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4)
- 2023(15633)
- 2022(13282)
- 2021(12250)
- 2020(10294)
- 2019(23311)
- 2018(22706)
- 2017(43780)
- 2016(23645)
- 2015(26106)
- 2014(25504)
- 2013(25420)
- 2012(22937)
- 2011(20619)
- 2010(20510)
- 2009(18987)
- 2008(17517)
- 2007(15123)
- 2006(13134)
- 2005(11237)
- 学科
- 济(89621)
- 经济(89512)
- 管理(69955)
- 业(66390)
- 企(55504)
- 企业(55504)
- 方法(42954)
- 数学(37691)
- 数学方法(37332)
- 中国(27771)
- 融(27112)
- 金融(27111)
- 银(25364)
- 银行(25299)
- 财(25021)
- 农(24451)
- 行(24369)
- 学(20964)
- 业经(20961)
- 地方(19938)
- 环境(19186)
- 制(18416)
- 贸(17110)
- 贸易(17098)
- 农业(16886)
- 务(16751)
- 财务(16686)
- 财务管理(16664)
- 易(16636)
- 企业财务(15898)
- 机构
- 大学(328451)
- 学院(327866)
- 管理(131376)
- 济(129354)
- 经济(126645)
- 理学(115485)
- 理学院(114243)
- 管理学(112235)
- 管理学院(111693)
- 研究(108594)
- 中国(84334)
- 科学(70446)
- 京(68655)
- 农(60099)
- 财(57945)
- 业大(55024)
- 所(54415)
- 中心(51014)
- 研究所(50576)
- 财经(47724)
- 农业(47613)
- 江(45242)
- 经(43532)
- 北京(42695)
- 范(40617)
- 师范(40094)
- 院(39475)
- 经济学(39306)
- 州(37531)
- 经济学院(35913)
- 基金
- 项目(237607)
- 科学(185647)
- 基金(173181)
- 研究(166756)
- 家(153507)
- 国家(152252)
- 科学基金(130254)
- 社会(105978)
- 社会科(100648)
- 社会科学(100619)
- 省(93623)
- 基金项目(93375)
- 自然(87148)
- 自然科(85072)
- 自然科学(85048)
- 自然科学基金(83500)
- 划(78829)
- 教育(74972)
- 资助(70510)
- 编号(66090)
- 重点(53295)
- 部(51082)
- 成果(50870)
- 发(50616)
- 创(50223)
- 创新(46861)
- 科研(46163)
- 计划(44940)
- 课题(44840)
- 国家社会(43822)
- 期刊
- 济(130995)
- 经济(130995)
- 研究(90144)
- 学报(59601)
- 中国(56625)
- 农(53266)
- 科学(51623)
- 管理(44375)
- 大学(43831)
- 财(42455)
- 学学(42001)
- 融(38451)
- 金融(38451)
- 农业(36277)
- 教育(28542)
- 技术(24599)
- 业经(22533)
- 财经(22328)
- 经济研究(21466)
- 经(19034)
- 业(18681)
- 科技(17587)
- 问题(17015)
- 版(16033)
- 业大(15963)
- 理论(15813)
- 资源(15088)
- 技术经济(14826)
- 商业(14625)
- 实践(14592)
共检索到458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大炜 李先东 夏咏
基于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采用Tobit回归模型结合中介效应方法,实证考察绿色金融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保持不断上升趋势,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区域差异;总体上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但在西部地区未能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产业结构调整、控制环境污染、消费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生态福利绩效 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中明 康勤 董蕴仪
选取2010—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度生态福利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Tobit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福利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存在差距;在传导路径上,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转型效应两条路径提升生态福利绩效;考虑空间因素后,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生态福利绩效,但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尚不显著。为提升我国生态福利绩效,从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扩散效应等角度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臧敦刚 李蟏 吴穹洲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所在。论文选取2009-2020年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索绿色金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系以及具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通过扩大城市公园面积、激发绿色创新并增加绿色专利申请数、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能够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绿色金融 机制检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平 张洪瑞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论文以绿色金融为出发点,构建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试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角度厘清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机制,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并通过政府影响机制和市场影响机制两个渠道作用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东部最大、西部最小的格局,且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介效应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伟 赵钰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经济绿色转型及社会福利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0年19个城市群2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的空间集聚现象;从变化趋势19个城市群的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存在显著来看,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逐年提升,且形成高、中、低三大梯队。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资源错配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群,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城市群 数字经济 资源错配 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然 杨瑞
文章基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构建山东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CA-Super-SBM模型综合度量山东省2000~2016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利用201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从省级层面看,山东省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明显的波动性。(2)2000~2016年,山东省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两大指标围绕着45度线上下波动。(3)在空间分布上,山东省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优势。山东省具有独特的区域格局,需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以及公众的协同作用,实现绿色发展的全面化、深度化、均衡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敏 王凯丽 唐海云
本文基于2008—2019年黄河流域37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水平,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为“上游低、中下游高”;绿色金融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关系为先促进后抑制,即倒U形关系,对周边城市空间溢出呈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黄河流域四类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当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等相关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福利绩效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福利绩效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姿力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能助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有力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金融会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运用、因地制宜完善碳减排制度的建议,希冀有效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流通业碳减排绩效 科技创新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晨 董晓君
选取2011~2016年10家中国上市银行数据,运用非线性动态演化模型分析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讨论互联网金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与银行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绿色信贷占比较低时替代效应显著,银行绩效提高;绿色信贷占比提高时挤占效应、风险放大效应逐渐显现,银行绩效下滑。互联网金融分流了银行贷款资金,拓宽了"两高一剩"产业融资渠道,使得商业银行在其绿色信贷发展的更早期间出现绩效下滑趋势。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其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提升绿色金融政策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绿色信贷 银行绩效 互联网金融 动态演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为缓解生态压力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突破高质量增长瓶颈,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检验,以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在不同水平下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此外,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其当期的提升会带动下一期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提升。(2)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瑞 张然
在资源与环境利用和分配的过程中,稀缺、耗竭、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增大、经济和福利损失加大等问题逐渐显现并呈加剧态势。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范式,构建以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为核心指标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测算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运用DEA方法测算二者的投入产出效率,使用Tobit模型分析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对青岛市2006—2016年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多角度、动态化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青岛属于"高消耗,高福利"城市。资源消耗、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呈同步发展态势,但生态足迹远超生态承载力,处于严重"生态赤字"状态。(2)在2006—2016年,青岛的生态福利绩效仅在2015年处于效率前沿面,其余10年为DEA无效率状态。在"生态门槛"的框架内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城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绿色发展 生态足迹 DEA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季刚 刘翔宇
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门槛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其系数为0.774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均能产生显著作用,并且通过了替换被解释变量、内生性检验等稳健性检验;(2)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东部地区、非民族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地区和林业经济水平低地区,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3)随着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不断增强且呈“U”型趋势;(4)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而且对邻近地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其系数分别为0.0788和0.4708,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4091,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将地理邻接矩阵替换成空间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空间溢出效应依然存在。文章讨论了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为共同富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提出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资源流通和地区协同发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市场化程度以及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维祥 李露 郑金辉 刘程军
文章通过SBM-DEA超效率模型测算出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分析了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构建了绿色创新对生态福利的非线性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生态福利地区间差异比绿色创新地区间差异小。东部沿海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最高,黄河中游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较低。生态福利绩效均值最高的省份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均值最低的是东北地区;绿色创新对生态福利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机制及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只有达到一定的环境规制门槛才能提高生态福利。在环境规制强度ER≤0.120时,绿色创新对生态福利的影响虽然呈现负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0.1200.188时,绿色创新对生态福利的影响系数有所降低,正向推动作用有所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