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4)
2023(6027)
2022(4658)
2021(3995)
2020(3113)
2019(6987)
2018(6289)
2017(12454)
2016(6033)
2015(6467)
2014(6055)
2013(6009)
2012(5515)
2011(4929)
2010(5095)
2009(5153)
2008(3914)
2007(3475)
2006(3147)
2005(2953)
作者
(16470)
(13780)
(13621)
(12931)
(8460)
(6552)
(6086)
(5349)
(5180)
(4832)
(4633)
(4507)
(4390)
(4351)
(4296)
(4144)
(4024)
(4024)
(3903)
(3701)
(3289)
(3288)
(3179)
(3127)
(3059)
(3048)
(2993)
(2770)
(2754)
(2745)
学科
(26133)
经济(26113)
(24580)
金融(24580)
(21426)
银行(21422)
(20888)
(20655)
管理(19774)
(17452)
企业(17452)
中国(14860)
中国金融(10946)
方法(10888)
数学(9990)
数学方法(9916)
(9703)
(8708)
地方(7705)
业经(7349)
(7090)
(6912)
财务(6898)
财务管理(6893)
企业财务(6683)
环境(6363)
农业(5413)
(5401)
(5180)
贸易(5172)
机构
学院(84815)
大学(82918)
(41709)
经济(40981)
管理(33002)
理学(28704)
理学院(28497)
管理学(28114)
管理学院(27980)
中国(27563)
研究(26152)
(20569)
财经(16901)
(16048)
金融(15771)
(15449)
(15225)
经济学(15182)
(15135)
中心(14879)
银行(14642)
经济学院(14039)
(13746)
科学(13269)
财经大学(12978)
(12165)
人民(11831)
(11772)
(11589)
业大(10909)
基金
项目(59647)
科学(48285)
基金(45603)
研究(43711)
(39005)
国家(38673)
科学基金(34602)
社会(31365)
社会科(30191)
社会科学(30182)
基金项目(24066)
(23491)
自然(20754)
自然科(20355)
自然科学(20353)
自然科学基金(19995)
(18687)
教育(18609)
资助(18066)
编号(16048)
国家社会(14222)
(13764)
(13726)
重点(13271)
(13001)
创新(12891)
(12384)
成果(11827)
人文(11791)
教育部(11738)
期刊
(39752)
经济(39752)
(26900)
金融(26900)
研究(26047)
(15354)
中国(14098)
管理(11487)
学报(11461)
(11282)
科学(10410)
大学(9231)
学学(9129)
财经(8655)
经济研究(7387)
(7385)
农业(6692)
业经(6396)
技术(5745)
问题(4998)
理论(4831)
中国金融(4708)
实践(4301)
(4301)
(4292)
国际(4227)
商业(4168)
(4023)
技术经济(3978)
统计(3960)
共检索到126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康雯  吴云霞  
绿色企业的融资约束既有外部环境不均衡,亦有内部因素使然。文章构建均衡模型分析引致绿色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企业的资产规模、市场利率以及运营收益都会对其融资约束环境造成影响。绿色金融能够有效缓解绿色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其反融资约束主要通过门槛效应、资本效应和技术效应三大效应路径来实现。同时构建一般静态模型验证了三大效应能够促进绿色企业增量投入的边际成本递减,从而有效实现绿色金融的反融资约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露元  
我国流通产业覆盖领域广、社会影响大,推动其转型升级对实现经济新常态至关重要。作为金融创新的体现,绿色金融可以为流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因此,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流通企业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绿色金融与融资约束对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与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关系,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有效缓解流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而为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结论反映了我国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减少流通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晶  
本文以2008—2017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融资约束、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间存在显著正向关;融资约束与绿色并购间存在显著负向关;融资约束具有削弱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间关系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芳  
在我国的民营上市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融资约束问题,而良好的商业信用与一定程度的金融关联对企业的融资约束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择2012-210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中的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金融关联与商业信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形式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通过建立金融关联可以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企业通过构建良好的商业信用可以有效缓解融资约束;金融关联削弱了商业信用与融资约束之间的相关性,其中,银行关联对商业信用与融资约束之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芳  
在我国的民营上市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融资约束问题,而良好的商业信用与一定程度的金融关联对企业的融资约束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择2012-210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中的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金融关联与商业信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形式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通过建立金融关联可以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企业通过构建良好的商业信用可以有效缓解融资约束;金融关联削弱了商业信用与融资约束之间的相关性,其中,银行关联对商业信用与融资约束之间的调节效应更显著。最后,针对得出的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个层面提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翠红  
文章聚焦企业绿色创新的融资障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9年的绿色专利数据和微观财务数据,实证分析融资约束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补贴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抑制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因素,这一抑制作用较一般创新活动更为严重,政府补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针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绿色发明专利、能源资源效率型专利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政府补贴则主要缓解融资约束对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外部性降低型专利的抑制作用。此外,政府补贴对异质性企业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政府补贴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民营企业、大规模企业、低R&D投入企业的抑制效应,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产出的提高。政府补贴的调节效应在行业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熊云飚   代宇杰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基于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视角,采用2010~2021年省级层面营商环境指数与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匹配,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使用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因绿色专利类别、企业产权、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表明,营商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各地区应着力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缓解融资约束,制定绿色发展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运吉  刘冰冰  
随着现代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经济高质量发展已刻不容缓,企业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等理论实证研究2010—202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在此过程中融资约束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从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文章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探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孟科学   孙苗欣   魏霄  
绿色融资期限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绿色投资以及企业的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绿色项目投融资期限较长、风险较大且国内绿色项目融资中债务资金占比较大的事实出发,构建企业绿色债务融资三期模型,分析企业绿色债务期限决策与绿色资金市场和信息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绿色债务资金束紧和信息非对称对企业绿色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债务的再融资风险与长期债务成本水平是影响绿色融资期限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绿色债务融资期限决策受到企业管理者权衡私人收益与损失的重要影响,企业绿色项目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融资约束缓解有助于企业绿色债务融资期限延长。企业绿色项目的自融规模、项目风险、内部激励、管理成本等因素变化也与企业绿色债务融资期限决策关系密切。据此,金融机构应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企业应着力改善绿色项目信息披露质量,政府应构建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一丹  
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税收政策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与机制。研究发现,税收政策对企业绿色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路径上,融资约束起到中介作用。此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税收政策对国有企业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发展促进作用更强,且税收政策对执法刚性强地区的企业绿色发展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艳萍   李清莹  
基于TOE框架对绿色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我国2021年90家创业板绿色企业为数据样本进行整合分析,选取绿色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成长性、融资结构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5个前因条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绿色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5个前因条件单独作用时均无法构成绿色企业高融资约束;存在3条造成绿色企业高融资约束的路径,即“债权融资结构-融资环境缺失”型、“绿色创新能力弱-融资环境缺失”型和“绿色创新能力弱-债权融资结构”型;存在3条缓解绿色企业融资约束的路径,即“数字化转型程度高-股权融资结构”型、“绿色创新能力强-股权融资结构”型和“绿色创新能力强-融资环境支撑”型。研究结论为解决绿色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晓燕  苑改霞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融合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可以为流通企业绿色发展提供融资支持,进而推动流通产业绿色化转型。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流通产业绿色化转型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翟华云  刘易斯  
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提升,并且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现金流较为缺乏的企业、环境管制力度较大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持续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完善数字金融配套体系建设,实行差异化数字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许林  林思宜  钱淑芳  
"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绿色低碳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221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异质性视角研究了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技术创新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分析了二者的交互效应。实证结果发现:(1)环境信息披露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缓释效应在民营企业、非重污染、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中尤为显著;(2)绿色技术创新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且缓释效应不受企业产权性质、环保属性、行业竞争程度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的限制;(3)考虑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交互效应时,发现企业的融资约束缓释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强化;(4)从外源融资渠道看,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技术创新主要通过增加信贷融资来缓解融资约束,但交互效应反而抑制了信贷融资。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技术创新角度为企业提供了缓解融资约束的新思路与经验证据,有利于激发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正猛   赵雅淇  
供应链数字化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其对企业环境表现的潜在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以2013—2021年中国1 64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显著改善了企业的环境绩效,供应链数字化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途径;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和处于环境规制较强区域的企业效果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加快数字化基础建设,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多层次需求;高度重视供应链数字化的绿色效应,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新引擎;完善相关环境规制,构建数字经济下企业前瞻性环境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