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41)
2023(19522)
2022(16560)
2021(15424)
2020(12654)
2019(29143)
2018(28635)
2017(54574)
2016(29628)
2015(33000)
2014(32778)
2013(32549)
2012(30151)
2011(27276)
2010(27795)
2009(25691)
2008(24247)
2007(21306)
2006(18993)
2005(16985)
作者
(85877)
(71347)
(70886)
(67192)
(45387)
(34350)
(32320)
(27887)
(27216)
(25453)
(24388)
(24127)
(22687)
(22580)
(22114)
(21954)
(21084)
(20808)
(20380)
(20364)
(17609)
(17605)
(17188)
(16212)
(15977)
(15815)
(15790)
(15581)
(14346)
(14028)
学科
(125503)
经济(125382)
管理(83244)
(77740)
(62612)
企业(62612)
方法(52694)
数学(46061)
数学方法(45444)
中国(40242)
地方(33612)
(33504)
(29412)
(28749)
金融(28745)
业经(27809)
(27648)
银行(27600)
(26878)
(26669)
(24646)
贸易(24625)
(23886)
环境(23164)
(23083)
农业(23075)
理论(20217)
(19782)
技术(19061)
(17792)
机构
学院(414563)
大学(414230)
(166449)
经济(162689)
管理(160624)
研究(144625)
理学(138408)
理学院(136741)
管理学(134090)
管理学院(133353)
中国(112014)
科学(90816)
(89922)
(75391)
(72974)
(68726)
研究所(66606)
中心(66472)
业大(61906)
(61642)
财经(60097)
北京(57300)
(57213)
师范(56670)
(54585)
农业(53506)
(53145)
(51166)
经济学(50619)
师范大学(45901)
基金
项目(285352)
科学(224717)
研究(207117)
基金(206164)
(180353)
国家(178884)
科学基金(153524)
社会(130947)
社会科(124256)
社会科学(124222)
(112370)
基金项目(109373)
自然(99939)
自然科(97526)
自然科学(97508)
自然科学基金(95675)
(94445)
教育(94281)
资助(85009)
编号(84093)
成果(67140)
(64473)
重点(64410)
(61850)
(58825)
课题(58559)
创新(54900)
国家社会(54037)
科研(54019)
教育部(52624)
期刊
(183584)
经济(183584)
研究(123370)
中国(84517)
学报(65862)
(62026)
科学(60981)
管理(57897)
(55180)
大学(49213)
教育(46493)
(46300)
金融(46300)
学学(46093)
农业(42742)
技术(35748)
业经(30728)
经济研究(29154)
财经(28462)
问题(25215)
(24371)
图书(23349)
(22698)
资源(22006)
科技(20150)
技术经济(19839)
理论(19358)
统计(18973)
(18817)
现代(18688)
共检索到624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敏  王凯丽  唐海云  
本文基于2008—2019年黄河流域37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水平,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为“上游低、中下游高”;绿色金融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关系为先促进后抑制,即倒U形关系,对周边城市空间溢出呈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黄河流域四类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当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等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基于199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先利用US-SBM分析模型测得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再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及β收敛等分析方法考察流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及差异演变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流域绿色发展总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上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相对最大,中游相对最小;下游与上游、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间差异均较大,而上游、中游区域间差异相对要小;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流域总体、上游及下游地区绿色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仅中游地区存在一定程度σ收敛;同时流域总体及其三个分区绿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基于199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先利用US-SBM分析模型测得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再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及β收敛等分析方法考察流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及差异演变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流域绿色发展总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上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相对最大,中游相对最小;下游与上游、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间差异均较大,而上游、中游区域间差异相对要小;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流域总体、上游及下游地区绿色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仅中游地区存在一定程度σ收敛;同时流域总体及其三个分区绿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平  沈颖双  苏畅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黄河流域城市碳排放效率直接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7年黄河流域61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探究碳排放效率值的时空异质性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范围内城市碳排放效率呈“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的格局。(2)空间格局由“中心高,四周低”向“高值区集聚,低值区分散”转变。(3)人均GDP和政府干预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人均GDP的平方、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4)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加强政府监管、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平  沈颖双  苏畅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黄河流域城市碳排放效率直接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7年黄河流域61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探究碳排放效率值的时空异质性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范围内城市碳排放效率呈“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的格局。(2)空间格局由“中心高,四周低”向“高值区集聚,低值区分散”转变。(3)人均GDP和政府干预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人均GDP的平方、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4)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加强政府监管、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睢党臣  张扬  孟望生  
文章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分别从全流域和上、中、下游和地级市层面测度了2006—2018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并分析了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探究其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全流域和上、中、下游绿色发展效率均呈“V”型变化趋势,其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并不高,且绿色发展效率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2)从全局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其空间相关程度是波动变化的,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从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绿色发展效率较高的地级市和较低的地级市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两极分化明显,且在2010年后集聚区域相对稳定,具体为下游地级市“高高”集聚效应明显,上游地级市“低低”集聚效应明显,而多数中游地级市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集聚效应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伟   成锦涛  
选取2011—2021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99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绿色信贷支持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各绿色金融工具之间的“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各省(区)之间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绿色信贷发展具有显著的“本地—邻地”碳减排效应,同时各绿色金融工具之间存在“挤入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即切实推动黄河流域整体绿色信贷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建立区域绿色信贷促进碳减排的协同机制,从而引导各绿色金融工具合力发挥碳减排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健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区域广、服务成本低、融资速度快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在服务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构建指标体系量化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并结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两个系统的耦合度高度相关,但耦合协调度不高,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处于良好协调等级,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等级,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处于中级协调等级。建议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缩小区域差异,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岳立  任婉瑜  姚小强  
水资源效率低导致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是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阻碍。本文基于2007~2019年黄河流域56个城市面板数据,从河流生态水文分区视角进行划区。通过Super-DDF模型测度城市绿色水资源效率,构建Tobit模型来分析影响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流域整体绿色水资源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分区效率值差异明显;(2)城镇化、环境规制、水资源可用度和人力资本水平显著促进效率值的改善,水资源供求和水资源禀赋影响显著为负,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关系;(3)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缓解该流域用水矛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秦一航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需要法律协调机制的保障。黄河流域九省区都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且各省区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各省区之间的地方性立法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且跨区域立法存在合宪性以及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会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建立一套长效的法律协调机制,用以协调解决各省区之间地方性立法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协调各省区之间利益冲突、提高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协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该机制以立法技术建立跨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九省区立法主体在同一时间通过相关法律,解决跨区域立法合宪性问题,实现沿黄九省区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晓丽  吴富强  
本文选取2008—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效率的时序演进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并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提高中心城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也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溢出影响,且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M"型空间衰减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集聚的直接效应只在东西部地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只在东中部地区显著,特大型和大型城市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