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5)
- 2023(18141)
- 2022(15492)
- 2021(14296)
- 2020(12041)
- 2019(27103)
- 2018(26465)
- 2017(50589)
- 2016(27552)
- 2015(30370)
- 2014(29404)
- 2013(29009)
- 2012(26265)
- 2011(23626)
- 2010(23562)
- 2009(21859)
- 2008(20582)
- 2007(17740)
- 2006(15577)
- 2005(13296)
- 学科
- 济(101721)
- 经济(101592)
- 管理(78696)
- 业(74023)
- 企(61706)
- 企业(61706)
- 方法(47148)
- 数学(40983)
- 数学方法(40501)
- 中国(31154)
- 农(28538)
- 财(28308)
- 融(28011)
- 金融(28007)
- 银(26470)
- 银行(26398)
- 行(25405)
- 学(25002)
- 业经(23954)
- 地方(22577)
- 制(20726)
- 环境(20691)
- 贸(19601)
- 贸易(19585)
- 农业(19437)
- 易(19013)
- 务(18494)
- 财务(18422)
- 财务管理(18395)
- 理论(17615)
- 机构
- 学院(379716)
- 大学(379664)
- 管理(147024)
- 济(146031)
- 经济(142839)
- 理学(128778)
- 研究(127592)
- 理学院(127298)
- 管理学(124774)
- 管理学院(124149)
- 中国(97867)
- 科学(83703)
- 京(79754)
- 农(69542)
- 财(66741)
- 所(64692)
- 业大(62512)
- 研究所(60007)
- 中心(59095)
- 农业(55113)
- 财经(54400)
- 江(53868)
- 范(49817)
- 经(49462)
- 北京(49412)
- 师范(49213)
- 院(46406)
- 州(44421)
- 经济学(44372)
- 财经大学(40694)
- 基金
- 项目(271687)
- 科学(212289)
- 基金(197080)
- 研究(191446)
- 家(175010)
- 国家(173571)
- 科学基金(147858)
- 社会(120878)
- 社会科(114614)
- 社会科学(114584)
- 省(107236)
- 基金项目(105663)
- 自然(98721)
- 自然科(96396)
- 自然科学(96365)
- 自然科学基金(94608)
- 划(90787)
- 教育(87181)
- 资助(80226)
- 编号(76735)
- 重点(61400)
- 成果(60252)
- 部(58259)
- 发(58000)
- 创(57101)
- 创新(53311)
- 科研(52672)
- 课题(52630)
- 计划(51441)
- 国家社会(49831)
- 期刊
- 济(152307)
- 经济(152307)
- 研究(105115)
- 学报(68988)
- 中国(67401)
- 农(62383)
- 科学(60412)
- 大学(50509)
- 管理(50066)
- 财(49344)
- 学学(48227)
- 农业(42546)
- 融(41860)
- 金融(41860)
- 教育(37159)
- 技术(28701)
- 业经(26433)
- 财经(25369)
- 经济研究(25005)
- 业(21872)
- 经(21666)
- 科技(19725)
- 问题(19671)
- 版(19364)
- 业大(18357)
- 图书(17539)
- 资源(17472)
- 理论(17380)
- 商业(16911)
- 技术经济(16657)
共检索到536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中明 康勤 董蕴仪
选取2010—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度生态福利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Tobit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福利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存在差距;在传导路径上,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转型效应两条路径提升生态福利绩效;考虑空间因素后,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生态福利绩效,但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尚不显著。为提升我国生态福利绩效,从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扩散效应等角度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大炜 李先东 夏咏
基于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采用Tobit回归模型结合中介效应方法,实证考察绿色金融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保持不断上升趋势,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区域差异;总体上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但在西部地区未能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产业结构调整、控制环境污染、消费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生态福利绩效 中介效应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雪松 徐晓光
借助《绿色信贷指引》这一政策事件,结合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于国有企业、低碳试点城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投融资行为并改善市场主体的外部预期,这些都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地,绿色信贷政策离不开“市场—政府”双螺旋的重要支撑,在有效的市场化环境和有力的财政科技支出支撑下,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冯坚 徐枫
基于2010—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经济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2)地区生产总值、金融发展程度、空气质量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抑制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发展;(4)地区生产总值和受教育程度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最后,据此提出推动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硕 宋兰旗 刘金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的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GTFP,还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GTFP,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碳排放强度和技术创新影响GTFP。在碳减排和创新环境的支持下,可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GTFP的提升力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季刚 刘翔宇
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门槛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其系数为0.774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均能产生显著作用,并且通过了替换被解释变量、内生性检验等稳健性检验;(2)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东部地区、非民族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地区和林业经济水平低地区,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3)随着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不断增强且呈“U”型趋势;(4)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而且对邻近地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其系数分别为0.0788和0.4708,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4091,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将地理邻接矩阵替换成空间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空间溢出效应依然存在。文章讨论了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为共同富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提出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资源流通和地区协同发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市场化程度以及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等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瑞 张然
在资源与环境利用和分配的过程中,稀缺、耗竭、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增大、经济和福利损失加大等问题逐渐显现并呈加剧态势。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范式,构建以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为核心指标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测算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运用DEA方法测算二者的投入产出效率,使用Tobit模型分析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对青岛市2006—2016年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多角度、动态化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青岛属于"高消耗,高福利"城市。资源消耗、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呈同步发展态势,但生态足迹远超生态承载力,处于严重"生态赤字"状态。(2)在2006—2016年,青岛的生态福利绩效仅在2015年处于效率前沿面,其余10年为DEA无效率状态。在"生态门槛"的框架内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城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绿色发展 生态足迹 DEA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矩阵、空间自相关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7—2020年中国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边界为750千米。据此,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的再分配效应、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强化绿色普惠金融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空间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矩阵、空间自相关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7—2020年中国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边界为750千米。据此,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的再分配效应、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强化绿色普惠金融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空间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然 杨瑞
文章基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构建山东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CA-Super-SBM模型综合度量山东省2000~2016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利用201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从省级层面看,山东省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明显的波动性。(2)2000~2016年,山东省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两大指标围绕着45度线上下波动。(3)在空间分布上,山东省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优势。山东省具有独特的区域格局,需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以及公众的协同作用,实现绿色发展的全面化、深度化、均衡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严 杨玉文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论的关键路径,对于助力边疆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厘清绿色金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互构关系的基础上,梳理边疆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及转化途径。基于对现有成功案例的研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为途径,以绿色金融为工具,遵循“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可交易化”的演化路径构建边疆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并据此从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路和优化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促进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当前结构转型背景下,金融集聚能够为各大产业的绿色改造与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机制,并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集聚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空间机制。结果表明:(1)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呈N形波动趋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先升后降的U形关系,前期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后期则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3)金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机制对当地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姿力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能助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有力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金融会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运用、因地制宜完善碳减排制度的建议,希冀有效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流通业碳减排绩效 科技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