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6)
- 2023(11216)
- 2022(9069)
- 2021(8007)
- 2020(6355)
- 2019(14314)
- 2018(13709)
- 2017(25753)
- 2016(13268)
- 2015(14644)
- 2014(14462)
- 2013(14552)
- 2012(14138)
- 2011(13085)
- 2010(13844)
- 2009(13256)
- 2008(12097)
- 2007(10837)
- 2006(10236)
- 2005(9882)
- 学科
- 济(82267)
- 经济(82211)
- 管理(34773)
- 业(34645)
- 中国(28166)
- 地方(28085)
- 融(26392)
- 金融(26392)
- 企(25911)
- 企业(25911)
- 银(23966)
- 银行(23954)
- 行(23402)
- 方法(20298)
- 农(18910)
- 数学(17721)
- 业经(17690)
- 数学方法(17616)
- 地方经济(16094)
- 制(14901)
- 学(14228)
- 财(14087)
- 农业(13721)
- 环境(12878)
- 发(12490)
- 贸(11449)
- 贸易(11434)
- 中国金融(11190)
- 易(10940)
- 体(10515)
- 机构
- 学院(197471)
- 大学(193033)
- 济(95459)
- 经济(93613)
- 研究(77781)
- 管理(68583)
- 中国(64943)
- 理学(56598)
- 理学院(55892)
- 管理学(55105)
- 管理学院(54737)
- 科学(43901)
- 财(42518)
- 京(42307)
- 所(39809)
- 江(36401)
- 中心(35824)
- 研究所(35642)
- 财经(32570)
- 农(32187)
- 经济学(30960)
- 经(29231)
- 院(27862)
- 经济学院(27504)
- 北京(26942)
- 范(26572)
- 州(26331)
- 师范(26282)
- 业大(25465)
- 农业(24533)
- 基金
- 项目(121444)
- 科学(95486)
- 研究(91877)
- 基金(85997)
- 家(74018)
- 国家(73356)
- 科学基金(62418)
- 社会(60831)
- 社会科(57929)
- 社会科学(57917)
- 省(50032)
- 基金项目(44485)
- 划(39837)
- 教育(39486)
- 自然(36339)
- 编号(36216)
- 自然科(35411)
- 自然科学(35405)
- 资助(35093)
- 自然科学基金(34744)
- 发(34196)
- 成果(29384)
- 发展(28436)
- 重点(28219)
- 展(27980)
- 课题(26912)
- 部(25638)
- 创(25605)
- 国家社会(25541)
- 创新(24120)
- 期刊
- 济(121585)
- 经济(121585)
- 研究(68915)
- 中国(46698)
- 融(37009)
- 金融(37009)
- 财(31320)
- 农(30894)
- 管理(28251)
- 学报(26648)
- 科学(25712)
- 大学(20557)
- 农业(20332)
- 经济研究(20300)
- 学学(19576)
- 教育(19153)
- 业经(18828)
- 技术(18093)
- 财经(17257)
- 问题(15069)
- 经(15004)
- 贸(11610)
- 技术经济(11434)
- 国际(11284)
- 世界(11261)
- 业(10394)
- 商业(10009)
- 经济问题(9872)
- 现代(9600)
- 统计(9395)
共检索到335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明 陈诗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是我国经济的重心和活力所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定位与新目标,需要绿色金融全面、深度的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问题一是长江经济带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经济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生态治理的金融资源供给充足,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较多。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治理资金供给不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欧阳宇俍 王遥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基于“双碳”发展目标与绿色资源配置背景,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论述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构建影响达峰进度的因素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结合达峰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等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胜钢 袁宝龙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方式要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发展模式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发展目标要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以转型升级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调整长江经济带能源供应结构、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传统工业高端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服务业智能化发展五方面着手。以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绿色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着力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着力构建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三方面着手。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顺顺
在梳理绿色发展理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构建包含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和绿色保障力3项一级指标,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绿色投入和绿色生活7项二级指标,36项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GRAP联合评价技术,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由49.39逐步增长至56.35;长江经济带中部和西部区域未来分别应在绿色承载力和绿色增长度方面进行重点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投入指数提升较慢是当前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板块面临的共同问题;11省(市)按总指数可分为三个梯队,且各省(市)特色鲜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柏建成 张利霞 严翔 邹晨
基于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考虑环境约束的超效率DDFDEA模型,测度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网络,剖析网络关联结构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间的绿色金融发展普遍存在溢出关系,节点连接数逐年增多,网络关系日趋紧密,地区间互动增强,但网络结构存在极化现象,四大网络板块间存在明显的梯度溢出传导路径。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资源禀赋、绿色发展环境和地理邻接关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的关系网络格局。进一步指出,不能仅从本地属性视角求发展,更应从整体上把握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结构及其关系溢出路径,将地区发展置于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的“一盘棋”中,准确定位自身的关系网络角色,是实现全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胜 李欣忆 屈雨薇
本文运用BCC-DEA模型,以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绿色金融为研究对象,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绿色金融投入产出效率进行静态分析。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变化指数等多个角度动态分析了绿色金融效率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个区域相互之间发展绿色金融的情况存在失衡现象,下游比中上游地区发展好,中上游地区表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及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空间。从整体来看,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政策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引擎。应加大区域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1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SBM模型对各城市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探索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较好,呈现"V"型变化趋势;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绿色水平依次降低,其中武汉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一方,对外开放、科技投入、经济集聚和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则阻碍了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显著,绿色制造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较弱,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不足,产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难度。对此,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强化节能环保准入约束,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绿色发展 形势与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洋鸽 詹长根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绿色发展之路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对研究区130个城市在2010—2019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 I指数,测算研究区2010年、2015年、2019年三个时间点的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时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的趋势为“N”型波动增长;二是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下游>中游>上游,省市内部呈现东部发展趋势强于西部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呈现圈层结构;三是从空间差异性分析来看,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均呈现减小趋势,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总体差异呈“Λ”型波动;四是从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莫兰点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三象限(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区域间的聚集效应逐渐增强且聚集效应向外扩散;五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产生负向影响,而教育投入和对外开放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关注绿色发展全局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政府规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习平 管可
文章采用2003—2014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统计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测算了绿色发展效率以及演化趋势和特征,并计算出各城市投入和产出冗余度和不足度,为湖北长江经济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大环境保护提供决策和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王磊 邹辉 康珈瑜 颜蔚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全局性意义。“共抓大保护”战略提出以来,特别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以来,各方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绿色转型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系统梳理和调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治理成效与绿色发展态势,剖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推进和长江保护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忠 刘峥延 金田林
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条件好、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资源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增加、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等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上中下游通力合作,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生态涵养区,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发展 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