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4)
2023(13122)
2022(10752)
2021(9679)
2020(8110)
2019(18527)
2018(17756)
2017(34769)
2016(18188)
2015(19824)
2014(19099)
2013(18970)
2012(17249)
2011(15377)
2010(14928)
2009(13440)
2008(11587)
2007(9732)
2006(8321)
2005(7298)
作者
(50142)
(41880)
(41563)
(39602)
(26353)
(20278)
(18981)
(16377)
(16308)
(14552)
(14276)
(14207)
(13453)
(13141)
(13020)
(13015)
(12647)
(12167)
(12158)
(12158)
(10218)
(10157)
(10134)
(9725)
(9617)
(9326)
(9197)
(8811)
(8443)
(8282)
学科
(74319)
经济(74248)
管理(55007)
(51172)
(43214)
企业(43214)
方法(37108)
数学(33808)
数学方法(33398)
(26583)
金融(26582)
中国(23977)
(23880)
银行(23846)
(23042)
(21991)
(18128)
环境(16468)
(16409)
业经(16088)
地方(15447)
(15108)
(14739)
财务(14698)
财务管理(14668)
企业财务(14099)
(13263)
贸易(13252)
(12960)
农业(12427)
机构
学院(245124)
大学(245091)
(106581)
经济(104753)
管理(97390)
理学(85674)
理学院(84840)
管理学(83257)
管理学院(82851)
研究(79924)
中国(65927)
(49139)
科学(48574)
(48324)
(41873)
财经(39888)
中心(39817)
(38402)
业大(38248)
(36570)
研究所(35428)
经济学(35029)
(34243)
农业(33212)
经济学院(31963)
财经大学(30340)
(29949)
北京(29639)
(27876)
师范(27418)
基金
项目(179620)
科学(143479)
基金(135125)
研究(125862)
(119246)
国家(118353)
科学基金(103087)
社会(83696)
社会科(79855)
社会科学(79835)
基金项目(71593)
(69982)
自然(68293)
自然科(66834)
自然科学(66816)
自然科学基金(65643)
(59042)
教育(57576)
资助(55411)
编号(47020)
重点(41123)
(40185)
(39032)
(38718)
创新(36358)
国家社会(36249)
科研(35903)
成果(35080)
教育部(34860)
计划(33808)
期刊
(101692)
经济(101692)
研究(66752)
中国(41522)
学报(41019)
(37035)
科学(37024)
(36058)
管理(35401)
(35311)
金融(35311)
大学(31709)
学学(30487)
农业(23921)
技术(20748)
财经(19599)
经济研究(17813)
教育(17079)
(16837)
业经(16246)
问题(13411)
(12683)
统计(12498)
理论(11767)
(11667)
技术经济(11624)
(11177)
科技(11122)
实践(10569)
(10569)
共检索到345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林京  廖志高  
碳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绿色金融和结构调整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途径。选取2003—2018年我国大陆30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进一步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异质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和结构调整(能源和产业)优化能够显著抑制碳排放;能源结构调整在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在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将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建新  胡建辉  
本文根据中国处于转型发展新阶段的典型事实,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探讨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中国经济的绿色增长均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就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但有利于劳动产出效率的改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改善但对劳动产出效率的影响不甚明朗。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不直接产生作用但要素配置功能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行政化环境规制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增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梅  李曼曼  
企业环境治理是实现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是影响企业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在碳中和目标下,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政府监管、污染物排放信息、环境污染治理、披露载体及环境管理5个维度2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理,并利用Prob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制造业企业间环境治理水平差异较大且普遍较低,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能够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水平;(2)中介效应表明,绿色投资可以加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技术创新在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水平为19.89%,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拓宽了环境治理领域的相关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兰刚  阳文丽  赵庆  尚姝  
绿色金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污染减排的有力“武器”。文章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等多种模型方法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间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总体上对工业污染是抑制的。在引入产业结构升级后,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抑制了工业污染,相对于引入前,绿色金融抑制工业排污路径更加多维化,这得益于绿色金融发展中以“绿色”为导向的投融资作用和技术革新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工业污染减排效应还存在以自身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单门限效应,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转换特征。从区域异质性角度出发,绿色金融发展对工业污染的抑制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差异,但对工业污染物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新蓉  刘银双  
从融资可持续性视角,基于2010~2021年新三板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金融科技背景下定向支持政策对特定部门信贷融资的有效性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及长期信贷获得率。尽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增加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但主要以利率渠道便利了小微企业融资。尤其是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增强了利率传导的正向效应,并有助于弱化流动性渠道的负向作用,进而提高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的调控效果,增强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信贷的可持续性。据此,解决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控的可持续性问题,关键在于加快现代商业银行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左喜梅   朱汉年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处于发展与防治相持阶段,随着政府环境监管的力度不断增大,绿色创新已成为帮助企业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同时采用异质性分析以及变量替换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环境监管增强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系数为0.075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2)根据“挤出”效应,融资约束在环境监管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企业性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非国有企业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3)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4)环境监管对林业相关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影响系数为0.0258,影响系数和效果均弱于非林业相关企业。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要通过合理的监管措施和力度为企业绿色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二是要给予非国有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是要打通中西部地区“环境监管—绿色创新”体系、信息传导机制;四是要兼顾森林的保护,长远维度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更大价值。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涛  黄海燕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也是双碳目标政策下的现实追求。粤港澳大湾区追求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增长,提升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效应是关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而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安排能通过降低第二产业污染排放提升生态效应,绿色金融对促进第二产业环保改造和技术升级有很强的边际效应。未来大湾区各城市要在规划好各自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协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大湾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践行双碳目标,加快美丽湾区建设步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芳  李紧想  王锋  
本文在测度1995—2016年长三角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GGDP)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城镇化对GGDP的长期动态影响,探讨了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且这种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增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负向产出,即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的发展;金融集聚能够通过投融资活动对城镇化提供正向支持,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城镇化是金融集聚促进GGDP的重要中介路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89%。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古丽娜尔·玉素甫  夏子惠  
基于2004—2020年市场分割和“双碳”目标对能源效率影响的中国省份面板数据,系统考察市场分割框架下的三种假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双碳”目标作为外部环境约束,如何调节市场分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分割通过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传导机制抑制能源效率的提升,但通过技术效率渠道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更有利于促进中部和西部省份能源效率提升。据此,为中国在市场分割背景下提升能源效率和实施“双碳”政策提供事实依据和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云  洪程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希宇  
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体两面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需要充分运用和协同推进这两个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内生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反之亦然;第二,绿色金融跨地区对其他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邻近地区低碳经济转型也对本地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冲击;第三,邻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给本地低碳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而邻近地区的低碳经济规模的扩大亦对本地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正面助推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应持续研究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强化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第二,应树立绿色金融发展全局战略思维,构建互利共生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第三,要及时解决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四,加快培育低碳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共享机制,不断推动低碳经济走向更高水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芳  李紧想  孙策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投放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长三角核心城市群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投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并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投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产业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投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为重要中介路径,但调节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鸿英  余敬德  
文章引入空间相关的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集聚性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区域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都较强,且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从区域特征看,东部地区的这种溢出效应最为强烈,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未能有效释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平   张丽娟  
双碳”背景下,数字金融的发展成为推动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并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其非线性作用的存在性。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数字金融的三个维度上均有体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存在区域、所有制、所属行业等方面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在三个维度上均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更为有趣的是,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会调节数字金融促进绿色创新作用的发挥,说明媒体在推动绿色创新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成琼文  杨玉婷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