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7)
- 2023(11594)
- 2022(9682)
- 2021(8423)
- 2020(7005)
- 2019(15555)
- 2018(15073)
- 2017(28703)
- 2016(15393)
- 2015(16756)
- 2014(16443)
- 2013(16216)
- 2012(15024)
- 2011(13798)
- 2010(13820)
- 2009(13181)
- 2008(12670)
- 2007(11315)
- 2006(10232)
- 2005(9408)
- 学科
- 济(84619)
- 经济(84516)
- 管理(52143)
- 业(44656)
- 企(36876)
- 企业(36876)
- 方法(29510)
- 数学(26416)
- 数学方法(26259)
- 财(19950)
- 地方(18686)
- 中国(18112)
- 农(17480)
- 制(17164)
- 业经(16622)
- 学(15466)
- 环境(14554)
- 体(12862)
- 地方经济(12781)
- 贸(11880)
- 贸易(11875)
- 融(11868)
- 金融(11866)
- 银(11734)
- 农业(11707)
- 银行(11697)
- 务(11600)
- 财务(11580)
- 财务管理(11558)
- 易(11503)
- 机构
- 大学(230946)
- 学院(230343)
- 济(109692)
- 经济(107862)
- 管理(86973)
- 研究(81716)
- 理学(75360)
- 理学院(74588)
- 管理学(73562)
- 管理学院(73161)
- 中国(60803)
- 财(49610)
- 科学(47711)
- 京(46571)
- 农(41524)
- 所(41137)
- 财经(39365)
- 研究所(37279)
- 中心(36054)
- 业大(35889)
- 经济学(35733)
- 经(35665)
- 江(34089)
- 农业(32614)
- 经济学院(31907)
- 财经大学(29095)
- 院(28985)
- 北京(28772)
- 州(25965)
- 范(25930)
- 基金
- 项目(154990)
- 科学(122846)
- 基金(115836)
- 研究(107955)
- 家(102447)
- 国家(101650)
- 科学基金(87052)
- 社会(74847)
- 社会科(71224)
- 社会科学(71204)
- 基金项目(61571)
- 省(60223)
- 自然(55443)
- 自然科(54154)
- 自然科学(54135)
- 自然科学基金(53221)
- 划(50082)
- 教育(47844)
- 资助(46022)
- 编号(39294)
- 重点(35260)
- 部(34514)
- 发(34021)
- 制(32959)
- 创(32853)
- 国家社会(32483)
- 创新(31033)
- 成果(30851)
- 教育部(29850)
- 科研(29728)
- 期刊
- 济(124982)
- 经济(124982)
- 研究(69881)
- 中国(43127)
- 学报(39241)
- 财(39042)
- 农(37382)
- 科学(34972)
- 管理(33253)
- 大学(29829)
- 学学(29001)
- 农业(24481)
- 融(21984)
- 金融(21984)
- 经济研究(21749)
- 财经(21040)
- 经(18177)
- 业经(18022)
- 技术(17999)
- 问题(16115)
- 教育(13669)
- 技术经济(12913)
- 业(12418)
- 贸(12091)
- 世界(11103)
- 版(11061)
- 统计(10923)
- 商业(10827)
- 国际(10564)
- 科技(10514)
共检索到344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彬 阳镇 陈洋毅 李佳杰 陈劲
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绿色经济效率是衡量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通过搜集全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定量测度了各个省份的金融集聚程度和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对金融集聚、创新要素集聚两大关键因素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集聚可以提升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但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抑制作用,且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出现分化,其中,R&D经费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负向效应,R&D人员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R&D人员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向作用方面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而R&D经费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负向作用则弱于中西部地区。最后,在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金融与创新要素资源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促进绿色产业体系构建,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清香 李娟娟
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的必然要求。文章依托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且呈现区域异质性,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而长江中游经济集聚的绿色发展效应不显著。相较于低经济密度城市,高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强。在作用机制上,经济集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以及环境规制促进长江经济带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绿色发展效率 长江经济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当前结构转型背景下,金融集聚能够为各大产业的绿色改造与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机制,并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集聚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空间机制。结果表明:(1)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呈N形波动趋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先升后降的U形关系,前期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后期则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3)金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机制对当地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静 左胜强
加快流通业数字化转型以实现经营管理数字化,从而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是推进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1年流通业及各省统计年鉴数据,实证研究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两者呈U型非线性关系。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经济效率的U型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本文为积极推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区域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国家数字化生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岩威 王文强 张晋宁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并构建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通过国内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产生间接影响;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空异质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海盛 沈满洪 汪锦军
文章基于2002—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和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和绿色经济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法研究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用监管制度与绿色经济效率总体呈“倒U”形关系;东部和东北地区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与总体保持一致,中部地区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U”形影响;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力市场高级程度是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主要传导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为缓解生态压力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突破高质量增长瓶颈,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检验,以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在不同水平下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此外,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其当期的提升会带动下一期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提升。(2)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争鸣 刘晓晨
针对环境管制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关问题,本文结合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提出绿色经济效率非参数条件效率模型,探讨和验证宏观环境管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无条件的绿色经济效率都低于条件效率。环境管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仅具有"时滞"性而且具有"非线性"性,随着环境管制的加强,绿色经济效率呈先降后升趋势。环境管制在长期对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它的影响体现在对不同地区和时期具有不同的效应,东部地区环境管制对绿色经济效率也具有先负后正的效应,而目前加强环境管制对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仍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赵璟
论文采用全国30个省份2006—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Tobi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并建立中介机制模型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区域绿色经济效率长期处于偏低水平且绿色经济效率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特点;(2)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3)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赵璟
论文采用全国30个省份2006—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Tobi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并建立中介机制模型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区域绿色经济效率长期处于偏低水平且绿色经济效率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特点;(2)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3)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晓 徐伟 杨凡 赵林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GEE)进行测度,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GEE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分为缓慢上升(2003—2009年)和波动下降(2009—2014年)两个阶段,区域差异呈扩张趋势;(2)空间格局呈"山脊状"特征,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中部至南部沿海一线向东西两侧递减;(3)GEE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财政支持水平对本地GEE分别存在显著为正向、负向影响,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晓 徐伟 杨凡 赵林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GEE)进行测度,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GEE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分为缓慢上升(2003—2009年)和波动下降(2009—2014年)两个阶段,区域差异呈扩张趋势;(2)空间格局呈"山脊状"特征,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中部至南部沿海一线向东西两侧递减;(3)GEE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财政支持水平对本地GEE分别存在显著为正向、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对邻接市GEE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GEE存在"U型"曲线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君
以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为核心要义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部门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自然资源禀赋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即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在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表现上劣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进而由此决定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变化具有动态延续性,环境规制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则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竹君 魏婕 任保平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强化环境保护制度。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大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重点在于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结合。鉴于此,以双向FDI和绿色发展的关系作为逻辑起点,探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背景下双向FDI对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双向FDI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由于"污染天堂"与"底线竞赛"等现象存在,双向FDI会降低中国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当环境规制强度较高时,由于"污染光环"效应以及寻找新"污染天堂"的需要,双向FDI合力促进高技术、轻污染产业集聚的形成,从而通过结构优化途径促进中国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此,未来我们在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双向FDI形成合理布局,特别是应该强化环境规制,因地制宜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激励双向FDI以减少污染损害,从而使得双向FDI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覃朝晖 范振楠 余思明
[目的]在气候变暖趋势持续背景下,明确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对于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进而采用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论证了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结果]研究发现,一般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极端气温变化显著抑制了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传导机制表明,一般气温变化能够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来影响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而极端气温变化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来影响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粮食主产区,一般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极端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且极端气温变化对产销平衡区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负向冲击更大。[结论]因此,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加强粮食生产政策保障,因地制宜提高气温变化适应能力,是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