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8)
2023(13978)
2022(11489)
2021(10257)
2020(8280)
2019(18511)
2018(17689)
2017(33194)
2016(17751)
2015(19286)
2014(19018)
2013(18829)
2012(17740)
2011(16316)
2010(16789)
2009(15763)
2008(14501)
2007(12918)
2006(11827)
2005(11137)
作者
(53515)
(44494)
(44383)
(41972)
(28371)
(21414)
(19932)
(17258)
(17149)
(15761)
(15487)
(14639)
(14366)
(14120)
(13961)
(13794)
(13165)
(12945)
(12872)
(12776)
(11219)
(11144)
(10732)
(10271)
(10232)
(9986)
(9817)
(9660)
(9019)
(8821)
学科
(93400)
经济(93324)
管理(50012)
(49009)
(37432)
企业(37432)
中国(30833)
方法(28884)
地方(27795)
(27002)
金融(27002)
数学(25492)
数学方法(25338)
(25010)
银行(24969)
(24285)
(22813)
业经(19922)
(19421)
(17521)
(17041)
农业(16496)
地方经济(15939)
(15695)
贸易(15679)
(15149)
环境(14828)
(13312)
技术(12206)
(12155)
机构
学院(256824)
大学(253900)
(118960)
经济(116757)
研究(96483)
管理(93103)
理学(79144)
理学院(78233)
中国(77920)
管理学(77085)
管理学院(76638)
科学(56960)
(53844)
(52116)
(49487)
(48582)
研究所(44810)
中心(44347)
财经(41066)
(39180)
业大(39107)
经济学(38042)
农业(37971)
(37216)
北京(34479)
(34313)
经济学院(34091)
(32562)
师范(32120)
(31676)
基金
项目(167409)
科学(131387)
基金(121038)
研究(119341)
(107098)
国家(106172)
科学基金(90047)
社会(79368)
社会科(75601)
社会科学(75584)
(66786)
基金项目(63785)
自然(56621)
(55442)
自然科(55322)
自然科学(55307)
自然科学基金(54318)
教育(52904)
资助(48800)
编号(45831)
(42672)
重点(38486)
成果(36177)
(35847)
(35430)
发展(34142)
国家社会(33627)
(33627)
创新(33265)
课题(33025)
期刊
(139374)
经济(139374)
研究(82087)
中国(55649)
(45060)
学报(42192)
(39787)
金融(39787)
(38706)
科学(38095)
管理(35473)
大学(31692)
学学(30439)
农业(29878)
经济研究(24030)
教育(23238)
业经(22096)
财经(21321)
技术(21271)
(18485)
问题(17828)
(15693)
技术经济(13982)
(13956)
世界(13250)
国际(13245)
商业(13028)
统计(11846)
科技(11570)
现代(11393)
共检索到407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刚  
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持续增大,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绿色金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在产业结构升级约束下,存在单门槛非线性影响;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中国应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绿色工艺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净   刘玮   王俊然  
基于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GMM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消费水平、信贷配置效率和绿色持续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在此基础上,从提高绿色消费水平、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绿色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芳梅  裴潇  叶云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9的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保护、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地理矩阵条件下,环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显著负向溢出效应;绿色金融促进了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保护、绿色金融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为此,应当强化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政策的严格性,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强化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政策的统一性,提升基础产业现代化水平;强化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政策的针对性,提升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仁曾  詹姝珂  
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作为经济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协同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借助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通过协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揭示,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与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在空间效应下依旧成立。因此,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协同机制,注重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峰  程亚欣  
绿色金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发展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界定绿色金融的内涵,明确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绿色金融通过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资金,推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产业节能减排、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基于此,提出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建立统一标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监管机制,构建科学的约束与激励举措;构建统一交易平台,打通合作壁垒,寻求长足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代敏  施晓燕  
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是引导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基础。本文运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从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证券、碳金融等多个维度定量评价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详细考察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效应与特征。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二者呈非线性关系,存在门限效应。具体而言,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小,且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大多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处于门限值之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构建绿色金融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也为有重点、分阶段、分区域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承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本文构建内生绿色创新的流通经济发展路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我国2013-2021年30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考察绿色创新的中介传导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内生绿色创新的方程组模型存在最优解,即绿色金融发展通过绿色创新拓展了流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促进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0.9924%,该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更加显著;绿色创新在绿色金融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中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介传导机制,该结果在差分GMM回归中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异质性不明显,但绿色创新存在自东向西递减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结论为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数字绿色金融发展以及阶段性、重点性的引导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木西   肖宇博  
基于2014—2021年城市相关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非试验区城市,试验区政策的推行可以提升试验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且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正效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试验区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和不同行政等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试验区政策通过资本产出效应和绿色要素替代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益更大化为指引,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扩容试验区和推广相关政策,可优先选择资源型城市和低级别城市进行扩容或推广相关政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施行区域差异化引导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军  李艳姗  朱为利  
本文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以数字金融为门槛搭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创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二者及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及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交乘项在样本期内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第二,不同数字金融水平下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三,长期内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均会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动效应逐渐放缓;第四,异质性分析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二,要推动绿色创新政策体制建设,优化绿色创新引领机制,促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效应释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健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对山东省而言,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既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推动山东省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天禄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卢汉文  
绿色金融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我国已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中国是最早提出绿色信贷概念的国家之一,2007年7月12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正式推出了我国"绿色信贷"政策。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2012年2月24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绿色信贷指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观念导向,并内嵌到各银行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有序实现经济结构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1年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5.9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余额达到1.16万亿元,同样居于全球前列。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胜   董浩楠  
绿色金融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和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论文基于2009—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中介路径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探究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绿色金融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均存在正向中介效应;其次,环境规制正向调节绿色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同时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在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中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