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4)
- 2023(14208)
- 2022(11503)
- 2021(10410)
- 2020(8572)
- 2019(19509)
- 2018(18412)
- 2017(35681)
- 2016(18742)
- 2015(20752)
- 2014(19969)
- 2013(20451)
- 2012(19083)
- 2011(17274)
- 2010(17065)
- 2009(15888)
- 2008(14685)
- 2007(12726)
- 2006(11134)
- 2005(10032)
- 学科
- 济(89546)
- 经济(89458)
- 管理(57307)
- 业(56941)
- 企(46262)
- 企业(46262)
- 方法(41406)
- 数学(37568)
- 数学方法(37413)
- 中国(29128)
- 融(27708)
- 金融(27708)
- 银(25060)
- 银行(25021)
- 行(24199)
- 财(23262)
- 农(22554)
- 业经(19630)
- 贸(19308)
- 贸易(19293)
- 易(18858)
- 制(18496)
- 地方(17933)
- 环境(17174)
- 农业(15479)
- 学(15141)
- 务(14897)
- 财务(14880)
- 财务管理(14858)
- 产业(14336)
- 机构
- 大学(271855)
- 学院(270470)
- 济(129788)
- 经济(127949)
- 管理(106980)
- 研究(94725)
- 理学(93717)
- 理学院(92827)
- 管理学(91761)
- 管理学院(91304)
- 中国(78849)
- 财(57032)
- 京(55386)
- 科学(53843)
- 农(47808)
- 财经(46746)
- 所(46441)
- 中心(44700)
- 经(42915)
- 经济学(42862)
- 研究所(42528)
- 业大(40842)
- 经济学院(39085)
- 农业(37842)
- 江(36527)
- 财经大学(35340)
- 北京(34705)
- 院(33584)
- 商学(30811)
- 经济管理(30725)
- 基金
- 项目(188331)
- 科学(150656)
- 基金(143223)
- 研究(132744)
- 家(126415)
- 国家(125473)
- 科学基金(108062)
- 社会(91720)
- 社会科(87700)
- 社会科学(87681)
- 基金项目(75650)
- 省(70732)
- 自然(68823)
- 自然科(67342)
- 自然科学(67324)
- 自然科学基金(66246)
- 划(59837)
- 教育(58185)
- 资助(58064)
- 编号(48027)
- 部(42992)
- 重点(42743)
- 发(41936)
- 创(40951)
- 国家社会(40431)
- 创新(38400)
- 教育部(37396)
- 成果(36826)
- 科研(36524)
- 人文(36209)
- 期刊
- 济(129116)
- 经济(129116)
- 研究(79045)
- 中国(48342)
- 学报(43928)
- 财(42781)
- 农(42263)
- 科学(41106)
- 融(39735)
- 金融(39735)
- 管理(37854)
- 大学(33493)
- 学学(32401)
- 农业(27889)
- 财经(24074)
- 经济研究(23528)
- 经(20770)
- 业经(19907)
- 技术(18706)
- 问题(17773)
- 贸(16767)
- 业(16017)
- 国际(14954)
- 教育(14512)
- 世界(14307)
- 技术经济(13802)
- 统计(13250)
- 商业(12840)
- 策(12615)
- 科技(12471)
共检索到394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平阔 慕雨坪
目前,各界对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影响产业绩效的认知和预期仍相对模糊或片面。基于实际发展进程与客观诉求,对C-D生产函数进行重构与改进,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影响产业绩效的动态机制。结果表明:直接影响,绿色金融和碳交易的导入会短暂阻碍产业绩效的提升,但跨越“拐点”后可显著促进产业发展;间接影响,绿色金融和碳交易的推进均存在一个最佳时间段,不仅可通过生产要素影响产业绩效,而且可促进“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能源密集型”的结构升级;现阶段绿色金融和碳交易的相互影响不具有对称性。只有对“试点建设”成功经验和作用规律进行科学总结才可为“全国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浩 赵清松 石建磊 叶小宁 张潇桐
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绿色电力证书自愿交易不活跃。中国政府持续调整完善绿色电力证书相关政策。本文首先研究了新政策下影响绿证定价和交易决策的主要因素;然后,建立了配额主体参与绿证交易的边际价格动态模型;进而,分析对比实际绿证市场交易价格与企业愿意接受的绿证交易边际价格,确认获得绿证认购量;最后,为促进我国绿证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谭忠富 刘文彦 刘平阔
首先,在描述和分析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来解释两种制度的作用机理。然后,研究两种制度作用于中国电力市场的机理,并对其政策作用效果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不仅可影响中国电力市场的上网电价,而且可通过设定合理的规划目标组合来促进中国发电产业的发展;在可交易绿色证书机制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协同作用下,中国电力市场可形成相对合理的上网电价;科学的规划目标不仅有利于增强监管规划期内电价的合理性,而且可以有效调整发电产业的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姿力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能助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有力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金融会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运用、因地制宜完善碳减排制度的建议,希冀有效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流通业碳减排绩效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庆坡 安岗 涂永前
面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目标,研究碳交易市场与绿色电力政策的关联关系和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构建碳交易市场与绿色电力政策的互动模型,探讨绿色电力政策减排效果对碳市场配额价格传导的互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碳交易市场与绿色电力入网政策、绿证交易和绿电交易通过价格联动和供需关系产生交互影响。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碳交易市场促进了碳排放,绿色电力政策抑制了碳排放,二者协同的作用是抑制了碳排放,但是抑制的程度比单独使用绿色电力政策时轻。立足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提升碳交易市场与绿色电力政策协同性的政策启示,为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齐秀琳 汪心如 张恬
文章结合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转型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就业率,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使农民工就业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该结果在处理多期双重差分权重异质性后依然成立;(2)绿色转型改变了农民工就业结构,使大量农民工流入到非技能密集型行业;(3)绿色转型在提高农民工就业率的同时恶化了其就业状况,表现为工资水平与劳动合同签订概率均显著下降。文章的结论对兼顾推动绿色转型和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绿色转型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丽 魏圆圆 肖仁桥 马伯凡
碳排放权交易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和新发展理念,探讨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将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起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累积动态效应,经过安慰剂检验和PSM-DID检验,发现结论依然成立。(2)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策促进效应显著,而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则呈现不明显的抑制效应。(3)机制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促进共享发展以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其中,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较小。(4)分区域机制检验发现,东部地区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次之,能源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小;中部地区中介效应最大为能源结构,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的传导效应相对较小;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大,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尤志婷 彭志浩 黎鹏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绍哲 李含笑 林丽琼
本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为制度背景,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420家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碳排放,上述结论在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的重污染企业和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高的省份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在通过促进环境治理抑制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同时,亦通过增加重污染企业金融投资、降低存货投资方式,短期内实现了碳减排。本文的研究为认识和评价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同时也为推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影响效应 作用机制 重污染企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苏任刚 赵湘莲 程慧
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等特征。因而,传统的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目前还没有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针对以上问题,阐述绿色金融的内涵,分析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指明绿色金融在绿色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支持路径,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产业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辛红
“双碳”愿景的实现需要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倒逼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变革。通过构建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试点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各试点省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提升的状态,碳交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在耦合度方面,重庆处于低耦合协调阶段,广东和湖北处于高耦合协调阶段,其他试点处于中等耦合协调阶段。因此,应缩小地区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碳交易体系,为我国碳交易和绿色金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助力。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