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3)
- 2023(17556)
- 2022(14740)
- 2021(13460)
- 2020(11385)
- 2019(25740)
- 2018(25215)
- 2017(48943)
- 2016(26394)
- 2015(28994)
- 2014(28381)
- 2013(28597)
- 2012(26020)
- 2011(23161)
- 2010(23053)
- 2009(21579)
- 2008(20529)
- 2007(18066)
- 2006(15876)
- 2005(14051)
- 学科
- 济(106630)
- 经济(106510)
- 业(98374)
- 管理(89013)
- 企(87021)
- 企业(87021)
- 方法(49050)
- 数学(39602)
- 数学方法(39238)
- 农(33754)
- 业经(32958)
- 财(32948)
- 中国(29848)
- 融(27525)
- 金融(27524)
- 银(25884)
- 银行(25817)
- 行(24879)
- 务(24192)
- 财务(24126)
- 财务管理(24101)
- 农业(24049)
- 企业财务(22891)
- 制(22876)
- 地方(21250)
- 学(20957)
- 技术(20664)
- 环境(20113)
- 和(19739)
- 贸(19494)
- 机构
- 学院(373869)
- 大学(369803)
- 管理(152195)
- 济(151200)
- 经济(148196)
- 理学(131990)
- 理学院(130651)
- 管理学(128640)
- 管理学院(127994)
- 研究(120554)
- 中国(96566)
- 京(78105)
- 科学(76088)
- 农(69930)
- 财(69347)
- 业大(60850)
- 所(60575)
- 中心(56199)
- 财经(55965)
- 研究所(55489)
- 农业(55380)
- 江(54084)
- 经(50962)
- 北京(48571)
- 经济学(44991)
- 州(44056)
- 院(43615)
- 范(43609)
- 师范(43067)
- 财经大学(41583)
- 基金
- 项目(257967)
- 科学(202420)
- 基金(188168)
- 研究(183844)
- 家(165375)
- 国家(163945)
- 科学基金(141347)
- 社会(116896)
- 社会科(110997)
- 社会科学(110964)
- 省(102402)
- 基金项目(100758)
- 自然(93815)
- 自然科(91661)
- 自然科学(91635)
- 自然科学基金(90017)
- 划(85006)
- 教育(81944)
- 资助(76744)
- 编号(73399)
- 重点(57408)
- 成果(56561)
- 创(56200)
- 部(55474)
- 发(55410)
- 创新(51946)
- 业(50511)
- 科研(49895)
- 课题(49531)
- 国家社会(48062)
- 期刊
- 济(163778)
- 经济(163778)
- 研究(105107)
- 中国(66453)
- 农(64095)
- 学报(62507)
- 管理(57708)
- 科学(56251)
- 财(54886)
- 大学(46731)
- 学学(44912)
- 农业(43611)
- 融(42608)
- 金融(42608)
- 技术(30752)
- 教育(30361)
- 业经(29949)
- 财经(27167)
- 经济研究(25916)
- 业(24703)
- 经(23258)
- 问题(21119)
- 技术经济(19542)
- 科技(19070)
- 商业(18281)
- 现代(17899)
- 版(17854)
- 理论(17426)
- 财会(16567)
- 业大(16312)
共检索到539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姿力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能助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有力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金融会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运用、因地制宜完善碳减排制度的建议,希冀有效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流通业碳减排绩效 科技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新 李薇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金融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金融可显著促进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碳金融推动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碳金融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基于此,应完善碳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差异化绿色流通模式,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彦林 张子璇 刘艳华
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强,中部次之;从作用机制来看,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发挥对区域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实质性技术创新,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应,而且对于抓住绿色金融带来的碳减排机遇,扎实做好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媚
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流通产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在子维度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中介机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
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金融集聚可为流通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绿色经济效率提供良好支持。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分位数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具有边际递增的促进效应。制度环境在金融集聚影响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艺 杨林
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因缺少着力点,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看,农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是增加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一般农业生产技术、低碳农业技术是减少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减少农业碳排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在于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因此,从低碳农业技术供需两端入手,深入分析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低碳农业技术这一关键因子,设计构建"绿色金融—低碳农业技术—农业碳减排"的路径模型,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跃辉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2—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边际碳减排效应呈增强态势。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特别是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第三,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得到强化,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的减排效应拐点均出现提前。据此,提出增加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投入,强化金融减排基础;推进绿色金融区域协同合作,优化金融减排环境;实施差异化资源配置策略,释放金融减排潜能的建议以期为充分发挥金融绿色减排效应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跃辉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2—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边际碳减排效应呈增强态势。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特别是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第三,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得到强化,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的减排效应拐点均出现提前。据此,提出增加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投入,强化金融减排基础;推进绿色金融区域协同合作,优化金融减排环境;实施差异化资源配置策略,释放金融减排潜能的建议以期为充分发挥金融绿色减排效应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航 徐乾荣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关键。本文选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业碳减排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流通业碳减排绩效,并在空间层面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异质性格局;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转型提升流通业碳减排绩效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相比于发明型绿色技术创新,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强。据此,提出加强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多措并举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议,助力流通业碳减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冬梅 王学渊 赵连阁
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2017年成立的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方法,通过比较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前后、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重污染行业相对于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碳排放是否变化来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重污染企业的碳排放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末端治理、融资约束以及缩减规模是绿色金融政策降低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在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的重污染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评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复制和推广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明军
运用因果森林思想方法,以中国30个省份为准实验对象,选取碳排放量作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表征变量,以识别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处理效应存在性及异质性。实证发现,绿色金融平均处理效应具有显著可信性特征。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平均处理效应呈现区域之间、区域之内的空间差异性格局;在进行中位数分组、三分位数分组情况下,绿色金融典型表征变量、经济发展背景变量与绿色金融个体处理效应之间的变动关系,均呈现异质性规律,以及差异化的显著可信性。因此,建议强化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区域协同,优化绿色金融产品工具组合,创新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渐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珍彩
本文以中国2017年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与农业类上市公司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碳排放强度,且这一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导致的融资约束效应和媒体监督效应是农业企业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绿色金融政策影响下,农业企业实质性提高了其环境责任意识,加大了环保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张玉泽
在对2008—2019年中国省域碳排放与绿色金融的时空演化、重心迁移与离散趋势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绿色金融影响碳排放的空间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展开探讨。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已进入缓慢增长阶段,东部与东北碳排放占比下降,中西部碳排放对东部呈“追赶”态势,热点排放区向西北转移。绿色金融水平稳步提升,水平较高省份集中在东部沿海,依次为中西部;高水平区逐渐收敛,呈南北方向为主导的空间分布。碳排放存在空间关连与路径依赖,绿色金融的减碳效果具有属地与溢出效应,物理矩阵下的跨区域协同减排效应更强。经济发展对绿色金融的减碳效果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发达地区绿色金融的减排效果更强。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可通过促进产业高级化抑制碳排放,但抑制效果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左喜梅
碳排放权交易与绿色金融最终目标一致,均是要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碳排放权交易与绿色金融的减排机理,分析碳排放权交易促进绿色金融减排效应。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为资金流向绿色低碳产业提供了契机,保证了市场资金注入低碳减排企业,促进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绿色金融的有效衔接。碳排放权交易通过绿色金融提供的服务和工具促进资金流向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从而促进减排。最后,提出以下相应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以绿色减排为目标,建立与碳排放交易配套的绿色金融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产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金融创新,形成碳排放权交易与绿色金融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绿色金融 减排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