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87)
2023(18417)
2022(15628)
2021(14503)
2020(12196)
2019(27914)
2018(27603)
2017(53112)
2016(28842)
2015(32627)
2014(32926)
2013(32310)
2012(30761)
2011(27892)
2010(28451)
2009(26462)
2008(26361)
2007(23964)
2006(21250)
2005(19512)
作者
(85270)
(71410)
(71189)
(67935)
(45866)
(34301)
(32577)
(27893)
(27199)
(25882)
(24510)
(24121)
(22983)
(22727)
(22483)
(22192)
(21360)
(21327)
(20611)
(20590)
(18152)
(17746)
(17613)
(16505)
(16284)
(16062)
(15897)
(15858)
(14583)
(14388)
学科
(135287)
经济(135151)
管理(85238)
(80823)
(65203)
企业(65203)
方法(53772)
数学(46906)
数学方法(46230)
中国(36325)
(35230)
(32339)
地方(31549)
业经(27893)
(27105)
(24124)
(23657)
贸易(23645)
农业(23626)
(22884)
技术(21674)
(20855)
银行(20806)
(20529)
金融(20526)
(20002)
环境(19840)
理论(19234)
(18756)
(18330)
机构
学院(422843)
大学(421664)
(181328)
经济(177494)
管理(159915)
研究(148602)
理学(136024)
理学院(134490)
管理学(132045)
管理学院(131235)
中国(113165)
科学(89861)
(89844)
(84217)
(76479)
(71224)
研究所(68836)
中心(68246)
(66130)
财经(65448)
业大(61146)
(59109)
北京(57194)
(56050)
农业(55760)
经济学(55722)
师范(55458)
(53027)
(52364)
经济学院(49850)
基金
项目(271296)
科学(213140)
研究(198248)
基金(195456)
(170143)
国家(168719)
科学基金(144244)
社会(125765)
社会科(119259)
社会科学(119229)
(106670)
基金项目(101827)
自然(92325)
教育(91617)
自然科(90208)
自然科学(90184)
(89650)
自然科学基金(88540)
资助(82057)
编号(80222)
成果(66445)
(62031)
重点(61388)
(60314)
课题(56486)
(55969)
创新(52442)
国家社会(51816)
科研(51666)
教育部(51559)
期刊
(209891)
经济(209891)
研究(129137)
中国(87113)
(66134)
(65222)
学报(64792)
管理(61093)
科学(59859)
大学(49425)
教育(46580)
学学(46538)
农业(44267)
(42567)
金融(42567)
技术(40559)
经济研究(33989)
财经(32982)
业经(32703)
(28443)
问题(26975)
(23580)
技术经济(23216)
(22680)
统计(22499)
(20296)
世界(20070)
国际(19964)
图书(19819)
(19504)
共检索到654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纯彬  王晓军  
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经济转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市场自身转型的滞后是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转型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公共财政的本质意味着政府介入从而消除滞后的合意性。绿色新技术采用的滞后是造成转型滞后的关键,新技术采用路径的均衡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滞后的程度也就不同;但均衡时间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新技术创新的强度、市场需求、贴现率、技术采用成本、既有生产成本以及企业行为等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均衡的采用时间,这些都为政府的介入提供了基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荣  陈雪梅  
近几年来,制度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制度创新的效果取决于政府与企业在博弈过程中所需的激励相容条件。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公益者、策划者和仲裁者的责任,企业则承担着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责任。笔者通过对政府与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博弈分析,探求信息不完全条件下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实施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承智   张林  
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有空间相关性,即空间因素不能忽略。(2)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正“U”型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更有利于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效应的充分释放;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数字经济更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为主,长期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承智   张林  
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有空间相关性,即空间因素不能忽略。(2)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正“U”型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更有利于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效应的充分释放;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数字经济更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为主,长期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承红  李标  
本文使用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数据,从空间视角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研究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粗放式的劳动投入在短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却阻碍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CO2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特征;污染税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在短期和长期都优于治污投资,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治污投资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不同经济部门的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不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祺琪  
为有效促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考察低碳农业主体的行为选择及互动影响,从政府与农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两个主体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进而取得帕累托最优均衡目标;(2)当政府增加采用低碳农业生产农户的补贴,同时加大对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约束力度,且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的综合收益逐渐增加及其成本不断减少时,演化博弈模型中局部均衡点最终演化为政府发展低碳农业,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祺琪  
为有效促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考察低碳农业主体的行为选择及互动影响,从政府与农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两个主体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进而取得帕累托最优均衡目标;(2)当政府增加采用低碳农业生产农户的补贴,同时加大对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约束力度,且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的综合收益逐渐增加及其成本不断减少时,演化博弈模型中局部均衡点最终演化为政府发展低碳农业,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这个稳定状态。基于此,分别从政府与农户角度提出了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保华  王增强  邵革军  
在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力度,实现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和服务业可持续的战略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敏  卢珂  
中国碳排放总量于2007年升至世界第一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家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首先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县级绿色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然后从管理机制层面剖析了绿色经济发展中县级政府所存在的管理理念不科学、职能定位不合理以及财政制度中环保意识缺乏等问题,最后从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行政执行机制、健全民主监督机制等方面,探寻县级绿色经济发展中政府管理机制完善的有效途径。结论与建议: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单元的县域经济,必须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再金  
本文分析物业税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均衡影响,体现为对城市中土地价值、房地产租金、城市规模、居民的住房消费行为以及效用水平等的影响。本文在一个静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假设了一般形式的消费者效用函数,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得到一些定性的结论。文章重点讨论了CES效用函数的情况,发现对于不同的消费替代弹性,结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特定的情况下,征收物业税,可能会减少单位土地的资本投入,从而降低土地价值,降低人口密度,导致城市向外扩张;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结论正好相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自元  王小蕊  
本文采用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量中国2003-2018年282个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实证分析了外资流入、政府干预与绿色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外资流入对绿色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政府干预有助于降低外资流入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产生的抑制作用。此外,外资流入、政府干预对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产生了差异性影响。外资流入对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地级市绿色经济发展则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此外,政府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外资流入对低行政级别城市绿色经济发展产生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本文考察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影响结构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估算结构转型框架下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的社会福利成本。研究发现,非位似偏好是劳动收入税影响结构转型的重要原因。若假设位似偏好,劳动收入税不影响结构转型。资本收入税通过非位似偏好和资本深化的渠道影响结构转型。基于中国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抑制了结构转型,资本收入税的扭曲性高于劳动收入税。通过与单部门框架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单部门框架没有考虑税收政策对结构转型的抑制作用,从而低估了税收政策的社会福利成本。相对于劳动收入税,单部门框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本文考察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影响结构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估算结构转型框架下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的社会福利成本。研究发现,非位似偏好是劳动收入税影响结构转型的重要原因。若假设位似偏好,劳动收入税不影响结构转型。资本收入税通过非位似偏好和资本深化的渠道影响结构转型。基于中国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抑制了结构转型,资本收入税的扭曲性高于劳动收入税。通过与单部门框架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单部门框架没有考虑税收政策对结构转型的抑制作用,从而低估了税收政策的社会福利成本。相对于劳动收入税,单部门框架下资本收入税的社会福利成本被低估得更为严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本文以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落入低水平陷阱,经济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本及低端劳动力的数量投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现非均衡特征,而且出现就业压力严峻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的现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匹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错位,以及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此,我国应明确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放宽教育准入制度及收入分配改革等渠道,实现人力资本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菊莲  
目前,我国传统的主要依赖于"三高三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引起的经济社会问题已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面对资源、环境、市场三大约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来自于挖掘"软实力",即提升人力资本静态价值。当务之急是要强化人力资本投资理念,充分认识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性;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提升人力资本的静态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