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8)
2023(11523)
2022(9959)
2021(9295)
2020(7613)
2019(17807)
2018(17816)
2017(33917)
2016(18280)
2015(20638)
2014(20728)
2013(20452)
2012(18683)
2011(16867)
2010(16674)
2009(15010)
2008(14631)
2007(12750)
2006(11187)
2005(9287)
作者
(52767)
(43762)
(43429)
(41199)
(27662)
(20952)
(19829)
(17325)
(16586)
(15574)
(15037)
(14568)
(13876)
(13558)
(13434)
(13227)
(13068)
(12929)
(12528)
(12210)
(10912)
(10540)
(10485)
(9848)
(9712)
(9710)
(9613)
(9592)
(8760)
(8612)
学科
(71492)
经济(71426)
管理(52848)
(45781)
(38241)
企业(38241)
方法(33700)
数学(28398)
数学方法(28085)
(21643)
贸易(21630)
(20973)
(19881)
中国(18694)
地方(17302)
(16967)
环境(16943)
业经(16519)
(15654)
(13246)
理论(13039)
农业(12874)
(11852)
技术(11594)
(10562)
教育(10347)
(9883)
财务(9814)
财务管理(9800)
(9708)
机构
大学(255736)
学院(255628)
管理(103358)
(99048)
经济(96794)
理学(89916)
理学院(88949)
管理学(87377)
管理学院(86953)
研究(84348)
中国(60268)
(54752)
科学(53863)
(42242)
(41473)
(40212)
业大(39747)
研究所(38114)
中心(37969)
(36407)
北京(34536)
(34431)
财经(34362)
师范(34132)
(31672)
农业(31397)
(31216)
(30123)
经济学(28266)
技术(27715)
基金
项目(181403)
科学(141230)
研究(134213)
基金(129307)
(112311)
国家(111374)
科学基金(95364)
社会(82262)
社会科(77875)
社会科学(77852)
(71915)
基金项目(69765)
自然(62376)
教育(60805)
自然科(60785)
自然科学(60773)
(59958)
自然科学基金(59620)
编号(55668)
资助(52696)
成果(44302)
重点(40384)
(39148)
(39023)
课题(38058)
(37716)
创新(35112)
科研(34766)
项目编号(33867)
大学(33639)
期刊
(106849)
经济(106849)
研究(72781)
中国(46499)
学报(40853)
科学(36664)
管理(36288)
(36243)
教育(30647)
大学(30641)
(29321)
学学(28536)
农业(26175)
技术(22438)
业经(18881)
(17653)
金融(17653)
经济研究(16754)
图书(16315)
财经(15118)
问题(15014)
(14424)
(13362)
科技(13308)
(12737)
理论(12637)
资源(12470)
国际(11938)
实践(11888)
(11888)
共检索到366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英明  岳怡然  胡蓓蓓  董现垒  
绿色贸易与生态文明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重要议题的背景下,从2006—2015年我国七大地区和各省份的生态文明程度,分析我国绿色贸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西南地区,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从生态文明程度演化趋势来看,我国生态文明程度发展大致分为"攀升—下降—稳步上升"三个阶段;我国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的不同省份的绿色贸易与其生态文明的相关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更需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等,以环境产业为抓手,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俞剑平  胡晓雀  
绿色贸易已从学术讨论转向人类的共同选择。但对其发展机理的研究目前尚缺乏基本框架,尤其在信息不对称之南北贸易的实践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开放度择优等研究鲜有人做。为此,本文将对绿色贸易开放度的决定因素展开定量分析,以期为我国实施绿色贸易开放度的择优提供可行的政策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权立枝  
山西作为一个能源大省和绿色转型重省,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外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运用税收调节手段,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促进山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芳芳  解希玮  李心斐  程宝栋  
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生态环境形势的日趋严峻,传统的环境保护与贸易发展之间固有的矛盾在新时期表现得愈发显著。文章以国际贸易领域广泛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为切入点,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其功能进行重新审视,并详细考察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始前后沿线地区的绿色贸易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一带一路"提出以来,沿线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强度和结构均有所改善,贸易绿色发展水平不断增强,但在区域和行业布局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下一阶段,中国应与沿线其他国家共同持续规范绿色贸易壁垒,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并以高质量合作加速推动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肇军  
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有着特殊的意义,绿色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在加快,但城镇数量和规模总体仍然落后,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适宜的绿色城镇化路径成为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绿色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与创新,它一方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污染治理的空间集中、减少治理成本。贵州应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贵州省情和发展需要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刚  
实现绿色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二者互为表里,是当下我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新阶段。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的精神内涵,绿色发展反过来又是生态文明的总要支撑。相关的破解策略才能应对当前我国社会在绿色发展中面临特殊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冬兰  董博  
文章利用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对1997、2000、2002、2005和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值和生态逆差值进行了测算。从结果中可知,我国是典型的隐含能净出口国,显示了我国在巨大的贸易顺差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逆差现象,同时也说明了目前的贸易现状不利于国内的节能降耗。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文章以生态逆差值和贸易差额作为分类指标,将现有的产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及"禁止类"等四类,并针对这四类产业提出不同的绿色贸易政策,以便更好地实现基于节能降耗的绿色贸易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建秋  徐雨露  
在党中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背景下,本文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文明城市建设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当地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政府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政府支持的“补偿”效应。随着地区制度质量、企业资本储备和高管素质的提高,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得到增强。经济后果方面,文明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绩效,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补充了文明城市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从理论层面为利用政策工具完善我国绿色创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方同,冯德连  
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绿色营销研究安徽财贸学院叶方同冯德连●重点课题非关税壁垒专辑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若干渊源进口国的关税贸易壁垒因其透明度高,易受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出口国的关注,而不得不递减;关贸总协定(GATT)的“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又将矛头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杜强  
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对外贸易领域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并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近年福建出口产品频繁遭遇欧、日、美等发达国和地区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出口增长波幅较大。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并寻求因应之策,对进一步拓展福建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祥霞  王锐  陈学中  
利用修正的投入产出法和2001-2012年中国海关货物进出口商品分类数据,研究和测算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都有明显增长,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增长更快;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净出口国,且少数产业部门集中了国内绝大多数的碳排放。为了改善国内的生态环境,本文以贸易差额、生态环境差额和碳排系数为依据进行了产业归类,提出了绿色贸易转型的相关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内节能减排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廷海  唐敏  
进入 2 1世纪以来 ,“绿色贸易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 ,提出了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益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它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有助于民生工程实现,更利于美丽中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遵循绿色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农村相关主体生态文明的主人公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贵  
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将发展绿色产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强调绿色的理念和内涵,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最大容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把绿色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其以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着力点,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栋梁,所以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文章根据相关教学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在全国视野下,基于2011~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运用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V"型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小;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协同系数普遍较低,且呈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着力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加大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农业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普及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