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5)
- 2023(9966)
- 2022(8116)
- 2021(7085)
- 2020(5815)
- 2019(12924)
- 2018(12025)
- 2017(23254)
- 2016(12176)
- 2015(12799)
- 2014(12176)
- 2013(11931)
- 2012(10864)
- 2011(9646)
- 2010(9535)
- 2009(9176)
- 2008(7892)
- 2007(6838)
- 2006(6022)
- 2005(5365)
- 学科
- 济(48476)
- 经济(48430)
- 管理(35827)
- 业(35737)
- 企(28520)
- 企业(28520)
- 融(25410)
- 金融(25410)
- 方法(23576)
- 银(22552)
- 银行(22516)
- 行(21853)
- 数学(21491)
- 数学方法(21351)
- 中国(19480)
- 财(15150)
- 农(13075)
- 制(11781)
- 贸(11432)
- 业经(11425)
- 贸易(11424)
- 易(11203)
- 中国金融(11118)
- 环境(10973)
- 地方(10846)
- 务(10282)
- 财务(10267)
- 财务管理(10256)
- 企业财务(9899)
- 农业(9437)
- 机构
- 学院(168815)
- 大学(168053)
- 济(75964)
- 经济(74743)
- 管理(64337)
- 理学(56890)
- 研究(56384)
- 理学院(56342)
- 管理学(55354)
- 管理学院(55093)
- 中国(48398)
- 农(35226)
- 科学(35108)
- 财(33898)
- 京(32887)
- 业大(29701)
- 财经(28483)
- 中心(28359)
- 农业(28249)
- 所(28206)
- 研究所(26259)
- 经(26109)
- 经济学(25601)
- 经济学院(23755)
- 江(23274)
- 财经大学(21684)
- 融(20983)
- 金融(20627)
- 院(20231)
- 北京(19694)
- 基金
- 项目(124096)
- 科学(97945)
- 基金(93557)
- 家(84347)
- 国家(83693)
- 研究(82592)
- 科学基金(71805)
- 社会(57284)
- 社会科(54868)
- 社会科学(54853)
- 基金项目(50073)
- 省(48569)
- 自然(47352)
- 自然科(46401)
- 自然科学(46386)
- 自然科学基金(45586)
- 划(40583)
- 资助(37492)
- 教育(36063)
- 编号(29270)
- 重点(28151)
- 创(27274)
- 发(27001)
- 部(26775)
- 国家社会(25651)
- 创新(25632)
- 科研(24814)
- 计划(24540)
- 业(23396)
- 教育部(22873)
共检索到238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兰刚 阳文丽 赵庆 尚姝
绿色金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污染减排的有力“武器”。文章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等多种模型方法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间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总体上对工业污染是抑制的。在引入产业结构升级后,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抑制了工业污染,相对于引入前,绿色金融抑制工业排污路径更加多维化,这得益于绿色金融发展中以“绿色”为导向的投融资作用和技术革新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工业污染减排效应还存在以自身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单门限效应,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转换特征。从区域异质性角度出发,绿色金融发展对工业污染的抑制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差异,但对工业污染物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苏 赵军 达潭枫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方法测度了2007—2020年我国省级绿色金融指数和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并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生态化促进了工业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区域、时期和政策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拓展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绿色金融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顺毅 王双进
文章讨论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基于2001~2007年我国20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三种污染物的排放指标中,产业集聚度对污染排放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我国工业污染的排放,从而缓解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工业污染排放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鸿英 余敬德
文章引入空间相关的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集聚性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区域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都较强,且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从区域特征看,东部地区的这种溢出效应最为强烈,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未能有效释放。
关键词:
空间相关 金融集聚性 绿色经济 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加兰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工业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同样面临日趋提升的环境规制与低碳化生产水平要求,而一国环境规制以及工业在改进环保化生产水平过程中的劳动力以及资本要素、产业结构、外部开放程度等都与开放经济形态下的绿色生产率改进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双向固定效应,并结合验证对象加以平均边际效应和样本总体上的累积维度的全局ML指数分解工业绿色生产率的改进。
关键词:
绿色生产率 工业 环境管制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锦吉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建立了绿色金融政策指数,探讨了绿色金融政策与工业污染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部门发布的绿色金融政策都有助于降低工业污染强度,但地方绿色金融政策降低工业污染强度的效果更好;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部门间的绿色金融政策协同性越高,工业污染强度降低的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政策协同 工业污染强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桂梅 陈丽珍
以非线性科学基本原理及研究假设为基础,基于2002~2013年统计数据,对工业污染排放状况及程度进行度量,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污染排放的EKC曲线特征,进一步展开环境规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明 黄清煌
环保投资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工业污染减排,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形成共识。为此,本文运用广义矩估计法测算出环保投资的工业污染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性,并基于不同治理投资结构检验了环保投资与工业污染减排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环保投资对工业污染减排存在正向影响,但不同地区的污染减排强度对环保投资的反应存在差异性。此外,环保投资和工业污染减排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即环保投资对工业污染减排的效应只有在特定的治理投资结构区间内才能发挥作用。本文政策涵义明显:加大环保投资规模,优化治理资金配置水平以提高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率。同时,政府切忌走人盲目加大环保投资规模的误区,应根据各地区的现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欧阳婉桦 涂良军
运用多项式模型对长江上游地区工业三废污染进行EKC检验,并借助Logistic模型分析EKC拐点的时间路径,同时对污染的影响因素作面板数据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污染指标的选取不同,工业污染与人均GDP的关系也不同,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三废综合值与人均GDP分别是倒N型、倒N型、直线型、倒N型的曲线关系;不同曲线拐点对应的人均GDP、到达时间各不相同;长江上游地区三废减排难度也不等同。因此,政府应因地制宜,针对性地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工业污染 EKC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林京 廖志高
碳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绿色金融和结构调整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途径。选取2003—2018年我国大陆30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进一步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异质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和结构调整(能源和产业)优化能够显著抑制碳排放;能源结构调整在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在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将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刘厚莲
减少污染排放是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和基本目的,本文分别从工业结构和行业内两个层面考察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基本态势。应用Sun(1998)的完全分解方法,将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分解为规模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行业内的绿色转型是减少污染排放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工业结构转型的贡献较小,但是工业结构绿色转型对于减少废气排放的作用相对更加明显。本文进一步通过构建面板VAR模型,检验了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清洁生产投资以及"三同时"投资三种模式对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冲击作用,发现清洁生产投资和"三同时"投资更有助于行业内的绿色转型,而三种污染治理模式对工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度污染行业产...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 减排 污染治理 面板VAR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秦瑶,陆昕
This paper regards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 as the foundation, and regards the environment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s the case to carry on research, provides preliminary references on the practical framework and accounting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China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and regional geGDP accounting system.This paper has realized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organic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cut in spot 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relevant relation.
关键词:
资源环境核算 重庆市 探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进军 姚孟超 黄奕
文章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2006—2018年工业企业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通过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检验;各地区行业规模、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力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应因地制宜设定环境规制政策,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握好环境规制的有效强度,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双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希宇
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体两面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需要充分运用和协同推进这两个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内生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反之亦然;第二,绿色金融跨地区对其他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邻近地区低碳经济转型也对本地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冲击;第三,邻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给本地低碳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而邻近地区的低碳经济规模的扩大亦对本地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正面助推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应持续研究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强化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第二,应树立绿色金融发展全局战略思维,构建互利共生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第三,要及时解决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四,加快培育低碳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共享机制,不断推动低碳经济走向更高水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冬梅 王学渊 赵连阁
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2017年成立的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方法,通过比较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前后、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重污染行业相对于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碳排放是否变化来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重污染企业的碳排放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末端治理、融资约束以及缩减规模是绿色金融政策降低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在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的重污染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评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复制和推广具有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