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42)
2023(18466)
2022(15613)
2021(14854)
2020(12358)
2019(28693)
2018(27881)
2017(53687)
2016(28143)
2015(31618)
2014(31271)
2013(30919)
2012(28343)
2011(25389)
2010(25029)
2009(23418)
2008(22141)
2007(19106)
2006(16592)
2005(14683)
作者
(78555)
(65150)
(64465)
(61521)
(41444)
(31072)
(29685)
(25533)
(25050)
(23083)
(22315)
(22084)
(20539)
(20436)
(20242)
(20058)
(19464)
(18826)
(18672)
(18620)
(15889)
(15818)
(15733)
(14813)
(14571)
(14540)
(14366)
(14112)
(12967)
(12741)
学科
(109740)
经济(109618)
管理(80475)
(79128)
(64275)
企业(64275)
方法(52855)
数学(46809)
数学方法(46246)
中国(37128)
(35288)
银行(35141)
(33476)
(32134)
金融(32132)
(30557)
(28847)
(28247)
业经(24585)
(22581)
贸易(22561)
(21958)
(21512)
地方(21448)
(20519)
财务(20443)
财务管理(20400)
农业(19606)
企业财务(19413)
理论(18543)
机构
大学(390839)
学院(387569)
(162559)
经济(159277)
管理(156376)
理学(134809)
理学院(133445)
管理学(131152)
管理学院(130476)
研究(128357)
中国(111581)
(82500)
(76508)
科学(75757)
(61950)
中心(61926)
财经(61744)
(59183)
研究所(56606)
(56480)
业大(54931)
(54318)
北京(52579)
经济学(50882)
(47928)
师范(47408)
(46855)
财经大学(46614)
农业(46380)
经济学院(46125)
基金
项目(268583)
科学(212205)
基金(198154)
研究(196423)
(171883)
国家(170505)
科学基金(147923)
社会(125941)
社会科(119598)
社会科学(119569)
基金项目(104609)
(101345)
自然(95940)
自然科(93674)
自然科学(93648)
自然科学基金(91980)
教育(89804)
(85735)
资助(82368)
编号(78406)
成果(62438)
(60211)
重点(59578)
(56192)
(55929)
课题(53118)
国家社会(52939)
教育部(52377)
创新(52327)
科研(51615)
期刊
(166645)
经济(166645)
研究(118947)
中国(72997)
(58650)
金融(58650)
(58089)
学报(57921)
管理(57106)
科学(54333)
(52798)
大学(45229)
学学(42804)
教育(36912)
农业(35027)
技术(33849)
财经(30279)
经济研究(27679)
(25839)
业经(25711)
问题(21187)
理论(19984)
(18600)
(18306)
实践(18125)
(18125)
技术经济(17991)
图书(17325)
科技(17268)
国际(17064)
共检索到575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传林  闫永生  
基于中国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5~2017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增加其破产概率,但是,基于动态性检验可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滞后的正效应;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政治级别越高的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大;相对于非上市银行,上市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农村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琳  王宝东  廉永辉  
在经济绿色转型和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发展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7—2019年我国47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绿色信贷占比能够降低银行未来的风险承担水平,且绿色信贷的风险降低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大。考察作用机制发现,绿色信贷的风险降低效应是由于绿色信贷降低了银行的杠杆风险和资产组合风险。进一步分解资产组合风险发现,绿色信贷一方面提升了银行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降低了银行资产收益波动率。研究还发现,绿色信贷能够同时降低商业银行的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研究对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可  吴青  李计  
以中国34家2003—2016年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Fintech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Fintech发展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2)非系统性重要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较为出色。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可  吴青  李计  
以中国34家2003—2016年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Fintech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Fintech发展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2)非系统性重要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较为出色。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顾海峰  杨立翔  
本文选取2007-2016年107家中资银行年度面板数据,研究了互联网金融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表现为边际递增的单门限效应,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风险承担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反应越敏感;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存在功能性差异,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与支付清算功能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风险管理与资源配置功能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调控差异显著,同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控,数量型工具产生加剧效应,价格型工具发挥抑制作用,且数量型工具调控力度更强;银行风险承担的顺周期特征显著,在支付清算功能主导下更易受经济增长驱动,在资源配置功能主导下更易受货币政策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宏涛  曹文成  王一鸣  
基于2008—2020年中国174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机理、效应与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显著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在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较高、市场势力较强、业务经营范围较广的银行中影响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绿色信贷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是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改变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盈利”渠道,以及通过提高总体违约风险和资产风险承担能力的“风险”渠道达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越高,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相应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高绿色信贷占比,对于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是一个同时颇具宏观与微观价值的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严丹良   张桂玲   郭飞  
本文基于中国衍生品监管制度和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特征探讨金融衍生工具使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显著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水平,且利率衍生工具和外汇衍生工具发挥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商业银行使用衍生工具通过降低净利息收益波动和不良贷款率减少银行风险,说明使用衍生工具能有效对冲利率风险与外汇风险,开展代客衍生品业务能获取更多客户信息,降低信用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越高,使用衍生工具降低银行风险的作用越显著;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冲击下,使用衍生工具的商业银行相对于未使用衍生工具的银行表现出更好的经营稳定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商业银行衍生工具使用及风险管理相关文献,为明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衍生品业务作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高航   高惺惟   王天琪   田容至  
商业银行支持绿色发展和防范风险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64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政策效应存在3年的滞后性;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削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但对非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明显;增加绿色信贷份额可以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及创新性,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孟飞  蒋维  
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现实出发构建金融科技约束下异质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局部均衡模型,从理论层面剖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倾向的影响机理;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测算得到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2017年中国13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就金融科技对银行业风险承担的整体及其异质性影响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即早期金融科技发展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但随着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发展成熟,在后期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转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2)面对金融科技的冲击,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响应具有异质性,相对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大中型银行的响应相对更为稳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品  沈悦  
通过构建植入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模型,本文剖释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文本挖掘法"合成的互联网金融指数,结合2003—2013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加剧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且该效应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表现具有异质性,相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而言,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响应更为稳健与审慎。因此,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风险外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吴滨阳  
数字金融是信息技术、数据协作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业态。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科技赋能下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基于2012-2018年中国8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代理变量,研究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收敛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金融的反应更加敏感,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则更加审慎,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收敛作用最大。数字金融缓解了长尾客户缺乏抵押和征信不足的痛点问题,提高了中小银行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使其信贷决策更加科学。最后提出关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来看,货币政策并非中性,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其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促进经济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史欠欠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绿色信贷对非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力度更大。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提高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度及绿色声誉渠道来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绿色信贷—社会责任/绿色声誉—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货币政策对绿色信贷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银行业竞争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业竞争加剧会减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薛骊阳  
笔者从市场竞争与商业银行组建消费金融公司两个角度,构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出两条相反的影响渠道,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与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飞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分流了固有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破产风险;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的风控技术变革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的组建并不能降低整体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体来看,规模越大的银行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但区域性商业银行成为组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体,扩大了业务规模,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从而降低了风险承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旭霞   李双建  
准确量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基于2007-2022年中国37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方法,本文实证测度了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的叠加作用最终导致银行实际风险承担高于前沿风险承担24.63%,即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状况。通过细分样本分析发现,样本期间银行一直处于过度风险承担状态,且表现出较强的类型及规模异质性,即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小规模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相对较高。本文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程度加剧会显著增加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支持“竞争-脆弱性”假说;金融创新能够削弱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验证了“金融创新促进论”假说。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评判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状况,且对于当前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