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2)
- 2023(16305)
- 2022(13871)
- 2021(12934)
- 2020(10648)
- 2019(24222)
- 2018(23924)
- 2017(45590)
- 2016(24482)
- 2015(27364)
- 2014(26882)
- 2013(26534)
- 2012(24668)
- 2011(22292)
- 2010(22787)
- 2009(21075)
- 2008(19645)
- 2007(17452)
- 2006(15552)
- 2005(13979)
- 学科
- 济(98948)
- 经济(98854)
- 管理(72594)
- 业(72307)
- 企(60426)
- 企业(60426)
- 方法(38726)
- 中国(34487)
- 数学(32635)
- 数学方法(32267)
- 融(28039)
- 金融(28038)
- 地方(27455)
- 农(27189)
- 银(26908)
- 银行(26863)
- 行(25997)
- 业经(24770)
- 财(24293)
- 技术(21725)
- 制(20618)
- 学(20402)
- 农业(18842)
- 理论(17574)
- 贸(17291)
- 贸易(17270)
- 易(16689)
- 环境(16454)
- 和(15919)
- 务(15718)
- 机构
- 学院(338576)
- 大学(337732)
- 济(135759)
- 管理(134678)
- 经济(132683)
- 研究(116435)
- 理学(115404)
- 理学院(114119)
- 管理学(112302)
- 管理学院(111688)
- 中国(92269)
- 京(73082)
- 科学(70795)
- 财(62501)
- 所(58034)
- 中心(53931)
- 农(53566)
- 研究所(52601)
- 江(50907)
- 财经(49182)
- 业大(48949)
- 北京(46926)
- 范(45706)
- 师范(45280)
- 经(44602)
- 院(42450)
- 州(42351)
- 农业(41433)
- 经济学(39982)
- 财经大学(36498)
- 基金
- 项目(228374)
- 科学(179892)
- 研究(170598)
- 基金(163299)
- 家(141296)
- 国家(140015)
- 科学基金(120902)
- 社会(106715)
- 社会科(101186)
- 社会科学(101161)
- 省(91549)
- 基金项目(86902)
- 教育(77555)
- 自然(77202)
- 划(75889)
- 自然科(75428)
- 自然科学(75413)
- 自然科学基金(74048)
- 编号(70030)
- 资助(66332)
- 成果(56866)
- 发(52720)
- 创(51456)
- 重点(50953)
- 部(49123)
- 课题(49001)
- 创新(47343)
- 项目编号(43361)
- 国家社会(43248)
- 科研(42812)
- 期刊
- 济(154358)
- 经济(154358)
- 研究(104872)
- 中国(72872)
- 管理(52051)
- 学报(50485)
- 农(49603)
- 科学(47830)
- 财(45996)
- 融(43571)
- 金融(43571)
- 教育(43087)
- 大学(38512)
- 学学(35951)
- 农业(34109)
- 技术(30650)
- 业经(26581)
- 经济研究(24176)
- 财经(23453)
- 经(20009)
- 问题(19348)
- 图书(18837)
- 科技(18405)
- 业(17967)
- 理论(17156)
- 技术经济(17084)
- 现代(15832)
- 实践(15761)
- 践(15761)
- 商业(15487)
共检索到519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俞岚
我国绿色金融理论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创新相对滞后。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和深度,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融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大力推动绿色融资创新的先决条件,在于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同时,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气候融资的国际间合作。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气候融资 碳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孝武 宗树旺 林永康
文章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算2005—2018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arkov链方法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较为稳定,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且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第三,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军 李艳姗 朱为利
本文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以数字金融为门槛搭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创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二者及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及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交乘项在样本期内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第二,不同数字金融水平下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三,长期内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均会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动效应逐渐放缓;第四,异质性分析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二,要推动绿色创新政策体制建设,优化绿色创新引领机制,促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效应释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习平 马丽君
基于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采用Moran’s I指数探究空间溢出效应,并建立空间Tobit模型实证研究金融发展、投资水平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总体样本估计表明,金融发展和投资水平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分样本估计表明,金融发展在特大及超大城市、大城市样本中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样本中显著为负。金融发展水平和投资率具有交互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能够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减弱外延型高投资对绿色创新效率的负面冲击。外延型的高投资扩张会对相邻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带来负的外部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玉林 周亚虹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绿色经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于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本文研究了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分专利类型研究发现现阶段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没有显著影响,对企业绿色非发明专利的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绿色创新还处在初期,欠缺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本文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企业创新在不同企业类型、地区存在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活动,本文还发现企业的绿色专利创新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本文为厘清绿色金融对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作用与路径提供线索,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畅 王湛 刘嘉琦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协调高效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时序立体数据因子分析法,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8—2018年全国统计数据构建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试图从宏观角度探究这一时期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8—2018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长期处于拮抗耦合状态,而绿色金融长期发展滞后是制约两系统耦合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绿色金融长期滞后的关键所在。据此,提出要优化绿色金融结构、加强绿色风险控制、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多管齐下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推动两系统协调优质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倪全宏
2015年入冬以来,我国多次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再次敲响了环境污染的警钟,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绿色金融把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到金融部门投融资决策中,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向绿色产业聚集,从而支持绿色经济稳健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创新绿色金融、拉动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是加快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从宏观上看,我国绿色金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可仪
选取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相关指标数据,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金融发展水平,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最后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区域绿色科技创新支撑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得出:我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呈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阶梯状排布。金融发展有效支持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且东部地区支撑效应更为显著。金融规模的扩大能够通过资金融通机制发挥主要作用,此外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通过风险分散、信息传递和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对此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建立协同的金融发展环境。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绿色科技创新效率 影响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可仪
选取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相关指标数据,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金融发展水平,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最后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区域绿色科技创新支撑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得出:我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呈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阶梯状排布。金融发展有效支持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且东部地区支撑效应更为显著。金融规模的扩大能够通过资金融通机制发挥主要作用,此外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通过风险分散、信息传递和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对此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建立协同的金融发展环境。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绿色科技创新效率 影响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翀
文章选取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更高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程度,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专利产出。从企业融资成本角度出发,文章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基于行业属性差异检验发现,对于重污染行业而言,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文章从金融支持视角为企业绿色创新决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丰富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文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晓龙 蔡云龙 张帅
当前,社会各界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数字金融发展为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利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绿色融资成本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改善环境质量;绿色融资成本与绿色技术创新是其重要的传导机制,即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降低绿色融资成本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改善环境质量;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基于绿色融资成本与绿色技术创新的门限效应,当绿色融资成本越低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时,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越强。分区域和分维度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相比于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承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本文构建内生绿色创新的流通经济发展路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我国2013-2021年30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考察绿色创新的中介传导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内生绿色创新的方程组模型存在最优解,即绿色金融发展通过绿色创新拓展了流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促进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0.9924%,该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更加显著;绿色创新在绿色金融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中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介传导机制,该结果在差分GMM回归中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异质性不明显,但绿色创新存在自东向西递减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结论为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数字绿色金融发展以及阶段性、重点性的引导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创新 流通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蕾 文秀
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措施,其本质是引导企业积极低碳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选取2010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产业类别切入,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后,对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助于提高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效率,并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扩大企业可获资金规模和优化资金配置结构是该试点政策发挥提高企业发展效率的主要途径。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转化两阶段来看,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于不同技术资源禀赋的企业会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数据,并且对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