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7)
- 2023(14384)
- 2022(12273)
- 2021(11226)
- 2020(9265)
- 2019(21296)
- 2018(20870)
- 2017(40993)
- 2016(21602)
- 2015(24145)
- 2014(23961)
- 2013(24027)
- 2012(22007)
- 2011(19911)
- 2010(20181)
- 2009(18971)
- 2008(17226)
- 2007(15161)
- 2006(13557)
- 2005(12155)
- 学科
- 济(106272)
- 经济(106179)
- 管理(63279)
- 业(59621)
- 企(49464)
- 企业(49464)
- 方法(42250)
- 数学(37050)
- 数学方法(36715)
- 中国(29114)
- 融(27187)
- 金融(27186)
- 地方(25612)
- 银(25089)
- 银行(25051)
- 行(24188)
- 财(23644)
- 农(23389)
- 业经(21764)
- 学(20870)
- 制(18770)
- 农业(16553)
- 环境(16268)
- 贸(15768)
- 贸易(15753)
- 易(15222)
- 务(15196)
- 财务(15132)
- 财务管理(15110)
- 理论(15065)
- 机构
- 大学(310065)
- 学院(309280)
- 济(136014)
- 经济(133290)
- 管理(123304)
- 理学(106852)
- 理学院(105736)
- 研究(105175)
- 管理学(104091)
- 管理学院(103553)
- 中国(82707)
- 京(64694)
- 科学(62283)
- 财(60551)
- 所(51934)
- 财经(49059)
- 中心(48357)
- 研究所(47339)
- 农(45944)
- 经(44576)
- 江(43721)
- 业大(43707)
- 经济学(42794)
- 北京(41021)
- 经济学院(38468)
- 范(38432)
- 师范(38103)
- 院(37894)
- 财经大学(36584)
- 州(35990)
- 基金
- 项目(210459)
- 科学(165820)
- 研究(154526)
- 基金(153865)
- 家(132971)
- 国家(131890)
- 科学基金(114119)
- 社会(99619)
- 社会科(94692)
- 社会科学(94665)
- 基金项目(81853)
- 省(81697)
- 自然(72870)
- 自然科(71166)
- 自然科学(71155)
- 自然科学基金(69865)
- 教育(69093)
- 划(67611)
- 资助(63455)
- 编号(61984)
- 成果(49499)
- 重点(46570)
- 部(46161)
- 发(45809)
- 创(43814)
- 课题(42038)
- 国家社会(41456)
- 创新(40915)
- 教育部(40122)
- 科研(39825)
- 期刊
- 济(150209)
- 经济(150209)
- 研究(96362)
- 中国(54735)
- 学报(46021)
- 管理(45465)
- 财(45030)
- 科学(42814)
- 农(41589)
- 融(39446)
- 金融(39446)
- 大学(35094)
- 学学(33416)
- 农业(28280)
- 教育(27516)
- 技术(26167)
- 经济研究(25434)
- 财经(24648)
- 业经(22293)
- 经(21110)
- 问题(18930)
- 技术经济(16577)
- 理论(16189)
- 实践(14534)
- 践(14534)
- 现代(14204)
- 图书(14008)
- 科技(13992)
- 商业(13749)
- 业(13683)
共检索到458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邱海洋
绿色金融是一种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制度安排。本文把绿色金融划分为广义绿色金融和狭义绿色金融,并基于现有统计资料测算了区域绿色金融规模,然后采用空间面板计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广义绿色金融还是狭义绿色金融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对于广义绿色金融,狭义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有所降低。针对绿色金融发展,本文建议: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保障机制;健全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熊文 刘纪显
在Stokey-Aghio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生产绿色化程度、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生产绿色化程度、环保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时间贴现率越高,即当代人对后代利益的关心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可持续;由环保技术进步带来的污染减少越多时经济发展越可持续;当生产进步带来的单位产出污染降低时,也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产绿色化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熊文 刘纪显
在Stokey-Aghio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生产绿色化程度、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生产绿色化程度、环保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时间贴现率越高,即当代人对后代利益的关心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可持续;由环保技术进步带来的污染减少越多时经济发展越可持续;当生产进步带来的单位产出污染降低时,也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产绿色化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司秋利 张涛 罗芳勇
生产性服务业最重要的两种空间集聚模式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基于对不同集聚模式影响本地绿色经济增长和空间溢出效应机理的理论探讨,利用我国2003—2019年18个城市群20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并存时的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效应最大,且受城市规模调节作用的影响;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本地绿色经济增长效应更大,且只有多样化集聚存在正向但并不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当前,城市群内部尚未形成中心城市多样化集聚与外围城市专业化集聚协同分工的有效格局,因此,应加强城市群内部生产性服务功能规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萍 刘纪显
本文分别以全国31个省市以及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试点的7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碳交易市场规模的绿色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相比于全国31个省市,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对试点省市具有较好的绿色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而且,对碳交易市场规模较大省市的效应越大;碳交易市场规模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技术改进,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机制为经济规模和技术改进。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 碳排放量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汪莉 邵雨卉 陈登科
本文基于SBM模型测算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并实证检验寻租与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及内在影响机制。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要素和环境要素效率明显低于其他投入产出要素的效率,忽略能源和环境的约束会导致区域经济效率的高估;实证结果表明,地方"一把手"的寻租行为通过制约当地的资本效率和环境效率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就寻租对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区分,为我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以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经济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寻租 能源 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刘锦华
基于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显示: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金融集聚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致使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毅 曹锐钢
本文对国外近二十年来关于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金融开放的定义与度量、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路径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对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和结论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李依颖
现有关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OFDI的纯经济增长效应,有关"一带一路"OFDI如何影响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献极少。因此,本文从绿色经济增长视角切入"一带一路"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国效应,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一带一路"OFDI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三个可能的传导途径。然后选取我国29个省级经济单元2004—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GMM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传导途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内生性和空间相关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显著促进了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从作用机制看,"一带一路"OFDI仅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效率这一机制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而非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现;从区域和国别差异看,我国对"一带一路"亚洲国家投资产生的正向效应远高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绿色经济效应远高于发达国家;从传导途径看,"一带一路"OFDI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错配、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研发投入对绿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红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增长效应 辐射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睢党臣 孟望生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技术创新会抑制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自主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构成阻碍;而引进外部技术再结合本土模仿创新的模式,则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的增长。具体到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之所以会限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绿色技术变化的效率;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则通过提升绿色技术的效率追赶和变化,共同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君
以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为核心要义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部门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自然资源禀赋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即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在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表现上劣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进而由此决定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变化具有动态延续性,环境规制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则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望生
对黄河流域地级市经济绿色增长效率的测度及其收敛性分析是准确判断和评价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绩效的重要依据,对此,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A方法中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线性规划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测度2006—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层面的经济绿色增长效率;随后,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对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和城市群的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从地域维度来看,黄河流域内下游地区的绿色增长效率要普遍高于上游地区;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的绿色增长效率在2014年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4年之前变化不大,2014年后则进入了迅速提升的阶段;黄河流域的经济绿色增长效率呈现收敛态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为缓解生态压力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突破高质量增长瓶颈,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检验,以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在不同水平下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此外,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其当期的提升会带动下一期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提升。(2)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期刊] 征信
[作者]
关斐 高星 李麦收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的产物,对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积极效应最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化和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策略等对策建议,为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