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4)
- 2023(15988)
- 2022(13050)
- 2021(11703)
- 2020(9515)
- 2019(21209)
- 2018(20173)
- 2017(38748)
- 2016(20711)
- 2015(22192)
- 2014(21766)
- 2013(21612)
- 2012(20347)
- 2011(18428)
- 2010(18662)
- 2009(17224)
- 2008(15869)
- 2007(14056)
- 2006(12512)
- 2005(11549)
- 学科
- 济(93520)
- 经济(93441)
- 业(56019)
- 管理(55294)
- 企(41733)
- 企业(41733)
- 方法(33426)
- 中国(32324)
- 地方(30147)
- 数学(29928)
- 数学方法(29729)
- 农(27899)
- 融(27274)
- 金融(27272)
- 银(25632)
- 银行(25584)
- 行(24856)
- 财(21907)
- 业经(21804)
- 农业(19724)
- 制(19375)
- 贸(17672)
- 贸易(17656)
- 学(17550)
- 环境(17104)
- 易(17040)
- 地方经济(15942)
- 产业(14058)
- 发(14034)
- 技术(13798)
- 机构
- 学院(291597)
- 大学(287065)
- 济(127113)
- 经济(124696)
- 管理(107576)
- 研究(107189)
- 理学(92888)
- 理学院(91711)
- 管理学(90243)
- 管理学院(89713)
- 中国(84875)
- 科学(66467)
- 京(60494)
- 农(57249)
- 财(56010)
- 所(54783)
- 研究所(50148)
- 中心(49918)
- 业大(46478)
- 农业(44911)
- 江(44647)
- 财经(44570)
- 经(40536)
- 经济学(40224)
- 院(39016)
- 范(38992)
- 师范(38483)
- 北京(37716)
- 经济学院(36542)
- 州(35826)
- 基金
- 项目(201958)
- 科学(160027)
- 基金(147205)
- 研究(142769)
- 家(130717)
- 国家(129607)
- 科学基金(110668)
- 社会(94703)
- 社会科(90150)
- 社会科学(90127)
- 省(82046)
- 基金项目(78731)
- 自然(71170)
- 自然科(69584)
- 自然科学(69565)
- 自然科学基金(68290)
- 划(67810)
- 教育(62956)
- 资助(58309)
- 编号(55018)
- 发(50202)
- 重点(46423)
- 部(43310)
- 创(42949)
- 成果(41911)
- 创新(40306)
- 国家社会(40041)
- 发展(39902)
- 展(39299)
- 课题(39018)
- 期刊
- 济(142270)
- 经济(142270)
- 研究(86521)
- 中国(60063)
- 农(52435)
- 学报(49663)
- 科学(45578)
- 融(41426)
- 金融(41426)
- 财(39592)
- 管理(38515)
- 大学(36803)
- 学学(35387)
- 农业(35083)
- 业经(25167)
- 教育(25164)
- 经济研究(23770)
- 技术(22330)
- 财经(21585)
- 问题(18761)
- 经(18678)
- 业(18473)
- 商业(15196)
- 资源(14911)
- 科技(14294)
- 贸(14146)
- 技术经济(13988)
- 版(13485)
- 现代(12866)
- 国际(12739)
共检索到442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晨潇 刘凯莉 马思睿
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绿色转型事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分析法研究了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总体呈增长态势,区域差距有所收敛,部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远高于平均值。(2)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均表现为正向空间自相关。(3)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正向空间关联性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4)绿色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婷婷 许梦博 秦琳贵
绿色金融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消费占比作为能源消费结构指标,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效应及机制。结论显示,绿色金融显著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作用机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和促进绿色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煤炭消费占比越高的地方,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越大。通过门槛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市场、政府和数字经济均可增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最后,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鼓励绿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挥绿色金融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能源消费结构 碳减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婷婷 许梦博 秦琳贵
绿色金融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消费占比作为能源消费结构指标,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效应及机制。结论显示,绿色金融显著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作用机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和促进绿色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煤炭消费占比越高的地方,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越大。通过门槛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市场、政府和数字经济均可增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最后,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鼓励绿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挥绿色金融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能源消费结构 碳减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孜 范秋芳 王燕丽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绿色金融、清洁能源和生态可持续三系统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结果表明: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显著且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显示出“无标度”和“小世界”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关联网络“中心”省市较为均匀分布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样本考察期内,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过程呈东部引领、中部传递、西部崛起和东北落后之态;“经纪人板块”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省份发挥着良好的“桥梁”作用,“净溢出板块”西部和东北省市发挥了良好的“资源库”作用,“净溢入板块”东部沿海省市多处于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中心”位置,其自身耦合协调度的提升能通过空间关联网络高效传递,实现全国绿色金融、清洁能源与生态可持续共融共享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梦骐 邢珺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构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指数,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能源消费结构、金融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联。本文认为,金融发展通过三种机制影响能源消费:一是降低生产信贷成本,间接通过供给端拉动消费端;二是发挥资源分配功能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间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升级;三是降低消费信贷成本,直接提升能源消费需求。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的影响持续为正,在第三期达到最大。金融可以通过资金配置,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作用在第二期达到最大。滞后期主要是由于传导时间所导致。其中,消费性贷款的传导作用更快,而生产性贷款的传导作用较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楠
绿色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和测算了我国省域绿色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绿色发展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省域绿色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北京、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重庆的绿色发展指数较高,处于第一梯队,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靠后,处于最后梯队;绿色发展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整体上存在正向赋能作用,并不存在所谓的消费挤出效应,但相比较而言,其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同时,绿色发展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在绿色发展指数高水平区域内,其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在绿色发展指数低水平区域内,绿色发展仅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产生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消费结构 居民消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传哲 任懿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行业不断成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选取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扩张效应、技术效应和反馈效应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绿色信贷比率与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关联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整体绿色信贷比率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效果显著。本文认为,要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合理配置贷款资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菲菲 彭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降低能源强度,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值得探讨。本文旨在评估绿色金融发展在降低能源强度中的作用,基于2010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熵值法测度绿色金融指标,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评价绿色金融与能源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增强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来降低能源强度;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禀赋型省份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和资源禀赋型省份的作用尚未显现。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秋芳 刘孜
本文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测算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两系统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两系统的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互动性。研究结果表明:首先,2007-2018年,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水平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各区域、省份耦合协调度分布在0.125~0.94之间,呈平稳上升趋势;其次,耦合度的Moran's I指数在样本考察期内均为正值且呈总体上升趋势,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集中呈现"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最后,在互动关系方面,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但是存在滞后过程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浦阳 王雅楠 岑燕
金融发展经常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同样的,金融发展也可能会影响能源需求。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促进金融系统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这样的传导途径,使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动。本文对全球55个国家23年(1985~2007)的面板数据库的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的确会影响能源消费与需求,进而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会促进"化石燃料"能源和替代能源消费的增加,减少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对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制定能源相关政策和对高能耗部门进行产业调整时,要考虑金融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孝武 宗树旺 林永康
文章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算2005—2018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arkov链方法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较为稳定,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且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第三,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冯坚 徐枫
基于2010—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经济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2)地区生产总值、金融发展程度、空气质量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抑制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发展;(4)地区生产总值和受教育程度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最后,据此提出推动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邝劲松 杨坤宇 石校菲 姚一凡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强大引擎。文章系统阐释了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影响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机制。基于2010—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从技术条件、智能应用和创新实践3个维度构建省域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不同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集聚现象存在显著差异;(2)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多种稳健性检验方式验证结论可靠;(3)异质性检验显示分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4)调节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受到产业集聚的调节,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作用。研究结论为评估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效应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数据支撑,同时为探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及对应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爱珍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重大发展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区域金融集聚发展政策,以借助金融市场的各项功能服务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在我国范围内,金融集聚提升了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体现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上;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由于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呈现积极影响,但西部地区结果不显著。因此,我国应根据各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在区域间开展分层次金融体系建设,依托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推动金融集聚建设,从改善资源配置的角度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绿色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市场 绿色发展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李瑶
绿色金融是贵州扎实推进大生态战略实施、助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绿色金融发展,不仅是简单地增加绿色投资规模,而是更加注重资源优化配置,注重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最大的优势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