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11)
- 2023(22727)
- 2022(19253)
- 2021(17951)
- 2020(15043)
- 2019(34375)
- 2018(33981)
- 2017(64774)
- 2016(35587)
- 2015(39369)
- 2014(38908)
- 2013(38436)
- 2012(35531)
- 2011(32210)
- 2010(32741)
- 2009(30722)
- 2008(30242)
- 2007(27137)
- 2006(24562)
- 2005(22367)
- 学科
- 济(145836)
- 经济(145670)
- 业(117079)
- 管理(111706)
- 企(102124)
- 企业(102124)
- 方法(60840)
- 数学(49849)
- 数学方法(49303)
- 财(44472)
- 中国(43654)
- 农(42585)
- 业经(39643)
- 制(33636)
- 地方(33367)
- 融(31169)
- 金融(31167)
- 银(30944)
- 银行(30867)
- 务(29806)
- 财务(29729)
- 行(29714)
- 财务管理(29682)
- 农业(29249)
- 学(28357)
- 企业财务(28266)
- 贸(26833)
- 贸易(26807)
- 易(25993)
- 理论(25971)
- 机构
- 学院(499994)
- 大学(497736)
- 济(204660)
- 经济(200296)
- 管理(194771)
- 研究(172753)
- 理学(166022)
- 理学院(164196)
- 管理学(161597)
- 管理学院(160668)
- 中国(136449)
- 京(107517)
- 科学(104687)
- 财(99462)
- 农(88326)
- 所(87977)
- 研究所(79185)
- 中心(78586)
- 江(77746)
- 财经(77128)
- 业大(75243)
- 经(70100)
- 农业(68941)
- 北京(68643)
- 范(64275)
- 师范(63586)
- 院(62445)
- 州(62329)
- 经济学(61150)
- 财经大学(56986)
- 基金
- 项目(327235)
- 科学(256662)
- 研究(238380)
- 基金(235945)
- 家(206595)
- 国家(204760)
- 科学基金(175379)
- 社会(150332)
- 社会科(142526)
- 社会科学(142489)
- 省(128768)
- 基金项目(124391)
- 自然(114194)
- 自然科(111530)
- 自然科学(111500)
- 自然科学基金(109538)
- 教育(109421)
- 划(107998)
- 资助(97509)
- 编号(96485)
- 成果(78913)
- 重点(73809)
- 发(72260)
- 部(71706)
- 创(70340)
- 课题(67606)
- 创新(65268)
- 科研(61977)
- 国家社会(61556)
- 教育部(61344)
- 期刊
- 济(234630)
- 经济(234630)
- 研究(153561)
- 中国(106596)
- 农(80984)
- 学报(80000)
- 财(79519)
- 管理(77608)
- 科学(72583)
- 大学(60714)
- 融(59668)
- 金融(59668)
- 教育(57755)
- 学学(57323)
- 农业(54435)
- 技术(43679)
- 业经(39355)
- 财经(38944)
- 经济研究(36803)
- 经(33517)
- 业(30735)
- 问题(30166)
- 技术经济(25407)
- 贸(24117)
- 科技(24016)
- 现代(23382)
- 版(23216)
- 理论(22980)
- 商业(22735)
- 图书(22452)
共检索到77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蕾 文秀
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措施,其本质是引导企业积极低碳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选取2010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产业类别切入,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后,对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助于提高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效率,并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扩大企业可获资金规模和优化资金配置结构是该试点政策发挥提高企业发展效率的主要途径。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转化两阶段来看,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于不同技术资源禀赋的企业会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数据,并且对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绍哲 李含笑 林丽琼
本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为制度背景,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420家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碳排放,上述结论在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的重污染企业和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高的省份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在通过促进环境治理抑制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同时,亦通过增加重污染企业金融投资、降低存货投资方式,短期内实现了碳减排。本文的研究为认识和评价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同时也为推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影响效应 作用机制 重污染企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怀锦 刘斯琴
借助2017年开始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4—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对于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企业,该政策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为明显;企业声誉风险和融资便利性是该政策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的两个重要渠道;并且上述结论在非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以及环境规制较弱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及复制和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自敏 李娟 申颢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提供了理论与经验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玉凤 张淑芹
绿色金融可为经济绿色转型和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动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我国选择部分地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从绿色金融需求侧(环保企业投融资)出发,以2015—2019年我国A股上市环保企业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扩大环保企业投融资规模,降低环保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环保企业投融资效率;试验区建设对环保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不能促进当期投资效率的提高,但能促进未来投资效率的提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试验区建设对国有企业投融资规模、融资成本、投融资效率的影响效应更明显。在进行平行趋势、安慰剂、倾向得分匹配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因此,应积极总结试验区建设成功经验,推动建立环保企业投融资长效机制;创新和应用绿色金融工具,提高环保企业投融资效率;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对高成长性非国有环保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时省 张亚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7年6月宣布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该试验区的设立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动态效应检验表明,试验区设立对企业高质量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推动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强化环境规制两个渠道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前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推动效果,而后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质量上。异质性分析方面,试验区设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不同污染程度行业以及不同类型行业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金环 于立宏 徐扬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约束等政策背景下,将绿色金融创新政策纳入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的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绿色金融创新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抑制了企业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地,该政策对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重污染企业,而重污染企业在政策倒逼下形成了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引致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与策略性政策套利行为是试验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关键诱因,而金融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则有助于缓解绿色金融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完善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智新 朱文卿 韩承斌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1—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及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进行稳健性分析后,这种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金融发展、研发创新和产业结构突破自身门槛值,数字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位于中部地区、发达地区和市场化水平高地区的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非两职合一的企业从数字金融发展中获益更多。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是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引导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和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整体提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剑波 叶树 张宽元
本文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倍差法考察其政策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能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这一结论在通过交叠倍差法检验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2)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高研发创新水平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同时加剧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缓解非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3)试验区的政策效应随着企业所处行业性质、地域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数字化水平等发生变化,企业ESG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政策效应 企业ESG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宁 张志超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在区分不同动机创新行为后发现,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促进了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但对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集中在非重污染行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就影响机制而言,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应完善绿色项目评估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梦媛 方厚政
绿色金融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助推剂,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高环境风险行业,《指引》实施后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促进了其企业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对规范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以及加快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发展绿色金融,依靠金融力量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是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政策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浙江、广东、贵州、江西、新疆五省份部分地区设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迈入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区
关键词:
试验区建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修华 刘锦华 赵亚雄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绿色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研发支出,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国有、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市年龄异质性。研究创新:从微观企业视角论证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之间的效应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价值:为深化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