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1)
- 2023(16870)
- 2022(14387)
- 2021(13366)
- 2020(11002)
- 2019(25135)
- 2018(24527)
- 2017(47663)
- 2016(25957)
- 2015(28547)
- 2014(28368)
- 2013(27968)
- 2012(25869)
- 2011(23284)
- 2010(23226)
- 2009(21381)
- 2008(19971)
- 2007(17468)
- 2006(15519)
- 2005(13543)
- 学科
- 济(98214)
- 经济(98108)
- 管理(75642)
- 业(71944)
- 企(58826)
- 企业(58826)
- 方法(43666)
- 数学(38332)
- 数学方法(37862)
- 中国(30977)
- 农(28792)
- 融(27984)
- 金融(27982)
- 财(27478)
- 银(26813)
- 银行(26743)
- 行(25781)
- 地方(23474)
- 业经(23008)
- 学(22444)
- 制(21004)
- 贸(20309)
- 贸易(20296)
- 环境(19845)
- 易(19749)
- 农业(19630)
- 务(17788)
- 财务(17717)
- 财务管理(17690)
- 企业财务(16811)
- 机构
- 学院(361035)
- 大学(359653)
- 济(143355)
- 管理(141933)
- 经济(140232)
- 研究(123501)
- 理学(123293)
- 理学院(121935)
- 管理学(119787)
- 管理学院(119183)
- 中国(95974)
- 科学(78441)
- 京(76014)
- 农(66541)
- 财(65688)
- 所(62655)
- 业大(58970)
- 研究所(57628)
- 中心(57437)
- 财经(52769)
- 农业(52574)
- 江(52008)
- 经(48003)
- 北京(47752)
- 范(45897)
- 师范(45348)
- 院(44766)
- 州(42909)
- 经济学(42729)
- 财经大学(39259)
- 基金
- 项目(253242)
- 科学(197291)
- 基金(182802)
- 研究(180633)
- 家(161634)
- 国家(160292)
- 科学基金(136321)
- 社会(112814)
- 社会科(107060)
- 社会科学(107029)
- 省(99607)
- 基金项目(97472)
- 自然(90723)
- 自然科(88568)
- 自然科学(88542)
- 自然科学基金(86921)
- 划(84332)
- 教育(81621)
- 资助(75232)
- 编号(73017)
- 成果(57942)
- 重点(57052)
- 发(55003)
- 部(54685)
- 创(53014)
- 课题(50170)
- 创新(49518)
- 科研(48980)
- 计划(47326)
- 教育部(46230)
- 期刊
- 济(152048)
- 经济(152048)
- 研究(104283)
- 中国(65850)
- 学报(63317)
- 农(60136)
- 科学(55476)
- 管理(49592)
- 财(47731)
- 大学(46981)
- 学学(44806)
- 融(44251)
- 金融(44251)
- 农业(40854)
- 教育(35602)
- 技术(28447)
- 业经(26266)
- 经济研究(24896)
- 财经(24737)
- 经(21076)
- 业(20464)
- 问题(19623)
- 科技(18502)
- 版(17504)
- 理论(17421)
- 业大(17033)
- 图书(16545)
- 技术经济(16482)
- 商业(16309)
- 实践(16024)
共检索到523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婷婷
基于2011—2018年我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分析绿色金融"试验田"政策对地区碳减排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推进实现"零碳目标"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异质DID模型考察政策效应的内在差异。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验田"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碳减排从而助力实现"零碳目标";机制检验表明,"试验田"政策能够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促进地区碳减排,但绿色技术水平这一路径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异质性检验表明,"试验田"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其中浙江省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政策效应,而新疆、江西、贵州和广东则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碳中和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时省 张亚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7年6月宣布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该试验区的设立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动态效应检验表明,试验区设立对企业高质量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推动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强化环境规制两个渠道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前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推动效果,而后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质量上。异质性分析方面,试验区设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不同污染程度行业以及不同类型行业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钟永飞 孙慧 郭海
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包括代表性家庭、企业、政府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绿色转型可能影响到的投资、产出、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影响进行了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新疆地区为例,根据"十三五"时期碳减排目标对绿色转型中这些变量的变化造成的成本收益进行具体的估算比较。结果发现:一方面,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动态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包括增量投资、潜在的宏观经济损失、岗位流失等;另一方面,在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目标后,也能产生显著的收益,包括节能收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绿色就业机会、健康效
关键词:
碳减排 绿色转型 DSGE模型 成本收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钟永飞 孙慧 郭海
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包括代表性家庭、企业、政府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绿色转型可能影响到的投资、产出、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影响进行了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新疆地区为例,根据"十三五"时期碳减排目标对绿色转型中这些变量的变化造成的成本收益进行具体的估算比较。结果发现:一方面,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动态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包括增量投资、潜在的宏观经济损失、岗位流失等;另一方面,在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目标后,也能产生显著的收益,包括节能收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绿色就业机会、健康效益等。但总体来看,绿色转型的效益远高于成本。
关键词:
碳减排 绿色转型 DSGE模型 成本收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云辉 杨博凯
本文基于2013―2019年全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量,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城市、高金融水平城市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与环境规制强度来减少碳排放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辛红
“双碳”愿景的实现需要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倒逼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变革。通过构建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试点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各试点省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提升的状态,碳交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在耦合度方面,重庆处于低耦合协调阶段,广东和湖北处于高耦合协调阶段,其他试点处于中等耦合协调阶段。因此,应缩小地区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碳交易体系,为我国碳交易和绿色金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助力。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蕾 文秀
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措施,其本质是引导企业积极低碳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选取2010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产业类别切入,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后,对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助于提高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效率,并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扩大企业可获资金规模和优化资金配置结构是该试点政策发挥提高企业发展效率的主要途径。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转化两阶段来看,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于不同技术资源禀赋的企业会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数据,并且对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想保证国内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调整国民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而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活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柱,目前相关政策已逐步完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绿色金融制度、绿色金融评估、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本文从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系统、拓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识“绿”、用心助“绿”、耐心护“绿”,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绍哲 李含笑 林丽琼
本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为制度背景,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420家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碳排放,上述结论在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的重污染企业和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高的省份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在通过促进环境治理抑制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同时,亦通过增加重污染企业金融投资、降低存货投资方式,短期内实现了碳减排。本文的研究为认识和评价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同时也为推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影响效应 作用机制 重污染企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庞加兰 王薇 袁翠翠
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国家金融学的理论背景,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运用熵值法估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能源结构优化指数,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于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呈现波动式增长,能源结构逐年优化;绿色金融发展通过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和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对能源结构优化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应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化体系建设、提升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以促进各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朋林 张肖东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图刻画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水平较低,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整体水平在考察期内逐年降低。基于以上结论,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朋林 张肖东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图刻画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水平较低,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整体水平在考察期内逐年降低。基于以上结论,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彭长生 黄兴宇 李羚锐 黄先军
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工具设计的最大一块“试验田”,有效发挥出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及区域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17—2022年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陆续设立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DID和空间DID模型,围绕试验区设立对所在城市和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所在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提升效应,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这一政策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依托于地区自身的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越大、金融服务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该提升作用的实现。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为试验区与非试验区间的绿色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