的应用,针对数字人民币的立法尚待明确完善及技术风险、绿色金融运用场景不足、绿色金融规模不大等问题,提出未来应该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拓展绿色金融运用场景、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框架、优化监管考核等建议,以发挥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骏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资源枯竭正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约束亦日益突出,以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成本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决策层已明确将"绿色化"列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绿色金融将是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骏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资源枯竭正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约束亦日益突出,以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成本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决策层已明确将"绿色化"列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绿色金融将是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晶  张尧  
基于工业绿色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绿色政策支持三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30个省、区、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传导机制,并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分析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其中,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正面效应,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对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愈加显著。因此,亟须推动工业绿色协调发展,强环境规制地区更应注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驱动工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任康钰  张晨希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现实使很多国家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也呼唤着可持续发展领域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有效的国际领导力。这一现实背景下全国"十三五"规划将绿色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强大助力,也为我国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那么,如何在实现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有效培育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领导力?本文首先对当前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事实进行国际比较观察,然后结合国际关系相关理论,提出适用于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领导力类型,最后通过构建模型对如何培育这一国际领导力进行机制探讨。本文的创新在于首先论证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更为具体的国际领导力培育类型,即方向型领导力;然后建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模型",就培育中国绿色金融方向型领导力的机制提出了三阶段动态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刚刚落幕的G20杭州峰会上,我国倡导的绿色金融理念被首次纳入G20议程。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绿色金融列为战略性优先事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探索用更低价格、更长期限、更多元的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不仅是中国在经济转型中的有益经验,也将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可仪  
选取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相关指标数据,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金融发展水平,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最后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区域绿色科技创新支撑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得出:我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呈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阶梯状排布。金融发展有效支持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且东部地区支撑效应更为显著。金融规模的扩大能够通过资金融通机制发挥主要作用,此外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通过风险分散、信息传递和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对此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建立协同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可仪  
选取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相关指标数据,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金融发展水平,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最后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区域绿色科技创新支撑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得出:我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呈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阶梯状排布。金融发展有效支持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且东部地区支撑效应更为显著。金融规模的扩大能够通过资金融通机制发挥主要作用,此外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通过风险分散、信息传递和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对此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建立协同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涛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的可持续金融首先发端于金融机构和公民社会团体。与这一"自下而上"式路径不同,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走的是一条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和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的"自上而下"式推动之路。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自上而下"模式有其推动快、复制快、收效快等优势。但从我国绿色金融的微观基础看,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制约了绿色金融向纵深和长远发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恰好可以夯实我国绿色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2015年9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中国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12月,在中国的倡议推动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曹明弟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类的各项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愈加严重,各种环境问题频发,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对于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利用金融杠杆原理保护环境的"绿色金融"产业随之出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始终坚持在各个层面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国内绿色金融取得了蓬勃发展,还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绿色金融的大步迈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殷剑峰  王增武  
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绿色经济则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绿色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我国已经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正在进入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大发展的起点。文章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既包括促进环保节能技术进步的金融业务和产品,也包括适应经济结构转型,为绿色产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因此,应该按照绿色金融业务的公共品和私人品属性,采取不同的绿色金融业务组织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继兵  张驰  田韦仑  
基于我国2004—2018年275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资源错配和城市绿色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果显示:金融科技能够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金融科技在发展初期能够改善资源错配程度,但当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加深资源错配。在资本配置过度或劳动力配置不足地区,金融科技会缓解资本或劳动力错配程度,进而带动城市绿色创新;在资本配置不足或劳动力配置过度地区,金融科技会加深资本或劳动力错配程度,进而推动城市绿色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