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6)
- 2023(19827)
- 2022(16755)
- 2021(15510)
- 2020(12851)
- 2019(29088)
- 2018(28655)
- 2017(55040)
- 2016(29911)
- 2015(32868)
- 2014(32752)
- 2013(32605)
- 2012(30255)
- 2011(27281)
- 2010(27546)
- 2009(25409)
- 2008(23986)
- 2007(21224)
- 2006(18876)
- 2005(17046)
- 学科
- 济(123387)
- 经济(123275)
- 管理(83441)
- 业(81046)
- 企(65505)
- 企业(65505)
- 方法(49949)
- 数学(43278)
- 数学方法(42863)
- 中国(37821)
- 农(33880)
- 地方(32679)
- 财(31013)
- 融(30065)
- 金融(30062)
- 银(28507)
- 业经(28454)
- 银行(28433)
- 行(27329)
- 学(26527)
- 制(23864)
- 农业(23365)
- 环境(22705)
- 贸(22076)
- 贸易(22057)
- 易(21347)
- 务(20340)
- 财务(20267)
- 财务管理(20237)
- 技术(19412)
- 机构
- 大学(417543)
- 学院(417415)
- 济(168400)
- 经济(164768)
- 管理(160642)
- 研究(146752)
- 理学(138266)
- 理学院(136663)
- 管理学(134337)
- 管理学院(133610)
- 中国(115429)
- 科学(91791)
- 京(90008)
- 财(77143)
- 农(75852)
- 所(74892)
- 研究所(68328)
- 中心(67736)
- 业大(65528)
- 江(62421)
- 财经(61361)
- 农业(59536)
- 北京(57102)
- 经(55719)
- 范(55077)
- 师范(54431)
- 院(53326)
- 州(51216)
- 经济学(50549)
- 经济学院(45724)
- 基金
- 项目(285844)
- 科学(223387)
- 基金(205865)
- 研究(205342)
- 家(181567)
- 国家(180030)
- 科学基金(153179)
- 社会(129139)
- 社会科(122529)
- 社会科学(122495)
- 省(112929)
- 基金项目(109869)
- 自然(100564)
- 自然科(98178)
- 自然科学(98153)
- 自然科学基金(96348)
- 划(95390)
- 教育(92722)
- 资助(84196)
- 编号(82947)
- 成果(66039)
- 发(64893)
- 重点(64780)
- 部(61604)
- 创(59835)
- 课题(57591)
- 创新(55902)
- 科研(54731)
- 国家社会(52984)
- 计划(52661)
- 期刊
- 济(186110)
- 经济(186110)
- 研究(124635)
- 中国(83782)
- 学报(70505)
- 农(68709)
- 科学(63465)
- 管理(58016)
- 财(57659)
- 融(53925)
- 金融(53925)
- 大学(52351)
- 学学(49565)
- 农业(46037)
- 教育(43995)
- 技术(34536)
- 业经(31275)
- 财经(29539)
- 经济研究(29417)
- 经(25287)
- 问题(24529)
- 业(23878)
- 科技(21031)
- 图书(20449)
- 理论(19902)
- 技术经济(19886)
- 版(19543)
- 资源(19282)
- 商业(18751)
- 现代(18578)
共检索到628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尤志婷 彭志浩 黎鹏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波 董振南
我国绿色证券、绿色信贷与绿色基金年均业务量增长迅猛,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绿色证券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等方面的问题,考察国外相关制度构造,从完善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促进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向东 周心怡 朱晟君 黄海峰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债券 环境污染 空间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向东 周心怡 朱晟君 黄海峰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债券 环境污染 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遥 曹畅
绿色债券鲜明的概念性将更受责任投资者青睐,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者在寻求更具有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投资渠道我国需大量资金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以缓解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绿色债券是近年来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融资工具,其兼具"债券"的基本功能,同时又对"绿色效益"提出了要求。近两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也给我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绿色债券兼具"债券"和"绿色"特点绿色债券首先是债券,其具备普通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舒
我国发展绿色债券还面临一些基础性制度缺失问题,包括绿色债券没有第三方认证、债券增信和资金投后管理等配套法规缺乏,缺乏专业的责任投资者等境外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要求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满足绿色发展的投融资需求,欧洲投资银行(EIB)发行了第一只绿色债券。2013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出现爆发式增长,年发行110.42亿美元。2014年进一步达到365.93亿美元,这两年发行量之和占从2007年起累计发行量的80%。2015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424亿美元。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NEF)的预计,2016年全球范围的绿色债券发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兰祥 高彩芹 郑飞鸿
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其作用在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和创新能力较强城市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抑制碳排放;在绿色技术创新这一传导机制中,策略性技术创新发挥着主要作用。门槛效应表明,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明显“倒U”型曲线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雪莹 吴多文 王缘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债券成为国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但“漂绿”风险的存在,使绿色债券是否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和助力企业绿色转型而存疑,为此以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为研究契机,深入研究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后,其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债券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来提升公司的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外部舆论关注强度大、委托代理问题较严重的公司中,绿色债券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后,其绿色投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表现(ESG)都有显著改善。据此建议加快推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培育与建设;多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增强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信息透明度,提升企业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公信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沈悦 郑金麟 蒋耀辉
绿色债券能否以直接融资方式有效发挥绿色金融市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赋能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是重要的现实议题。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研究数据,构建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债券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债券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作用机理分析发现,绿色债券通过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改善债务期限结构,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且具有显著的信号传递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高水平企业环境责任、高强度政府补助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债券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4)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债券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结论表明,应该不断健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绿色债券融资机制,提供绿色技术创新配套服务,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康仕 孙旭然 王凤荣
本文筛选出2010-2015年A股260家绿色企业作为样本,实证考察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企业投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项目的长期回报性使其依赖于长期资金的支持,而长期债务规模增加能缓解绿色企业投资的期限错配问题,对绿色企业投资产生投资增长效应;绿色金融发展既能产生直接的投资增长效应,促进绿色企业投资,又能通过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偏向效应,缓解期限错配问题,产生间接的投资增长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博阳 李廷瑞 沈悦
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促进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论文基于中国23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角度,选取绿色信贷和绿色风险投资作为绿色金融的代表,系统分析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信贷和绿色风投能够显著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维度剖析结果显示,二者能够有效促进水能、核能和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2)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尽管绿色信贷和绿色风投均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激励绿色技术创新两个渠道作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但是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效果更强,而绿色风投能够有效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3)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和绿色风投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达地区和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驱动可再生能源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阶段”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博阳 李廷瑞 沈悦
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促进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论文基于中国23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角度,选取绿色信贷和绿色风险投资作为绿色金融的代表,系统分析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信贷和绿色风投能够显著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维度剖析结果显示,二者能够有效促进水能、核能和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2)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尽管绿色信贷和绿色风投均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激励绿色技术创新两个渠道作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但是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效果更强,而绿色风投能够有效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3)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和绿色风投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达地区和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驱动可再生能源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阶段”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吕向红 陆正刚 童杰 史雄凯
本文从绿色建筑在发展、推广过程中遭遇融资难现状入手,以区域绿色开发商的视角,结合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国内外经验与实践,分析目前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难点,尝试系统性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要让绿色金融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助推器,"贷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