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4)
2023(8840)
2022(6909)
2021(6196)
2020(4714)
2019(10600)
2018(10038)
2017(18968)
2016(9662)
2015(10624)
2014(9955)
2013(9716)
2012(8740)
2011(7647)
2010(7893)
2009(7519)
2008(6168)
2007(5389)
2006(4852)
2005(4462)
作者
(25763)
(21271)
(21250)
(20218)
(13551)
(10205)
(9649)
(8244)
(8067)
(7627)
(7305)
(7265)
(6726)
(6679)
(6629)
(6617)
(6272)
(6220)
(6175)
(6123)
(5270)
(5244)
(5016)
(4841)
(4763)
(4750)
(4687)
(4572)
(4288)
(4278)
学科
(31633)
经济(31609)
(27816)
管理(26142)
(24796)
金融(24795)
(22236)
银行(22229)
(21683)
(19819)
企业(19819)
中国(18561)
(11792)
(11368)
地方(11244)
中国金融(10971)
(10470)
方法(10290)
业经(10258)
数学(9020)
数学方法(8920)
(8054)
贸易(8041)
(7825)
农业(7561)
(7090)
财务(7072)
财务管理(7057)
环境(7035)
企业财务(6756)
机构
学院(123468)
大学(120813)
(49818)
经济(48493)
管理(45293)
研究(41608)
中国(39059)
理学(38226)
理学院(37833)
管理学(37245)
管理学院(37016)
(26173)
科学(24388)
(24265)
中心(22496)
财经(20086)
(19940)
(19169)
(18618)
(18262)
研究所(18052)
(17491)
银行(16892)
(16467)
(16449)
业大(16278)
经济学(16223)
金融(16096)
(15879)
(15743)
基金
项目(87168)
科学(68548)
研究(66480)
基金(62133)
(53831)
国家(53356)
科学基金(45984)
社会(43097)
社会科(40992)
社会科学(40979)
(35675)
基金项目(32745)
(29040)
教育(28485)
编号(27392)
自然(27369)
自然科(26751)
自然科学(26747)
自然科学基金(26253)
资助(23598)
成果(22501)
(20908)
重点(20236)
(19649)
课题(18703)
国家社会(18400)
创新(18334)
项目编号(17761)
(17689)
(17485)
期刊
(54282)
经济(54282)
研究(37276)
(28905)
金融(28905)
中国(26706)
(19531)
学报(18273)
(17296)
管理(16085)
科学(15925)
大学(14075)
学学(13247)
教育(12181)
农业(10886)
技术(9798)
财经(9514)
图书(9506)
业经(9344)
经济研究(9250)
(8129)
书馆(6967)
图书馆(6967)
理论(6730)
问题(6348)
实践(6177)
(6177)
(5879)
国际(5524)
商业(5460)
共检索到195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爱萍    周育栋    唐娟娟    陈恒有  
<正>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发展与功能拓展是征信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对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活跃经济意义重大。当前,各地征信平台建设势头迅猛,发展方兴未艾,但平台建设发展同质、普惠性和公益化产品少、不同性质平台间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如何更好地拓展平台功能建设,尝试将绿色金融服务理念和评价体系融入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工作,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绿色金融文章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艳  冯大军  
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绿色信贷绿色转贷款/中间贷款。一般而言,国际金融组织绿色转贷款或中间贷款在利率、期限等方面都比较优惠,期限基本可以和项目建设经营周期相匹配,可采用信用方式,也可以追加抵质押,有时国内商业银行在叙做转贷款业务的同时,也配套提供部分资金。本金风险分担机制。2006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浩  武晓岛  
发展绿色金融在国际银行业已成为一种共识和潮流。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三农"受到高度重视。论文回顾了绿色金融的兴起并总结了国内外同业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且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法规、路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春华  
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在碳中和目标下,探索我国农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多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开展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绿色金融服务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晶  
绿色工业文化是后工业时代的整体生态理念,它体现着劳动者间的关系,体现着代际关系以及人类生产活动与生物界以及整个自然界的关系。现代职业教育兼有产业导向属性和教育固有的公益属性,这使其有责任传播绿色工业文化理念,将绿色工业文化扎根于每位劳动者的心灵。因此,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将绿色工业文化融入工学结合教育过程、渗透于职业教育内容、强化职业教育教师理念、践行于校园生活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来增强全体师生员工的环境实践能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解然  陈刚  周国梅  
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绿色发展是包容、联动式发展的题中之义,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然而,通过梳理历届G20峰会主要议题发现,目前G20对绿色发展关注不足,而且尚未形成独立的绿色发展政策领域。本文认为,中国应充分利用2016年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执行元年及中国担任2016年G20主席国的双重契机,积极谋划绿色发展议题全面融入G20框架,增强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影响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苏任刚  赵湘莲  程慧  
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等特征。因而,传统的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目前还没有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针对以上问题,阐述绿色金融的内涵,分析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指明绿色金融在绿色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支持路径,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伟  陈旸  
《清华金融评论》一行在2017年8—9月期间调研了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绿色金融试验区,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当地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人士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对各地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和难点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绿色金融的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自国务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阳  
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中小企业等主体将“信用”向“信贷”转换,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对地方征信平台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并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信息共享和应用不足、信息安全保障难等问题,建设成效有待提升。从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工作实践出发,探讨利用联邦学习技术对信息“分别持有,联合使用”的优势,突破地方征信平台建设面临的瓶颈,提出由地方政府统筹推进,依托联邦学习技术框架建设地方征信平台,发挥平台信用赋能作用,拓展数据信息多元化应用的路径和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蕾  唐飞  
文章梳理了构筑"雄安质量"的十大绿色元素,提出推动金融创新是建设绿色雄安的战略选择,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雄安新区现有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雄安新区GDP的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但对其现有产业结构影响不显著。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雄安质量"的绿色金融"11223"创新路径,即制定一项战略(雄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发展战略);建立一套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的雄安新区绿色金融标准);发展两类产业(实现雄安新区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产业的培育发展);构建两大平台(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发布服务平台和绿色金融风险模拟平台);优化三种工具(创新绿色信贷、发展绿色保险、发行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与产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海全   唐明知   赵鹏   
随着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经贸合作应当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中国—东盟的绿色金融合作迎来历史性机遇。推动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绿色金融国际话语权。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现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海全   唐明知   赵鹏   
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现状中国—东盟已形成稳定的环保合作机制。一是达成绿色低碳发展共识。为完成《巴黎协定》目标,中国和东盟相继提出低碳发展目标(见表1)。中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是建成国家层面的环保合作框架。2003年,中国和东盟启动环境政策对话。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并制定合作战略,此后,双方环保合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2009年开始,中国和东盟陆续出台环境保护合作战略等政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艺  杨林  
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因缺少着力点,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看,农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是增加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一般农业生产技术、低碳农业技术是减少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减少农业碳排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在于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因此,从低碳农业技术供需两端入手,深入分析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低碳农业技术这一关键因子,设计构建"绿色金融—低碳农业技术—农业碳减排"的路径模型,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明贤   徐豫湘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打造生态优质的“宜居”乡村、生产兴旺的“宜业”乡村、生活幸福的“和美”乡村。然而目前和美乡村建设面临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冲突及乡村建设资金短板尚未解决的现实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要借助绿色金融之手来解决这些问题。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政府引导的积累机制与市场参与的投资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实现生态补偿和修复及经营和权属交易。此外,借助绿色金融工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激励相容,最终达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目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瑜   李响   李俊青  
技术创新路径对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福利水平具有持续性影响,引导经济转向绿色技术路径有助于加快实现绿色转型战略目标。本文以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为基础,在创新成果不确定和信息不完全的背景下,构建包含金融机构事前筛选和事后审计的一般均衡模型,探究了金融科技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促进技术创新,但对非绿色创新的作用相对绿色创新更大。当不存在环境政策时,金融科技将导致经济持续沿非绿色技术路径发展,延缓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一定强度的环境规制可以矫正金融科技的偏向性影响。金融契约执行效率同样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只有在金融契约有效执行的情况下,金融科技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和影响技术创新路径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研究认为,“金融科技+契约执行+环境规制”三位一体的政策组合能够在保证契约执行效率的前提下借助金融科技促进创新,同时利用环境政策引导行业及企业形成绿色技术路径,既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创新,又能缓解金融部门的技术偏向性影响,从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两个维度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