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8)
- 2023(10164)
- 2022(8157)
- 2021(7137)
- 2020(5550)
- 2019(12496)
- 2018(11878)
- 2017(22200)
- 2016(11785)
- 2015(12664)
- 2014(12236)
- 2013(12046)
- 2012(11075)
- 2011(10030)
- 2010(10216)
- 2009(9321)
- 2008(7852)
- 2007(6833)
- 2006(6219)
- 2005(5755)
- 学科
- 济(46086)
- 经济(46048)
- 管理(38264)
- 业(29648)
- 融(25308)
- 金融(25307)
- 企(24426)
- 企业(24426)
- 环境(23298)
- 银(22117)
- 银行(22099)
- 行(21521)
- 中国(19406)
- 方法(17278)
- 数学(15302)
- 地方(15282)
- 数学方法(15138)
- 财(13415)
- 农(12539)
- 划(11938)
- 学(11745)
- 中国金融(11032)
- 业经(10900)
- 制(10702)
- 规划(9726)
- 生态(9589)
- 资源(9583)
- 环境规划(9485)
- 农业(9027)
- 务(8943)
- 机构
- 学院(158669)
- 大学(155355)
- 济(66664)
- 经济(65262)
- 管理(57427)
- 研究(55300)
- 理学(49027)
- 理学院(48454)
- 管理学(47592)
- 管理学院(47323)
- 中国(47279)
- 科学(33720)
- 京(31684)
- 财(30970)
- 中心(27799)
- 所(26844)
- 农(26327)
- 财经(24913)
- 研究所(24673)
- 江(23967)
- 业大(23359)
- 经(22575)
- 经济学(22023)
- 院(21050)
- 农业(20194)
- 经济学院(20179)
- 州(20123)
- 范(20089)
- 北京(20033)
- 师范(19848)
- 基金
- 项目(113543)
- 科学(89208)
- 研究(82606)
- 基金(82197)
- 家(72619)
- 国家(72078)
- 科学基金(61948)
- 社会(53989)
- 社会科(51559)
- 社会科学(51547)
- 省(45837)
- 基金项目(43544)
- 自然(39032)
- 划(37985)
- 自然科(37944)
- 自然科学(37934)
- 自然科学基金(37192)
- 教育(36560)
- 资助(32756)
- 编号(31548)
- 重点(26544)
- 发(26497)
- 创(24475)
- 部(23876)
- 国家社会(23733)
- 成果(23588)
- 创新(23001)
- 课题(22627)
- 科研(21952)
- 制(21654)
共检索到240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涛 黄海燕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也是双碳目标政策下的现实追求。粤港澳大湾区追求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增长,提升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效应是关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而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安排能通过降低第二产业污染排放提升生态效应,绿色金融对促进第二产业环保改造和技术升级有很强的边际效应。未来大湾区各城市要在规划好各自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协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大湾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践行双碳目标,加快美丽湾区建设步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莉莎 林嘉琪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迅速,已成为助力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金融工具,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广绿色保险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潜力。然而,囿于大湾区内“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性,构建大湾区绿色保险制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立足大湾区绿色保险的实践状况,借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外有益的制度经验,构建大湾区绿色保险制度,在总体思路上应以激励性机制为主、规制性机制为辅,在具体内容上应适时扩容绿色保险内涵,并建立包括投保机制、承保机制和保险费率机制等要素的绿色保险体系,在实施进程上应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实现大湾区绿色保险的区域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信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金融业和制造业均较发达、创新环境良好,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当前,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应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金融产品 环境信息披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原诗 刘子伊
文章基于2015—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ID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的4个主要城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为研究对象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区域异质性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且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建设对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遵杰 巫南杰
将能源和环境作为投入要素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工业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环境规制、工业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的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全面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方方 雷丽萍 杨旭宇
本文基于2003~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基础设施提升对金融集聚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基础设施提升是促进金融集聚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其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对本地的金融集聚起促进作用的同时抑制临近城市的金融集聚。本研究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提升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程度,以期对现有研究金融集聚、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文献作进一步的拓展与补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梁刚 赵振宇 M.Mustafa Ozguven
2017年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绿色金融试点省之一的广东,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如何推动该区域内的绿色金融合作,从而促进整个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外知名湾区的差距,然后分析了大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大湾区实施绿色金融合作的必要性。继而梳理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绿色金融合作模式设计方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雷丽 张帆
首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物流的背景,阐述了绿色物流概念;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绿色物流认识、绿色物流实施主导部门、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等多角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随后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物流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量化评价;最后根据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从社会、环境、资源和技术四个层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物流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物流 绩效评价 AHP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山 刘倩倩 朱宁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进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空间载体。为了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间合作潜力,文章基于各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并提取可能的合作组合,借鉴Bogetoft and Wang(2005)提出的DEA合并效率测量方法,以“事前”评价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绿色经济合作效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从整体层面看,大部分城市合作组合都是技术效率和协同效率提升,但规模效率下降;合作效率提升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带动的,合作效率下降则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导致的。从个体层面看,珠海和江门,珠海、江门和中山,珠海和中山等组合的合作潜力被看好;合作效率提升最多的前10种资源流动路径的样本城市大部分是综合实力略微靠后的城市,这说明综合实力较弱的城市的合作潜力可能较大;合作潜力较高的组合基本都是双边合作,说明双边合作的获益潜力更大。将样本城市进行分类研究,一类是在资源流动前已处于技术边界的样本城市,另一类是在资源流动前处于技术边界以下的样本城市,结果和上述分析一致。研究表明,城市间合作问题纷繁复杂,涉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各城市本身发展存在差异性,寻求合作需因时而异、因情况而定。
关键词:
合作效率 效率分解 合作意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爱华 刘阳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双碳”战略中承担了标杆与示范作用,湾区城市践行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的经济社会转型。文章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通过综合分析高密度城区建设中面临的产业集群引进和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与低碳减排、生态资源禀赋价值转换等问题与挑战,围绕罗湖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低碳先锋城区”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三大核心策略:(1)建立产业低碳高质量评价标准,引导节能降碳产业升级;(2)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构建生态低碳城区与绿色示范街区;(3)保障蓝绿空间资源优势,提升山水城区GEP战略价值。同时,针对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生态保障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双碳背景下高密度城区低碳发展路径,为其他城市和地区落实双碳目标、编制减碳背景下区域规划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等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潘捷 曾春燕
国家金融学视角下,现代金融体系理论不断健全,对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认识与评价逐步深化。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独有特征,构建适用于三维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共生度评价模型,对大湾区11个城市2012—2020年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成熟度、耦合协调度、共生模式和共生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香港、深圳和广州的科技金融发展成熟度位于第一梯队;核心城市金融发展对本市科技金融的贡献度均相对较高;各城市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度不断提升,其中深圳已接近深度耦合阶段;协调度评价表明,深圳和广州已实现良好协调;大湾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仍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因此,建议大湾区各城市共同构建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立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打造高度开放与高协同性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等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推动大湾区金融改革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地经济金融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发挥各自所长、突出优势互补,构建竞合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中央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0多万,区域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标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银行业 保险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云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金融业发展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13~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以年均12.2%的增速发展。到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达6127.05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2016年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平均每
关键词:
粤港澳 NRA 离岸人民币 金融业增加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艾希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文化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投资。以美国旧金山湾区好莱坞电影产业投资为例,每年金融体系投入好莱坞电影投资都超过20亿美
关键词:
粤港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信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有利于加强统筹协调,支持港澳通过深度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为巩固和提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20多年来,在祖国的强有力支持下,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冲击,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不断巩固。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