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4)
2023(9288)
2022(6957)
2021(5786)
2020(4529)
2019(9869)
2018(9242)
2017(17909)
2016(8756)
2015(9695)
2014(9522)
2013(9412)
2012(9014)
2011(8464)
2010(8852)
2009(8843)
2008(7435)
2007(6758)
2006(6507)
2005(6255)
作者
(26919)
(22463)
(22346)
(21347)
(14150)
(10572)
(10153)
(8633)
(8491)
(7868)
(7855)
(7290)
(7124)
(7038)
(7010)
(6875)
(6524)
(6452)
(6402)
(5956)
(5651)
(5281)
(5277)
(5219)
(5136)
(5098)
(4725)
(4618)
(4504)
(4413)
学科
(64647)
经济(64616)
管理(29984)
(25110)
金融(25110)
(24449)
(21917)
银行(21913)
(21359)
(20576)
企业(20576)
中国(19375)
地方(19257)
方法(16879)
环境(15155)
数学(15041)
数学方法(14964)
业经(14614)
地方经济(12395)
(11789)
(11260)
中国金融(11053)
产业(10654)
(10510)
(10387)
信息(9272)
总论(9228)
(8763)
信息产业(8745)
(8630)
机构
学院(138550)
大学(136587)
(73299)
经济(72018)
研究(50165)
管理(49980)
中国(44675)
理学(42098)
理学院(41707)
管理学(41201)
管理学院(40960)
(32028)
(27309)
科学(26618)
经济学(25540)
财经(25537)
中心(24413)
(24411)
(23013)
经济学院(22856)
研究所(21975)
(20451)
财经大学(18837)
(18647)
金融(18335)
(18169)
(17810)
(17635)
北京(17396)
(17075)
基金
项目(87477)
科学(69422)
研究(65373)
基金(64611)
(55072)
国家(54643)
科学基金(47646)
社会(46420)
社会科(44419)
社会科学(44404)
(34463)
基金项目(33088)
(27067)
自然(26905)
教育(26670)
自然科(26227)
自然科学(26221)
资助(25921)
自然科学基金(25719)
编号(24635)
(21610)
国家社会(20863)
重点(19736)
成果(19515)
(18614)
发展(18471)
(18368)
(18181)
创新(17583)
(17484)
期刊
(86669)
经济(86669)
研究(45935)
(29748)
金融(29748)
中国(25627)
(24438)
管理(19422)
学报(17864)
(16773)
科学(16464)
经济研究(15499)
大学(14076)
财经(14052)
学学(13618)
(12221)
技术(11347)
业经(11255)
问题(10521)
农业(10350)
技术经济(8596)
(7922)
统计(7717)
国际(7692)
世界(7445)
(7075)
理论(6917)
经济问题(6671)
商业(6536)
决策(6270)
共检索到224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旭霞  雷汉云  王珊珊  
以2011—2020年的省际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面板和门限面板模型实证探究了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地理、经济空间权重矩阵下,绿色金融对环境污染同时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数字经济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限变量的作用下,两者均存在单一门限值,均具有明显的门限效应;在引入数字经济这一中间调节变量的情况下,绿色金融对改善环境污染能够起到一个有益的补充以及完善。由此,本文的研究相对完善了环境污染的理论体系强调在深化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理当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的覆盖面,进而引导其成为改善环境污染的核心中间力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熊文  刘纪显  
在Stokey-Aghio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生产绿色化程度、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生产绿色化程度、环保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时间贴现率越高,即当代人对后代利益的关心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可持续;由环保技术进步带来的污染减少越多时经济发展越可持续;当生产进步带来的单位产出污染降低时,也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苏婧  谢向伟  
随着我国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实施和“两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空间集聚已成为当下区域发展的基本表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也使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协调好要素空间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目标已成为新阶段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亟需解决问题。本文将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引入传统的产出密度函数,构建一个能够刻画集聚经济、绿色技术进步、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四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10-2020年我国299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集聚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效应,集聚经济的环境效应存在异质性,集聚经济同时具有增长和减排的双重效应。因此,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应健全集聚减排机制;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城市开放、环境规制和环保投入等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通过不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熊文  刘纪显  
在Stokey-Aghio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生产绿色化程度、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生产绿色化程度、环保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时间贴现率越高,即当代人对后代利益的关心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可持续;由环保技术进步带来的污染减少越多时经济发展越可持续;当生产进步带来的单位产出污染降低时,也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荣辉  
技术进步的方向将对经济活动的环境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技术进步由污染型向绿色型的转变,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模式从"灰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根本变革。本文在区分污染型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将绿色技术引入污染排放方程构建理论模型,着重考察了绿色技术进步及其双重外部性特征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机理,并运用2002—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当前技术进步呈现出显著的污染密集型特征,是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2)绿色技术进步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的排放,是改善中国环境质量的关键手段;(3)工业行业全样本回归中,环境规制有效纠正了绿色技术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环境改善效应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然而在污染密集行业的子样本回归中,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玉华  
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当前,在国际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理念相当普及,诸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保险、二氧化碳抵押贷款和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永斌   郑智勇  
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下,家族企业基于外部组织合法性与内部社会情感财富动机通过环境成本控制影响绿色创新。文章选取2012至2021年我国2 157家家族企业样本,建立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探讨环境污染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有利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机制分析表明,环境污染通过提高自愿性环境成本、降低强制性环境成本促进家族企业绿色创新,分别印证了补偿效应与增益效应。可见,家族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治理行为,体现了长远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分析发现,清洁行业与低竞争行业的家族企业绿色创新受环境污染的正效应影响更显著。最后从环境成本控制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实现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照华  马娇  
文章从绿色创新的环境效益出发,分别以绿色技术专利数量、单位生产总值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为指标,采用1985—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变量VAR模型,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探索我国绿色创新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绿色创新的发展并不成熟,其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改善作用受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泽义  
以城镇化综合指数为期望产出,并纳入环境污染,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长江经济带112个地级市州20052014年的绿色城镇化效率、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绿色城镇化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忽略环境污染将高估真实城镇化效率水平,绿色城镇化效率水平呈现东高西低态势,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的大幅提升,但提高有所放缓;政府财政支出是城镇化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效率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高扬   刘明广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抑制环境污染的新抓手。基于大数据试验区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环境污染。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及排除同期相关政策影响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环境规制和提升实质性技术创新两条传导路径抑制环境污染,而策略性技术创新传导路径未获数据支持。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基础设施统筹发展试验区相比,跨区域试验区和区域示范试验区所体现的数字经济环境污染抑制效应更强;沿海城市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高扬   刘明广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抑制环境污染的新抓手。基于大数据试验区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环境污染。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及排除同期相关政策影响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环境规制和提升实质性技术创新两条传导路径抑制环境污染,而策略性技术创新传导路径未获数据支持。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基础设施统筹发展试验区相比,跨区域试验区和区域示范试验区所体现的数字经济环境污染抑制效应更强;沿海城市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绿色金融作为结合信贷服务和环境保护的一种新金融方式,是提升企业污染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外生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对绿色金融与企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分析。文章构造了包含绿色金融因素在内的企业污染排放模型,证明了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污染减排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规模。绿色金融发展产生的污染减排作用因样本融资约束和污染程度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显示,绿色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清洁能源利用、污染处理设备投资等方面,从企业生产前端管控和生产末端治理上实现污染减排。同时,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溢出效应。此外,文章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污染减排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文章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是推动企业污染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目标的有效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艳华  关钰桥  
运用200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研究绿色金融对空气污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一个地区的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改善本地区的空气污染,且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和城市化水平异质性;第二,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两个传导机制影响空气污染;第三,本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会对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冬梅   王学渊   赵连阁  
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2017年成立的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方法,通过比较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前后、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重污染行业相对于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碳排放是否变化来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重污染企业的碳排放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末端治理、融资约束以及缩减规模是绿色金融政策降低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在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的重污染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评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复制和推广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兰刚  阳文丽  赵庆  尚姝  
绿色金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污染减排的有力“武器”。文章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等多种模型方法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间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总体上对工业污染是抑制的。在引入产业结构升级后,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抑制了工业污染,相对于引入前,绿色金融抑制工业排污路径更加多维化,这得益于绿色金融发展中以“绿色”为导向的投融资作用和技术革新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工业污染减排效应还存在以自身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单门限效应,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转换特征。从区域异质性角度出发,绿色金融发展对工业污染的抑制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差异,但对工业污染物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