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7)
2023(10814)
2022(8782)
2021(7777)
2020(6217)
2019(13619)
2018(13477)
2017(25222)
2016(13395)
2015(14598)
2014(14036)
2013(13230)
2012(11921)
2011(10504)
2010(10703)
2009(9924)
2008(8627)
2007(7789)
2006(6923)
2005(6262)
作者
(36218)
(29753)
(29740)
(28163)
(18575)
(14201)
(13489)
(11477)
(11370)
(10613)
(10113)
(10022)
(9409)
(9381)
(9283)
(9222)
(8914)
(8834)
(8663)
(8438)
(7364)
(7280)
(7197)
(6839)
(6828)
(6616)
(6606)
(6598)
(6058)
(6043)
学科
管理(42611)
(42406)
经济(42347)
(34845)
(29830)
企业(29830)
(27416)
金融(27408)
(25103)
银行(25076)
(24263)
中国(20363)
(16470)
(15810)
方法(14046)
环境(13921)
(13255)
业经(11984)
数学(11926)
数学方法(11772)
(11588)
财务(11550)
财务管理(11523)
地方(11244)
中国金融(11212)
(11099)
(11001)
企业财务(10974)
理论(9051)
农业(8916)
机构
学院(170498)
大学(165266)
(65276)
经济(63632)
管理(60589)
研究(56494)
中国(52490)
理学(50465)
理学院(49978)
管理学(48996)
管理学院(48715)
(35078)
科学(34091)
(34086)
(29769)
中心(29279)
(28201)
财经(26882)
(26802)
研究所(25277)
业大(25047)
(24288)
农业(23195)
(22272)
(21791)
(21465)
北京(21211)
银行(20886)
(20415)
经济学(20269)
基金
项目(114516)
科学(88826)
研究(85952)
基金(80599)
(70607)
国家(69985)
科学基金(59570)
社会(53501)
社会科(50786)
社会科学(50778)
(47582)
基金项目(41942)
(39084)
教育(38427)
自然(37230)
自然科(36296)
自然科学(36284)
自然科学基金(35601)
编号(35560)
资助(31978)
成果(28623)
重点(26343)
(25849)
课题(25391)
(24945)
(23495)
创新(23391)
项目编号(22313)
(22301)
科研(22266)
期刊
(73938)
经济(73938)
研究(49969)
中国(37900)
(35708)
金融(35708)
(29216)
学报(28182)
(28066)
科学(23907)
管理(22288)
大学(21068)
学学(20244)
教育(19252)
农业(18028)
技术(13951)
业经(13706)
财经(13119)
经济研究(12155)
(11137)
(8963)
财会(8770)
(8628)
问题(8493)
理论(8410)
实践(7682)
(7682)
科技(7661)
会计(7577)
商业(7365)
共检索到268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博文  
《巴黎协定》后,在中国的倡议下,二十国集团(G20)设立了绿色金融中心,推动绿色金融的自愿原则。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碳资产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标的资产,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减排,还能通过碳资产的质押融资模式为企业开辟清洁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我国碳资产质押融资尚处初期,立法上可以从明确碳资产的可质押地位、制定配额交易下质押融资的法律制度、控制碳价波动风险以及加强质押融资交易平台法制化建设等拓展配额业务头寸,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博文  
《巴黎协定》后,在中国的倡议下,二十国集团(G20)设立了绿色金融中心,推动绿色金融的自愿原则。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碳资产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标的资产,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减排,还能通过碳资产的质押融资模式为企业开辟清洁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我国碳资产质押融资尚处初期,立法上可以从明确碳资产的可质押地位、制定配额交易下质押融资的法律制度、控制碳价波动风险以及加强质押融资交易平台法制化建设等拓展配额业务头寸,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遥  任玉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中国于2020年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也将催生巨大的绿色投融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的作用有待更进一步发挥。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出发,并通过进一步阐述绿色金融的国际进展,形成绿色金融发展三阶段的特点分析,明确当前《巴黎协定》已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此全球宏观大背景下,立足“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传统发展方式与新兴发展力量的影响,结合对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及市场定价方面的主要功能的分析,从政策、市场、生态融合发展等角度分析了要实现“双碳”目标,将对绿色金融发展所提出地更高需求;并在对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后,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作用空间及深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政策、市场、配套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对未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以绿色金融助力中国“双碳”目标按期实现提供支持。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杨博文  
《巴黎协定》开启了"五年评审+国家自主贡献"的全新模式,各国针对减排的资金安排也出现了变化。气候融资视角下的碳金融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与资金融通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方式,它不仅具有以碳配额作为新型标的资产融资的特殊性,而且在交易上也具有复杂性。为保障后巴黎时代以气候融资为主的碳金融业务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完善和创新国际碳金融法律制度。中国已于2017年12月统一了全国碳交易市场,并在国际气候融资领域有较多的融资渠道,但在碳金融的机构设置、碳金融产品和碳金融服务等方面还缺少法律规制。因此,在借鉴国际碳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气候融资视角下碳金融法律制度,对保障中国统一的碳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骏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结构是导致我国严重污染和大量碳排放的经济学原因。为此,必须改变污染性的经济结构,而改变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是改变投资结构,增加绿色投资。应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建立绿色担保机制、构建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等12种渠道,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可得性,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及其融资可得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1.促进经济转型和优化金融结构。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2010)。"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强调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孟哲  唐羽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银行、投资者、保险机构和金融中介组成的金融体系,是全球80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和300万亿美元金融资产的坚实基础。本文为联合国环境署2014~2016年阶段研究成果,回顾了全球金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及发展,重点是金融和资本市场如何对普惠绿色经济产生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管晓明  
2016年是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元年,在政府推动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中国绿色金融取得快速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从无到有、在探索和实践中日趋丰富和完善,已建立起涵盖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产品服务体系、绿色标准体系、国际合作体系、能力建设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内的绿色金融有机体系。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和相关标准的制定者,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建强  赵大伟  
我国正在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旨在支持和推动绿色投融资,加速经济向绿色转型。那么,我国打造绿色金融体系路在何方?长远来看,深刻理解、有效识别以及高效推动绿色金融是深入构建和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必经之路。也正因此,近期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不仅是对我国前期绿色金融实践的总结,而且也指明了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路径。可以集中概括为三个问题:如何定义绿色金融、如何识别绿色金融以及如何发展绿色金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管晓明  
2016年是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元年,在政府推动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中国绿色金融取得快速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从无到有、在探索和实践中日趋丰富和完善,已建立起涵盖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产品服务体系、绿色标准体系、国际合作体系、能力建设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内的绿色金融有机体系。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和相关标准的制定者,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绿色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健全和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论文认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可包括健全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论文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近期来看,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优化宏观政策环境与构造和完善微观经济基础两个方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骏  
中国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启动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缓解环境问题对财政的压力,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为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必须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绿色投资,强化消费者的绿色环保和消费意识。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兰  郭熙保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之一,绿色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金融的国际引领作用增强。但对照“双碳”目标,目前绿色金融体系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绿色金融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不足,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低,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强化。建议加强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从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适度超前培育关键要素、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培育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骏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结构是导致我国严重污染和大量碳排放的经济学原因。为此,必须改变污染性的经济结构,而改变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是改变投资结构,增加绿色投资。应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建立绿色担保机制、构建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等12种渠道,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可得性,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及其融资可得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孟哲  唐羽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银行、投资者、保险机构和金融中介组成的金融体系,是全球80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和300万亿美元金融资产的坚实基础。本文为联合国环境署20142016年阶段研究成果,回顾了全球金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及发展,重点是金融和资本市场如何对普惠绿色经济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