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7)
- 2023(18261)
- 2022(15171)
- 2021(14174)
- 2020(11724)
- 2019(26593)
- 2018(26249)
- 2017(50557)
- 2016(27306)
- 2015(30565)
- 2014(30407)
- 2013(30300)
- 2012(28055)
- 2011(25135)
- 2010(25685)
- 2009(24236)
- 2008(23393)
- 2007(21019)
- 2006(19006)
- 2005(17572)
- 学科
- 济(118750)
- 经济(118612)
- 业(99907)
- 管理(90726)
- 企(88766)
- 企业(88766)
- 方法(46625)
- 中国(37218)
- 数学(36574)
- 业经(36345)
- 数学方法(36140)
- 农(35459)
- 财(34499)
- 地方(28940)
- 融(28702)
- 金融(28701)
- 银(28061)
- 银行(28020)
- 行(27061)
- 制(26336)
- 农业(25125)
- 务(24611)
- 财务(24533)
- 财务管理(24497)
- 企业财务(23236)
- 技术(22579)
- 理论(21769)
- 学(21195)
- 和(21157)
- 贸(20474)
- 机构
- 学院(390250)
- 大学(385991)
- 济(159695)
- 经济(156202)
- 管理(156195)
- 理学(132490)
- 研究(131407)
- 理学院(131070)
- 管理学(129138)
- 管理学院(128413)
- 中国(106855)
- 京(84014)
- 科学(78824)
- 财(76232)
- 所(66384)
- 农(63637)
- 中心(60628)
- 江(60383)
- 研究所(59458)
- 财经(59372)
- 业大(55374)
- 北京(54075)
- 经(53729)
- 范(50289)
- 师范(49853)
- 州(49567)
- 农业(49186)
- 院(47597)
- 经济学(46887)
- 财经大学(43701)
- 基金
- 项目(252351)
- 科学(199149)
- 研究(189216)
- 基金(181230)
- 家(156041)
- 国家(154559)
- 科学基金(133995)
- 社会(118887)
- 社会科(112687)
- 社会科学(112657)
- 省(100436)
- 基金项目(95891)
- 自然(85431)
- 教育(85376)
- 自然科(83458)
- 自然科学(83440)
- 划(82869)
- 自然科学基金(81956)
- 编号(78071)
- 资助(74435)
- 成果(63470)
- 发(57396)
- 重点(56029)
- 创(54753)
- 部(54732)
- 课题(53841)
- 创新(50478)
- 项目编号(48361)
- 国家社会(48222)
- 科研(47317)
- 期刊
- 济(188240)
- 经济(188240)
- 研究(121532)
- 中国(82153)
- 管理(63493)
- 财(61016)
- 农(59900)
- 学报(55775)
- 科学(53631)
- 融(48948)
- 金融(48948)
- 教育(44300)
- 大学(42891)
- 农业(40715)
- 学学(40279)
- 技术(35917)
- 业经(32947)
- 财经(29589)
- 经济研究(28417)
- 经(25383)
- 问题(24225)
- 业(22751)
- 技术经济(21008)
- 图书(19584)
- 科技(19578)
- 理论(19459)
- 现代(19371)
- 商业(18125)
- 贸(17913)
- 实践(17464)
共检索到609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正平 陈欣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棕色企业的转型发展显得尤为迫切。然而,棕色企业的转型发展依然面临着经营压力上升、融资更加困难等多重困境,传统绿色金融在支持棕色企业转型时依然存在跨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企业“漂绿”带来不利影响等诸多不足。在这种背景下,非常有必要推动绿色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此,文章从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运营效率、防控转型风险等维度揭示了绿色金融科技促进棕色企业转型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推动棕色企业碳核算、增加棕色企业金融产品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绿色金融科技赋能棕色企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正平 陈欣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棕色企业转型发展显得尤为迫切。然而,棕色企业的转型发展依然面临着经营压力上升、融资更加困难等多重困境,传统绿色金融在支持棕色企业转型时依然存在跨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企业“漂绿”带来不利影响等诸多不足。在这种背景下,非常有必要推动绿色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此,文章从拓宽融资渠道、改善信息披露、提高运营效率、防控转型风险等维度揭示了绿色金融科技促进棕色企业转型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推动棕色企业碳核算、增加棕色企业金融产品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绿色金融科技赋能棕色企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LAURA Cerami DOMENICO Fanizza 田振
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绿色转型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带来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市场方案来增强金融部门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建立“棕色风险敞口”的二级市场可以帮助银行更快地处置滞留资产,从而提高其绿色投融资的能力。此外,新创建的工具—棕色资产支持证券(B-ABS)—可以增加专业绿色投资者的多样化机会,从而为新的绿色投资项目吸引更多资源。不良贷款二级市场的建设经验表明,有针对性的政策和监管措施可以同时支持棕色资产和绿色金融的二级市场发展。本刊编译了此篇IMF工作论文,以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金融创新 绿色溢价 气候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燕燕
绿色金融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对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有直接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绿色发展是农村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流方向,受绿色金融政策影响,农村绿色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从事绿色生产的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绿色金融给农村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外部环境的改变,也促进了其内部管理方式的转变,体现为绿色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入,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这对于提升农村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燕燕
绿色金融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对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有直接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绿色发展是农村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流方向,受绿色金融政策影响,农村绿色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从事绿色生产的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绿色金融给农村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外部环境的改变,也促进了其内部管理方式的转变,体现为绿色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入,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这对于提升农村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康仕 孙旭然 王凤荣
本文筛选出2010-2015年A股260家绿色企业作为样本,实证考察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企业投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项目的长期回报性使其依赖于长期资金的支持,而长期债务规模增加能缓解绿色企业投资的期限错配问题,对绿色企业投资产生投资增长效应;绿色金融发展既能产生直接的投资增长效应,促进绿色企业投资,又能通过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偏向效应,缓解期限错配问题,产生间接的投资增长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承玉 王芳 孙启峰 雒宁宁
东营市将发展海洋产业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相关绿色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分析绿色金融对海洋产业发展支持的机制,结合东营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绿色金融对东营市海洋产业发展支持过程中的待提升点,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东营市海洋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以为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海洋产业 海洋经济 区域经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焱 于露 刘茵伟
在“美丽中国建设”以绿色转型为核心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能否有效激励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利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主要通过数字化赋能和绿色治理赋能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则发现,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绿色转型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本文从企业绿色转型视角丰富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转型 企业数字化 绿色治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遂昆 董晨曦
基于将绿色债券纳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后,中性企业也会倾向于绿色转型以获取更低成本的金融资源;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将AA级以上绿色信用债券纳为合规担保资产,会释放对绿色创新的激励信号并引导相关企业绿色转型。机制检验发现,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降低了相关债券资产的发行利差,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并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激励了低风险承担水平的企业绿色创新,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玉林 周亚虹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绿色经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于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本文研究了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分专利类型研究发现现阶段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没有显著影响,对企业绿色非发明专利的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绿色创新还处在初期,欠缺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本文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企业创新在不同企业类型、地区存在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活动,本文还发现企业的绿色专利创新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本文为厘清绿色金融对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作用与路径提供线索,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裴建锁 方勇彪 姜佳彤
厘清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的环境影响及其机制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本文提出嵌入GVC、能源消耗和企业环境绩效的统一分析框架,并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嵌入GVC程度上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机制分析表明,嵌入GVC主要通过投入结构转型效应促进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替代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的能源投入强度,进而提升环境绩效。进一步引入国内环境规制差异的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嵌入GVC的投入结构转型效应是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而非为了规避国内环境规制主动进行的污染外包。动态机制的检验结果显示,嵌入GVC主要通过存续企业“内部减排”和“市场份额再分配”的集约边际,以及“清洁企业进入”的扩展边际降低行业排放强度。在企业退出机制较完善的地区,还可通过“污染企业退出”的扩展边际发挥作用。本文对于新发展阶段下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翀
文章选取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更高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程度,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专利产出。从企业融资成本角度出发,文章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基于行业属性差异检验发现,对于重污染行业而言,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文章从金融支持视角为企业绿色创新决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丰富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文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曾妮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美国61位市长发表声明,共同对抗特朗普的决定。欧盟各成员国也对此纷纷表示遗憾。彼时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表明了中国的立场,认为参与、推动并签署《巴黎协定》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中方将继续履行承诺,努力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