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7)
- 2023(4993)
- 2022(3984)
- 2021(3150)
- 2020(2492)
- 2019(5524)
- 2018(5304)
- 2017(9843)
- 2016(4964)
- 2015(5499)
- 2014(5523)
- 2013(5693)
- 2012(5640)
- 2011(5098)
- 2010(5819)
- 2009(5689)
- 2008(4947)
- 2007(4473)
- 2006(4361)
- 2005(4177)
- 学科
- 济(49314)
- 经济(49295)
- 管理(15034)
- 地方(14727)
- 方法(12677)
- 审计(12092)
- 地方经济(11542)
- 数学(10765)
- 数学方法(10729)
- 业(9826)
- 中国(9354)
- 环境(8528)
- 学(8425)
- 企(7925)
- 企业(7925)
- 业经(7537)
- 经济学(6642)
- 各类(5846)
- 农(5668)
- 融(5401)
- 金融(5401)
- 财(5390)
- 发(5360)
- 资源(5168)
- 产业(4863)
- 制(4844)
- 和(4666)
- 划(4598)
- 体(4523)
- 总论(4278)
- 机构
- 学院(83549)
- 大学(82315)
- 济(48043)
- 经济(47286)
- 研究(31906)
- 管理(29033)
- 理学(24490)
- 中国(24484)
- 理学院(24245)
- 管理学(23962)
- 管理学院(23814)
- 财(20521)
- 京(17534)
- 科学(16620)
- 经济学(16492)
- 财经(16418)
- 所(16285)
- 经(14762)
- 经济学院(14491)
- 研究所(14040)
- 中心(13691)
- 江(13157)
- 财经大学(11940)
- 院(11104)
- 北京(10692)
- 农(10087)
- 州(10063)
- 科学院(10049)
- 省(9776)
- 社会(9372)
- 基金
- 项目(49238)
- 科学(38903)
- 基金(36312)
- 研究(35981)
- 家(31024)
- 国家(30792)
- 科学基金(26592)
- 社会(26372)
- 社会科(25224)
- 社会科学(25213)
- 省(19255)
- 基金项目(18666)
- 自然(14982)
- 资助(14852)
- 划(14849)
- 教育(14808)
- 自然科(14528)
- 自然科学(14525)
- 自然科学基金(14237)
- 编号(12562)
- 发(12334)
- 济(12318)
- 经济(12221)
- 国家社会(11720)
- 重点(11298)
- 发展(10748)
- 展(10596)
- 部(10588)
- 成果(10224)
- 创(9788)
共检索到140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韩乃志 于昆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国人均资源数量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更加努力地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审计机关应进一步深化并完善环境审计,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审计制度,推动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GDP核算的尽早实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振耀
公众较为自觉地参与绿色经济并建设绿色生活是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标志之一。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公众较为积极地参与了绿色经济的建设、发展与保护活动。一、中国公众的绿色文化习惯在国际社会,2008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玉华
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当前,在国际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理念相当普及,诸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保险、二氧化碳抵押贷款和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日益增长,地球生态系统承受的负荷逐渐加大,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然资源及环境容量制约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有关绿色经济以及有关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研究成为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有关绿色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及其驱动/制约因素、绿色转型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研究等,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并展望了我国未来相关研究的关键和热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智勇
近年来,绿色、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补短板"和"促发展"的新引擎。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拥抱"绿色"主题,也是一件值得金融业同仁认真思考的必答题。传统金融业务的开展首先考虑的是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再审查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其他要求,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基础上,从合规性角度考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国俊
"绿色"作为政府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被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成为一大亮点得到各方关注。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为缓解生态压力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突破高质量增长瓶颈,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检验,以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在不同水平下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此外,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其当期的提升会带动下一期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提升。(2)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志宏
本文提出古村落可持续经济增长和绿色增长的概念,总结绿色经济活性化的环境法规改善策略和针对古村落绿色改造设计的改进措施,从绿色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古村落绿色改造设计的方法与标准。解决古村落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建立适应古村落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明 刘倩
本文针对我国循环经济绿色消费实践滞后于生产领域实践的现状,通过考察线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消费内涵的差异,明确指出以可持续经济规模为基本目标的循环经济对消费的物质规模具有内在限制。笔者认为,现行绿色消费囿于线型经济的运行规律,停留在"浅绿色消费"层面。循环经济的"深绿色消费"是以生态经济大系统整体优化为出发点,追求以最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实现最优的效用传递。最后,本文针对如何实现深绿色消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线型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国俊
"绿色"作为政府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被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成为一大亮点得到各方关注。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11月14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温家宝总理2009年11月30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11月14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温家宝总理2009年11月30日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中原
最近,中国高等教育,严格讲是中国的成人高教很是热闹。自2010年7月23日上海开放大学挂牌后,北京、江苏、广东、云南和国家的开放大学最近也要挂牌了。尽管这些开放大学(即"5+1")的挂牌只是国家的试点,但据说很多省份的教委在各自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并不买试点的账,而是我行我素、火急火燎地在抓紧筹办他们的省级开放大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璐 苗蕾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完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选择。将此项审计制度视为一场准自然实验,从绿色经济视角,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所带来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显著促进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经济发展。该结论通过了政策外生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利用时间序列的单重差分法将样本的研究期间扩展为2010年至2019年。进一步分析发现:(1)政府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控排力度的增强是审计制度发挥上述治理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2)在中西部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小、市场化及法制化程度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审计制度对绿色经济的治理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学和环境经济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研究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