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6)
2023(13061)
2022(10820)
2021(9692)
2020(7833)
2019(17481)
2018(16871)
2017(31569)
2016(16322)
2015(17900)
2014(17524)
2013(17303)
2012(16585)
2011(15192)
2010(15916)
2009(15108)
2008(13907)
2007(12685)
2006(11685)
2005(11037)
作者
(46638)
(38802)
(38613)
(36474)
(24898)
(18435)
(17355)
(14873)
(14779)
(13912)
(13460)
(12926)
(12558)
(12458)
(12113)
(12085)
(11420)
(11156)
(11136)
(10679)
(9930)
(9487)
(9285)
(9030)
(8909)
(8723)
(8549)
(8522)
(7810)
(7647)
学科
(87939)
经济(87879)
(51534)
管理(51458)
(42187)
企业(42187)
中国(30787)
地方(27756)
(26845)
金融(26845)
(24810)
银行(24793)
(24182)
方法(24026)
(20633)
业经(20490)
数学(20268)
数学方法(20130)
技术(18875)
(17439)
(17109)
地方经济(16104)
农业(14635)
(14412)
技术管理(13169)
(13016)
环境(12801)
(12730)
贸易(12710)
(12118)
机构
学院(235529)
大学(230782)
(110685)
经济(108532)
管理(87568)
研究(86328)
理学(73250)
理学院(72461)
管理学(71546)
中国(71414)
管理学院(71097)
(49892)
(48971)
科学(47401)
(42769)
中心(39964)
财经(38388)
研究所(38035)
(37713)
经济学(35142)
(34572)
(34254)
北京(31971)
经济学院(31204)
(31050)
(30896)
(30618)
师范(30341)
业大(29069)
财经大学(28159)
基金
项目(145900)
科学(116348)
研究(112243)
基金(103590)
(88417)
国家(87604)
科学基金(76192)
社会(74214)
社会科(70704)
社会科学(70687)
(60229)
基金项目(54050)
教育(50353)
(48309)
自然(44737)
编号(44349)
自然科(43752)
自然科学(43745)
自然科学基金(42982)
资助(41163)
(38596)
(36450)
成果(36121)
重点(33399)
创新(33159)
课题(32824)
发展(32179)
(31654)
(31179)
国家社会(30948)
期刊
(137628)
经济(137628)
研究(82342)
中国(57210)
(39084)
金融(39084)
管理(37976)
(37690)
(33077)
科学(29557)
学报(29049)
教育(28396)
经济研究(23747)
大学(23188)
技术(22983)
业经(22505)
农业(21861)
学学(21757)
财经(20028)
(17483)
问题(16543)
技术经济(14466)
商业(13055)
(12788)
科技(12394)
世界(12335)
国际(12043)
(11979)
(11414)
论坛(11414)
共检索到391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承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本文构建内生绿色创新的流通经济发展路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我国2013-2021年30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考察绿色创新的中介传导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内生绿色创新的方程组模型存在最优解,即绿色金融发展通过绿色创新拓展了流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促进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0.9924%,该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更加显著;绿色创新在绿色金融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中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介传导机制,该结果在差分GMM回归中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异质性不明显,但绿色创新存在自东向西递减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结论为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数字绿色金融发展以及阶段性、重点性的引导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军  李艳姗  朱为利  
本文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以数字金融为门槛搭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创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二者及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及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交乘项在样本期内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第二,不同数字金融水平下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三,长期内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均会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动效应逐渐放缓;第四,异质性分析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二,要推动绿色创新政策体制建设,优化绿色创新引领机制,促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效应释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壮   林栋  
本文研究了“双碳”目标下物流业绿色转型对商贸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重点考察了物流业绿色转型的总体效应与门槛特征。结果发现:从线性层面来看,物流业绿色转型显著抑制了商贸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非线性的角度来看,物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符合“U”型曲线规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居民收入低于第一门槛值时,物流业绿色转型并不利于商贸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当居民收入大于第一门槛值时,物流业绿色转型所表现出的经济动能逐渐显现,并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明显的增强趋势。因此,在促进物流业的绿色技术革新的同时,要立足于地方实际,逐步推进物流业绿色转型,坚持适度原则,促进物流业与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木西   肖宇博  
基于2014—2021年城市相关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非试验区城市,试验区政策的推行可以提升试验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且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正效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试验区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和不同行政等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试验区政策通过资本产出效应和绿色要素替代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益更大化为指引,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扩容试验区和推广相关政策,可优先选择资源型城市和低级别城市进行扩容或推广相关政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施行区域差异化引导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自敏  李娟  申颢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提供了理论与经验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净   刘玮   王俊然  
基于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GMM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消费水平、信贷配置效率和绿色持续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在此基础上,从提高绿色消费水平、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绿色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刚  
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持续增大,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绿色金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在产业结构升级约束下,存在单门槛非线性影响;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中国应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绿色工艺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郎立魁   郏聚宝   王丰效  
为分析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基于2012—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从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选取代表绿色技术创新的系统性指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领域选取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分别计算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的综合得分,基于综合得分构建VAR模型并对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表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二者存在同步增长趋势;绿色技术创新进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效应一直为正向效应影响,且短期影响强度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旭霞  雷汉云  王珊珊  
当前重点关注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但很少关注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共同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章以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在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在技术创新调节变量的作用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是提高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核心助推力量,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引入技术创新这一中间调节变量的作用后,技术创新能够在环境规制提高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层面上起显著的补充作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时间层面上的“路径依赖效应”以及空间层面上的“溢出效应”,且时间上的“累加效应”比“空间溢出效应”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华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在企业这一经济主体层面实现创新与绿色发展的高度契合,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本文从创新和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协同出发,梳理了企业绿色创新架构,提炼出企业绿色创新的后果主义、契约主义、行动主义、德性主义和认知主义五种进路,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优化制度设计、规范治理架构、激发企业家精神、营造伦理氛围和注重心理机制建设五种对策建议,以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进路融合,发挥企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峰  程亚欣  
绿色金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发展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界定绿色金融的内涵,明确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绿色金融通过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资金,推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产业节能减排、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基于此,提出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建立统一标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监管机制,构建科学的约束与激励举措;构建统一交易平台,打通合作壁垒,寻求长足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芳梅  裴潇  叶云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9的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保护、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地理矩阵条件下,环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显著负向溢出效应;绿色金融促进了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保护、绿色金融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为此,应当强化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政策的严格性,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强化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政策的统一性,提升基础产业现代化水平;强化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政策的针对性,提升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代敏  施晓燕  
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是引导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基础。本文运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从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证券、碳金融等多个维度定量评价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详细考察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效应与特征。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二者呈非线性关系,存在门限效应。具体而言,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小,且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大多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处于门限值之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构建绿色金融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也为有重点、分阶段、分区域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炳军  曹斌  周方  
构建创新生态共生系统对转型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框架,测度了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以及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产生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呈现“显著抑制—显著促进”的演变过程;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效应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东部及污染程度低的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小婷   李敏  
文章选取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赋能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可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继而促进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和绿色金融发达地区更为明显。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伴随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跨过不同门槛值,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