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6)
- 2023(6189)
- 2022(4952)
- 2021(4363)
- 2020(3534)
- 2019(7936)
- 2018(7367)
- 2017(14271)
- 2016(7404)
- 2015(8109)
- 2014(7742)
- 2013(7679)
- 2012(6965)
- 2011(6263)
- 2010(6505)
- 2009(6288)
- 2008(5032)
- 2007(4455)
- 2006(4051)
- 2005(3696)
- 学科
- 济(30323)
- 经济(30305)
- 融(24507)
- 金融(24507)
- 业(22919)
- 银(21425)
- 银行(21405)
- 行(20871)
- 管理(20282)
- 企(17446)
- 企业(17446)
- 中国(15460)
- 方法(14310)
- 数学(13424)
- 数学方法(13327)
- 中国金融(10931)
- 农(9496)
- 财(9029)
- 制(8503)
- 地方(8153)
- 业经(7693)
- 农业(7073)
- 务(6810)
- 财务(6795)
- 财务管理(6788)
- 环境(6640)
- 企业财务(6560)
- 贸(5687)
- 贸易(5679)
- 易(5573)
- 机构
- 学院(102570)
- 大学(100912)
- 济(47060)
- 经济(46202)
- 管理(38367)
- 研究(34606)
- 中国(33445)
- 理学(33247)
- 理学院(32938)
- 管理学(32386)
- 管理学院(32228)
- 财(21034)
- 农(20983)
- 京(20150)
- 科学(20005)
- 中心(18516)
- 财经(17254)
- 业大(17187)
- 所(16940)
- 农业(16655)
- 经济学(16112)
- 融(16054)
- 经(15763)
- 金融(15759)
- 研究所(15628)
- 银(15370)
- 银行(14831)
- 经济学院(14823)
- 江(14765)
- 行(13914)
- 基金
- 项目(71924)
- 科学(56973)
- 基金(53348)
- 研究(51086)
- 家(46939)
- 国家(46546)
- 科学基金(40248)
- 社会(34613)
- 社会科(33236)
- 社会科学(33226)
- 省(28910)
- 基金项目(28124)
- 自然(25257)
- 自然科(24746)
- 自然科学(24742)
- 自然科学基金(24354)
- 划(23560)
- 教育(22483)
- 资助(21848)
- 编号(19195)
- 发(16611)
- 重点(16478)
- 创(16067)
- 部(15525)
- 国家社会(15263)
- 创新(15091)
- 成果(14497)
- 科研(13911)
- 业(13581)
- 发展(13526)
共检索到153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理论分析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绿色金融总体上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重新度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更实证计量模型和再添加其它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对西部地区未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试点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非低碳试点省市。(3)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节能环保等绿色企业的期限错配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期限错配为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的大小为8.37%。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现代工业绿色转型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整体上正向促进了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度量指标、改变被解释变量的测算方法和增加控制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分时段回归发现,绿色金融能正向促进2012—2019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能正向促进2003—2011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实施能显著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二,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绿色金融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次之,对东北地区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对大型城市的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小型城市。第四,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发现:绿色金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技术进步,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规模效率和城市工业纯技术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助力高耗能、高排放工业项目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新 李薇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金融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金融可显著促进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碳金融推动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碳金融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基于此,应完善碳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差异化绿色流通模式,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卓
金融资源作为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血液”支持,其配置效率至关重要,金融资源错配会引致诸多问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基于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实证检验绿色信贷、金融资源错配与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资源错配显著抑制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绿色信贷显著促进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绿色信贷显著削弱金融资源错配对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田杰 谭秋云 陈一明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改善要素配置扭曲状况,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要素扭曲,而要素扭曲的改善会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素扭曲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更显著。因此,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条件下,国家应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振华
文章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能源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探究绿色金融、碳排放规制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绿色金融能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碳排放规制在绿色金融影响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即碳排放规制程度越高,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驱动作用越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金融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提出构建“常态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的碳排放治理机制、加快“科学化”的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加快“精准化”的资源配置结构升级的建议,为促进经济“低碳”发展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景国文
以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0年我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设立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及非资源型地区更加明显;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清洁化,进而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建议推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扩容和提质,重在完善绿色要素市场机制、绿色信贷机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增强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清洁产业替代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亚军 陈丰泽
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绿色经济时代的热点话题。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使碳排放强度降低,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自愿型环境规制对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具有调节作用。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结论的可靠性,这一促进效应具有制度环境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加大绿色金融市场与碳金融市场的协调配合,同时企业要树立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的环保消费倾向,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亚军 陈丰泽
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绿色经济时代的热点话题。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使碳排放强度降低,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自愿型环境规制对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具有调节作用。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结论的可靠性,这一促进效应具有制度环境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加大绿色金融市场与碳金融市场的协调配合,同时企业要树立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的环保消费倾向,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艳娟 彭丽丽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绿色金融发展、绿色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效应对高技术企业比较明显。绿色金融发展有利于激发企业绿色研发投入的动力,且对高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强。绿色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绿色研发投入推进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绿色研发投入在促进高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传导作用相对更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宇平 王展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绿色发展。因此,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约束视角,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 9年中国284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诸如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具体而言,土地资源错配的抑制效应是通过促进城市蔓延和降低城市绿色创新实现的,在中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型城市,其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环境目标强约束会显著削弱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而环境目标弱约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市场化导向的绿色创新技术体系、加强官员考核的环境目标约束条件,以缓解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双燕 谈笑 斯宏浩
普惠金融是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使用SFA-Malmquist效率测度方法,分别测算了中国31个省份2007—2017年的普惠金融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研发创新融资约束、释放创新活力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发投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这一分解因子上。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中介效应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中国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闻君 熊林波
本文基于2009~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实证探析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及异质调节机制。实证证明: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U”型非线性影响。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始终具有显著“赋能效应”,满足“梅特卡夫法则”;中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线性促进效果,负向效果不显著;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倒梯型”特征,且具有“中等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陷阱”。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水平、金融监管、低碳技术异质调节着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硕 宋兰旗 刘金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的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GTFP,还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GTFP,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碳排放强度和技术创新影响GTFP。在碳减排和创新环境的支持下,可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GTFP的提升力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司孟慧
采用中国2005-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旨在探究中国金融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的环境规制、能源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反而抑制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此,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发展国内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中国的政策指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