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6)
- 2023(15506)
- 2022(12703)
- 2021(11125)
- 2020(9230)
- 2019(20617)
- 2018(19829)
- 2017(38573)
- 2016(20505)
- 2015(22578)
- 2014(22109)
- 2013(21916)
- 2012(20468)
- 2011(18660)
- 2010(18807)
- 2009(17880)
- 2008(16559)
- 2007(14904)
- 2006(13367)
- 2005(12254)
- 学科
- 济(105720)
- 经济(105589)
- 管理(67511)
- 业(60765)
- 企(50541)
- 企业(50541)
- 方法(41215)
- 数学(37310)
- 数学方法(37117)
- 中国(28700)
- 融(28536)
- 金融(28534)
- 财(27968)
- 银(26357)
- 银行(26318)
- 行(25350)
- 地方(23774)
- 制(23655)
- 农(22607)
- 业经(21382)
- 环境(19090)
- 学(18652)
- 务(17680)
- 财务(17649)
- 财务管理(17615)
- 企业财务(16902)
- 贸(16778)
- 贸易(16766)
- 体(16387)
- 易(16287)
- 机构
- 大学(298753)
- 学院(298559)
- 济(140143)
- 经济(137708)
- 管理(113198)
- 研究(102561)
- 理学(97700)
- 理学院(96744)
- 管理学(95407)
- 管理学院(94882)
- 中国(83463)
- 财(66171)
- 京(60086)
- 科学(57987)
- 财经(52660)
- 农(50552)
- 所(50541)
- 中心(48179)
- 经(47834)
- 经济学(46385)
- 研究所(45582)
- 江(44158)
- 业大(43755)
- 经济学院(41808)
- 农业(39529)
- 财经大学(39277)
- 北京(37279)
- 院(36661)
- 州(34586)
- 范(33228)
- 基金
- 项目(199238)
- 科学(158104)
- 基金(149085)
- 研究(141370)
- 家(130482)
- 国家(129462)
- 科学基金(111677)
- 社会(96808)
- 社会科(92270)
- 社会科学(92246)
- 基金项目(78604)
- 省(77061)
- 自然(70664)
- 自然科(69054)
- 自然科学(69035)
- 自然科学基金(67861)
- 划(64070)
- 教育(63536)
- 资助(60516)
- 编号(52638)
- 重点(45139)
- 部(44805)
- 发(43712)
- 创(42286)
- 成果(41993)
- 国家社会(41952)
- 制(41233)
- 创新(39800)
- 教育部(39232)
- 科研(38350)
- 期刊
- 济(154264)
- 经济(154264)
- 研究(90928)
- 中国(56310)
- 财(52066)
- 学报(48387)
- 农(45508)
- 融(44016)
- 金融(44016)
- 科学(42747)
- 管理(42560)
- 大学(37303)
- 学学(36039)
- 农业(29120)
- 财经(28223)
- 经济研究(26998)
- 经(24246)
- 技术(23007)
- 业经(22346)
- 问题(19779)
- 教育(18862)
- 贸(16081)
- 技术经济(15818)
- 业(14734)
- 统计(14505)
- 国际(14069)
- 理论(13965)
- 商业(13922)
- 世界(13760)
- 策(13578)
共检索到451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希宇
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体两面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需要充分运用和协同推进这两个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内生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反之亦然;第二,绿色金融跨地区对其他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邻近地区低碳经济转型也对本地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冲击;第三,邻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给本地低碳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而邻近地区的低碳经济规模的扩大亦对本地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正面助推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应持续研究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强化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第二,应树立绿色金融发展全局战略思维,构建互利共生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第三,要及时解决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四,加快培育低碳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共享机制,不断推动低碳经济走向更高水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桢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区域异质性方面,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9.13%和14.12%。最后为实现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郑丽 朱小能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阶段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并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菁靖 雷玉桃
立足于微观视角,深入探究碳交易影响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背后技术进步机制,将碳交易引入政企演化博弈理论模型,剖析碳交易对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明确碳交易驱动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进步机制,并利用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和所在地区数据,在准自然实验框架下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1)碳交易可以释放创新收益激励效应促进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2)要素生产技术进步、降污减排技术进步和能源利用技术进步是制造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三大技术进步机制,机制识别揭示,碳交易主要通过后两种机制发挥效力;(3)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助于增强碳交易的技术进步机制效应,但是加大政府补贴不利于其发挥机制作用。据此,政府在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时,应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和激励作用,打通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机制途径,同时对制造企业增加事前绿色创新补贴,制定灵活且有针对性的补贴计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希宇
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体两面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需要充分运用和协同推进这两个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30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内生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反之亦然;第二,绿色金融跨地区对其他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邻近地区低碳经济转型也对本地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冲击;第三,邻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给本地低碳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而邻近地区的低碳经济规模的扩大亦对本地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正面助推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应持续研究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强化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第二,应树立绿色金融发展全局战略思维,构建互利共生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第三,要及时解决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四,加快培育低碳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共享机制,不断推动低碳经济走向更高水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苏 赵军 达潭枫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方法测度了2007—2020年我国省级绿色金融指数和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并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生态化促进了工业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区域、时期和政策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拓展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绿色金融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云 洪程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飞 石铭 罗曼 苏雅
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是攻克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困境、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关键路径。经研究发现,在观察期内,绿色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揭示,绿色金融在民营、外资及接受本土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以及历史更悠久的企业中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绿色管理创新、能源体现式技术进步以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间接影响企业能源效率,且环境规制的存在对该效应起到强化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得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有助于提高试点地区内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但该政策成效及持续性在区域间表现出显著差异。鉴于此,为提升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应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建立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长效激励机制,同时,政策制定需充分考虑企业和区域的特征差异,以增强绿色金融政策的靶向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雪林 唐青生
为促进中国农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走低碳环保之路,亟需降低农村碳排放强度。文章构建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碳排放强度的基础理论模型,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碳排放强度呈现出倒U型的影响关系。运用中国26个省份2001~2017年的数据,在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维度上分别通过面板模型验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农村金融规模中的信贷规模和储蓄规模对农村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农村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负向;农村金融总体规模对农村碳排放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应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加强农村技术升级和深化研发创新,以促进农村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关键词:
DEA 减排意愿 波特假说 双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关键词:
DEA 减排意愿 波特假说 双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梦渊 李豫新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黄河流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别测算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而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经过稳健性检验及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助推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赋能黄河流域绿色转型发展。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城市地理区位、行政级别、资源禀赋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效率 黄河流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