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5)
- 2023(6751)
- 2022(5317)
- 2021(4822)
- 2020(3616)
- 2019(8349)
- 2018(8023)
- 2017(14420)
- 2016(7810)
- 2015(8730)
- 2014(8799)
- 2013(8364)
- 2012(7688)
- 2011(6750)
- 2010(7263)
- 2009(6939)
- 2008(5934)
- 2007(5448)
- 2006(4946)
- 2005(4699)
- 学科
- 融(24767)
- 金融(24766)
- 济(24023)
- 经济(23991)
- 管理(22568)
- 银(22135)
- 银行(22129)
- 行(21509)
- 业(21263)
- 企(18296)
- 企业(18296)
- 中国(16397)
- 中国金融(10890)
- 财(10307)
- 制(9831)
- 地方(8310)
- 农(8269)
- 业经(7937)
- 理论(7897)
- 务(7741)
- 财务(7720)
- 财务管理(7700)
- 方法(7443)
- 企业财务(7335)
- 数学(6008)
- 农业(5990)
- 环境(5976)
- 体(5930)
- 教学(5921)
- 数学方法(5901)
- 机构
- 学院(101127)
- 大学(96757)
- 济(37669)
- 经济(36494)
- 管理(33544)
- 中国(32417)
- 研究(30672)
- 理学(26964)
- 理学院(26693)
- 管理学(26151)
- 管理学院(25975)
- 财(21395)
- 京(20085)
- 江(17820)
- 中心(17697)
- 银(17103)
- 科学(17044)
- 银行(16539)
- 财经(16080)
- 行(15557)
- 州(15518)
- 融(15005)
- 所(14695)
- 金融(14684)
- 经(14364)
- 农(14176)
- 人民(13581)
- 范(13484)
- 师范(13314)
- 技术(13268)
- 基金
- 项目(59842)
- 研究(49380)
- 科学(45294)
- 基金(39369)
- 家(32605)
- 国家(32213)
- 社会(29099)
- 科学基金(27851)
- 社会科(27575)
- 社会科学(27568)
- 省(26104)
- 教育(23551)
- 编号(22338)
- 划(20167)
- 基金项目(20152)
- 成果(19006)
- 课题(16211)
- 资助(16041)
- 自然(15508)
- 自然科(15110)
- 自然科学(15109)
- 自然科学基金(14822)
- 年(14423)
- 发(13885)
- 重点(13807)
- 项目编号(13784)
- 创(13663)
- 性(13637)
- 创新(12661)
- 制(12287)
共检索到172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陈旸 薛杨阳
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复了浙江、广东、江西、贵州、新疆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本期专题邀请来自央行、试验区、金融机构和学界专家共同探讨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总结和交流实践经验,分析各地区与相关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于宣传绿色金融的理念、工具与方法,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速经济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廖理 马骏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浙江、江西、
关键词:
绿色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仁杰
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把握新一轮经济金融发展机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既是全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平衡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绿色经济必然催生绿色金融。对银行业而言,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自身盈利的最佳结合点,也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有序实现经济结构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1年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5.9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余额达到1.16万亿元,同样居于全球前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董珂 谭静 许阳
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开展了绿色城市广泛的实践活动。力图在中外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起绿色城市理论的体系框架;明确绿色城市理论支撑、研究范畴与目标愿景,辨析绿色城市的定义内涵;构建绿色城市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的全空间目标体系;提出完整的绿色城市的全要素技术体系;提出绿色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评估监督的全过程标准体系;覆盖不同地域、规模、类型、专业领域的绿色城市的全领域示范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林 张健 许鲜
当前,我国农村绿色金融发展仍然滞后,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多层次、多样化的绿色融资需求。以四川为例,对绿色金融与农村绿色金融的实践探索和问题进行剖析,并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了优化农村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宏观层面,以细化政府支持机制为牵引,完善农村绿色金融政策;中观层面,倡导在四川省探索创新"小组互助"绿色信贷模式,并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拓宽绿色资金融资渠道;微观层面,对内鼓励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绿色金融业务,对外尝试建立外资金融机构在四川乡村从事绿色金融业务的改革开放试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小江 扈文捷 付霖炜
基于全国绿色金融发展和江西省赣江新区成功申报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背景,本文以九江市为例探讨如何策应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调查摸底结果显示,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存在非金融企业绿色债亟待突破、两高一剩行业产生倒逼效应、各要素市场间信息披露不对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政府对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欠缺等瓶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主动策应绿色金融改革、建立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创新绿色金融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赣江新区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小江 扈文捷 付霖炜
基于全国绿色金融发展和江西省赣江新区成功申报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背景,本文以九江市为例探讨如何策应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调查摸底结果显示,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存在非金融企业绿色债亟待突破、两高一剩行业产生倒逼效应、各要素市场间信息披露不对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政府对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欠缺等瓶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主动策应绿色金融改革、建立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创新绿色金融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赣江新区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华 郑燕康
清华大学 1998年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目标 ,并将其列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的实践作了考察和回顾 ,特别对“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等方面的进展作了介绍和说明
关键词:
绿色大学 绿色教育 绿色科技 绿色校园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幸泽林 易凤
国务院《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推进绿色融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支持力度"。2014年国内首次推出的低碳"绿色债券"——"碳收益中期票据"的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工作正式启航。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载体,"绿色债券"逐步得到认可,一些国家和组织使用"绿色债券"解决低碳项目投融资的实践也较为成功,研究国际"绿色债券"运作机制及成功案例,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机制,促进绿色金融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绿色债券 环境保护 金融 差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军旗
近年来,新冠疫情、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制造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和冲击,我国提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特点的数字经济以应对冲击、减小影响。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5.5万亿元,占GDP的39.8%。由此可见,数字经济为制造业带来了新动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海全 唐明知 赵鹏
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现状中国—东盟已形成稳定的环保合作机制。一是达成绿色低碳发展共识。为完成《巴黎协定》目标,中国和东盟相继提出低碳发展目标(见表1)。中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是建成国家层面的环保合作框架。2003年,中国和东盟启动环境政策对话。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并制定合作战略,此后,双方环保合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2009年开始,中国和东盟陆续出台环境保护合作战略等政策,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合作路径 中国—东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君霖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资金需求庞大,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的作用。从东北地区的情况来看,农业在地方生产总值中占比较高,老工业基地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碳排放压力较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绿色金融在支持东北地区实现双碳目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大有可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起东
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其复杂性和广泛性影响着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014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95%可信度)。气候变暖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升温幅度的提高,其可能性、严重性和不可逆性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内显著减排,只有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才能实现《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决心。
关键词:
碳金融 碳中和 碳减排 绿色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