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8)
2023(11868)
2022(9548)
2021(8481)
2020(7009)
2019(15486)
2018(15028)
2017(29114)
2016(15201)
2015(16494)
2014(15748)
2013(15828)
2012(14427)
2011(12703)
2010(13009)
2009(12526)
2008(11636)
2007(10787)
2006(9676)
2005(8987)
作者
(41254)
(34419)
(34254)
(31948)
(21853)
(16261)
(15336)
(13081)
(13075)
(12374)
(11672)
(11604)
(11183)
(10707)
(10541)
(10522)
(10209)
(9866)
(9814)
(9706)
(8404)
(8331)
(8278)
(7873)
(7752)
(7646)
(7589)
(7549)
(6976)
(6604)
学科
(80321)
(75199)
企业(75199)
(70286)
经济(70218)
管理(65217)
业经(28925)
方法(26249)
(25600)
金融(25599)
(24445)
(23631)
(23067)
银行(23055)
中国(22690)
(22446)
(19585)
财务(19571)
财务管理(19559)
技术(19544)
企业财务(18558)
数学(18476)
数学方法(18353)
农业(18224)
(17469)
地方(16545)
环境(16096)
(15512)
理论(14046)
(14032)
机构
学院(214964)
大学(205612)
(97259)
经济(95558)
管理(90312)
理学(76730)
理学院(76087)
管理学(75330)
管理学院(74933)
研究(65569)
中国(59877)
(45681)
(42238)
科学(36074)
财经(35857)
(33600)
(33449)
中心(32431)
(32420)
(31368)
经济学(29533)
业大(28315)
研究所(27891)
(27315)
商学(26904)
经济学院(26743)
商学院(26678)
北京(26434)
财经大学(26279)
农业(25807)
基金
项目(138045)
科学(112076)
研究(105354)
基金(101600)
(86334)
国家(85518)
科学基金(76677)
社会(70544)
社会科(67209)
社会科学(67192)
(56731)
基金项目(54224)
自然(47367)
自然科(46355)
自然科学(46347)
教育(45618)
自然科学基金(45607)
(44880)
编号(40964)
资助(39211)
(36636)
(34295)
创新(33140)
(32392)
成果(30977)
重点(30848)
(29784)
国家社会(29583)
(29192)
课题(27915)
期刊
(112623)
经济(112623)
研究(64246)
中国(44129)
管理(40413)
(39247)
(34776)
金融(34776)
(32495)
科学(27014)
学报(24062)
农业(21596)
技术(20959)
业经(20919)
大学(19690)
学学(19114)
财经(18300)
经济研究(17132)
教育(16602)
(15908)
(14430)
技术经济(14230)
问题(13824)
财会(12107)
现代(11954)
科技(11639)
商业(11178)
(10462)
世界(10372)
经济管理(10261)
共检索到334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苏雅   邓语宣  
选取2013—2021年地级市与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地区碳排放存在先抑制后增加的“U”型作用,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会通过中小企业持续绿色创新间接影响地区碳排放,但主要表现在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方面。绿色金融早期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后期则通过抑制中小企业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增加地区碳排放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建立  王飞绒  王存波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为实现中小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保护环境 ,必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由于在环境配置上的“市场失效” ,政府必须从宏观上支持中小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 ,从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扶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绍哲   李含笑   林丽琼  
本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为制度背景,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420家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碳排放,上述结论在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的重污染企业和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高的省份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在通过促进环境治理抑制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同时,亦通过增加重污染企业金融投资、降低存货投资方式,短期内实现了碳减排。本文的研究为认识和评价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同时也为推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彧泽  
文章建立了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理论模型推演探索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采集3505家上市企业1992—202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推演结论。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都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促进作用最明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边际效率抑制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新能源型绿色专利、常规能源能效提高型绿色专利、末端治理型绿色专利具有促进作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边际效率抑制了上述三种绿色专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贾均焱  
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全球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且绿色金融与碳排放约束之间的协同互补效应也对能源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资本深化在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资本深化削弱了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绿色金融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地区。本研究为完善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从而为绿色金融更好服务于能源领域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贾均焱  
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全球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且绿色金融与碳排放约束之间的协同互补效应也对能源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资本深化在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资本深化削弱了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绿色金融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地区。本研究为完善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从而为绿色金融更好服务于能源领域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成昊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基于我国200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了金融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偏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能够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渠道显著降低碳排放,并且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金融危机强化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碳减排的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加强金融市场功能设计和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荣贞  王森  何婷婷  
为探索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梳理了当前企业面临的绿色生产资金约束问题,以绿色供应链金融为创新发展视角,构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模式。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绿色生产、资金支持、信息反馈等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绿色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长期获取高质量环境经济绩效的内部动力;同时,政府环境监督是实现企业绿色生产的外部动力;企业绿色自主创新、政府环境监督、核心企业信用担保融资及有利的金融工具共同发挥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舒扬  朱強  王兴元  
绿色创新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已成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本文构建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导向机制模型,并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多元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顾客导向、市场竞争导向、技术进步导向、企业环境责任导向和政策法规导向均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导向和企业环境责任导向对绿色工业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均有正向影响;顾客导向和市场竞争导向仅对绿色产品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政策法规导向仅对绿色工艺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创新,首先要准确识别影响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关键导向因素,其次要有效发挥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多元导向协调作用,再次要充分发挥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关键成员作用,最后要循序渐进构建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导向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艳华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杰  胡玥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该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文章借助地区碳排放数据构建了碳达峰压力指标,考察碳达峰压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碳达峰压力显著刺激了辖区内非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碳达峰压力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借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市场化政策工具推行绿色创新战略。较强的地区经济禀赋、较弱经济社会压力均有助于地方政府引导辖区内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碳达峰目标驱动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能够同时提高其经营绩效和环境社会责任绩效,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不仅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提供了可行路径,而且为碳达峰创造了新经济增长点,为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向前  叶银萍  李金生  
通过文献回顾,基于企业实践,确定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5种一级障碍、19种二级障碍以及15个克服绿色创新障碍的解决方案;构建克服中小企业绿色创新障碍的两阶段模糊EDAS模型,对所得绿色创新障碍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最优解决方案。研究为管理者寻找克服绿色创新障碍的最优解决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志良  沈闻长  
文章在社会资本划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网络强度对于中小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使其在强网络连接中通常面临边缘化、贸易条件恶化和效率侵蚀三种危机,为了克服这些危机,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外部社会资本积累,这虽然可以帮助企业度过初期的生存危机,但是却损害了企业的内部资本积累和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网络强度只有通过均衡的内外部社会资本积累才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从资金、信用和技术三个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在度过生存危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绿色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会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与企业的生态创新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形式。绿色金融是金融行业新的发展模式,它能够正确处理金融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十九大的召开,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将金融行业与生态发展相统一,通过绿色金融来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状况,以此更好地发挥金融产业的作用。文章对绿色金融和企业生态创新投入结构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指导性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若蕙  裴潇  
本文选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绿色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该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显著;环境规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二者间的“倒U型”关系,这一弱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与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金融化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为此,应当加强对企业金融化的重视程度;合理实施环境规制,引导企业以金融化反哺绿色创新,促进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