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8)
2023(9204)
2022(7199)
2021(6252)
2020(4713)
2019(10686)
2018(10241)
2017(18740)
2016(10294)
2015(11143)
2014(11156)
2013(11028)
2012(10567)
2011(9735)
2010(10012)
2009(9198)
2008(8951)
2007(8067)
2006(7600)
2005(7126)
作者
(31634)
(26313)
(26258)
(24597)
(16464)
(12695)
(11685)
(10075)
(9938)
(9458)
(9092)
(8880)
(8688)
(8294)
(8232)
(8061)
(7806)
(7735)
(7651)
(7548)
(6662)
(6597)
(6343)
(6047)
(5970)
(5961)
(5906)
(5862)
(5370)
(5296)
学科
(50309)
经济(50276)
管理(28751)
(25495)
地方(19285)
(17908)
企业(17908)
中国(17684)
(15690)
环境(14767)
业经(14098)
方法(12386)
农业(11428)
(11392)
地方经济(10594)
(10471)
数学(9228)
数学方法(9131)
(8956)
金融(8956)
(8786)
银行(8771)
(8658)
发展(8154)
(8128)
资源(8026)
产业(8016)
(7980)
贸易(7969)
(7910)
机构
学院(151120)
大学(145224)
(59761)
研究(58920)
经济(58419)
管理(53686)
理学(44622)
理学院(43992)
中国(43942)
管理学(43236)
管理学院(42941)
科学(37168)
(33203)
(30116)
(27445)
研究所(27265)
(26609)
中心(26142)
(25027)
(24508)
师范(24264)
(22065)
业大(21987)
北京(21903)
农业(20948)
(20626)
财经(20224)
师范大学(19495)
(19356)
科学院(18218)
基金
项目(98409)
科学(77538)
研究(73554)
基金(68275)
(60094)
国家(59546)
科学基金(50613)
社会(47127)
社会科(44793)
社会科学(44783)
(41567)
基金项目(36357)
(33939)
教育(31921)
自然(30833)
自然科(29937)
自然科学(29932)
自然科学基金(29338)
(29154)
编号(29046)
资助(27149)
发展(23677)
(23242)
重点(23019)
成果(22666)
课题(21973)
(20515)
(19709)
国家社会(19506)
创新(19179)
期刊
(78848)
经济(78848)
研究(46696)
中国(36221)
(26500)
学报(22607)
科学(22517)
管理(20234)
教育(19806)
农业(18708)
(18163)
大学(16897)
(15949)
金融(15949)
学学(15874)
业经(15630)
技术(12828)
经济研究(11817)
(10182)
问题(9877)
资源(9700)
财经(9109)
(8219)
(7926)
商业(7791)
科技(7772)
(7645)
世界(6804)
现代(6787)
技术经济(6759)
共检索到243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玉钧  高云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10年间,生态文明、"两山"论、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已深入实践。2021年3月颁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紧扣主线,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国家大力推动绿色转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背景下,生态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其高质量发展必将助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形成,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白惠芳  
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过高的旅游需求和有限的旅游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与"高碳"旅游产业现实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绿色回收物流体系与不良的旅游习惯之间的矛盾。然后,从游客与旅游客体的视角研究了绿色物流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最后,从树立绿色物流观念、政策扶持、进行绿色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施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乔向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而数字经济实际上指的就是信息经济,其本质就是信息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从其本质与内涵及其在旅游业实践的应用中可以找到其赋能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春娟   郭凯歌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构建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环境、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发展是重要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呈现东部地区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中心城市强于外围城市、南方地区优于北方地区的态势;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与居民收入提升,显著促进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以丰富数字技术赋能场景、支持数字生态导向、提升“双碳”数字治理水平、强化数字基础保障等措施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维林  王艺斌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亟待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使用2011—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边际效应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数字鸿沟”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能力激发效应和公众认知能力提升效应三重机制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特征,实践上有助于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予的时代机遇,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打造创新、智慧、生态、美丽的新型城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钰鑫  
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安康大地的生动实践,也是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中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本研究着眼于陕西南部安康市,在梳理该市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面临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出为推动该市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树立夯实生态本底,立足资源特色的同时,应完善旅游要素,打造品牌营销意识,强化产业融合带动等对策建议,旨在推动陕西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云超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0年31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文化产业聚集和旅游经济高质量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最后,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聚集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聚集水平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部发展态势较好,中部发展态势一般,西部发展较弱”依次递减趋势。文化产业聚集水平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文化产业聚集每提升一个单位,拉动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0.74%。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优势明显,持续引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态势较好,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较弱,还未发挥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性作用。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引导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鼓励进行文创园建设,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等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崇东  
经济发展与城市的建设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当其中某一方出现失衡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今天全国各地每天都在上演的塞车连续剧就是城市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所造成的恶果。其实,西方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城市化进程太过迅猛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问题,塞车仅是其中一小点而已。地球的变暖、环境的污染、能源的紧缺等都是现代经济无序发展所导致的恶果。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塞车就大修公路,用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楚军  
北京市通过推动生态涵养区建设,落实生态规划,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格局;疏解整治"留白增绿",以街区为单元开展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微更新",改善人居环境,最终努力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目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海霞  黄梦蝶  
特许经营,是商业活动中通过约束性双边关系的缔结,以达到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经营模式。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势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生态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切实建立更有效的人与自然联结,是事关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话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高质量发展理念下,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正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基本原理,构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型,从"资源—产品""需求—市场""创新—人才"和"政府—政策"4个视角分析该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进而提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化对策。建议包括促进生态旅游产品体系高质量开发、厚植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制定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保护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萍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有助于推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如果脱离这一理念和原则,将不利于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而,在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农村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近年来,围绕数字经济主题的政策优势叠加,为探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增强“新常态”适应能力、构筑新发展格局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这为释放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内容的数字经济所内蕴的强大社会生产力新动能带来了历史契机。在新时代背景下,理性审视当前我国旅游业运行的基本状态,即伴随着行业规模的急剧扩张,如何实现旅游业内涵集约式增长,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数字经济重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琳琳  徐金海  李勇坚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加速变革,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数字技术提升旅游产业效率,数字技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推动旅游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旅游领域数字孤岛现象较为突出、旅游数据安全有待加强、在线旅游平台监管亟待规范、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相关制度建设尚需健全等现实挑战。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大力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高度重视旅游数据安全,加强在线旅游平台监管,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