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4)
2023(2514)
2022(1913)
2021(1685)
2020(1173)
2019(2531)
2018(2471)
2017(4127)
2016(2290)
2015(2316)
2014(2184)
2013(2194)
2012(1994)
2011(1850)
2010(1938)
2009(1748)
2008(1674)
2007(1475)
2006(1432)
2005(1254)
作者
(7622)
(6322)
(6286)
(6083)
(3866)
(3139)
(2809)
(2472)
(2423)
(2312)
(2304)
(2122)
(2011)
(2009)
(1937)
(1931)
(1898)
(1870)
(1811)
(1734)
(1697)
(1497)
(1477)
(1418)
(1409)
(1382)
(1375)
(1364)
(1291)
(1266)
学科
环境(10096)
管理(9034)
(8225)
经济(8223)
生态(5739)
(4632)
(4584)
资源(4478)
规划(4140)
环境规划(4103)
(4070)
(3195)
(3164)
企业(3164)
(3143)
(2929)
地方(2863)
中国(2437)
业经(2288)
方法(2278)
(2249)
区域(2247)
区域环境(2134)
农业(2110)
部门(1834)
门环(1827)
发展(1734)
(1728)
开发(1718)
经济学(1697)
机构
学院(33658)
大学(32769)
研究(12983)
管理(11978)
(11120)
经济(10821)
理学(10374)
科学(10270)
理学院(10179)
管理学(9867)
管理学院(9808)
中国(8819)
(7611)
(7330)
业大(6916)
(6802)
研究所(6502)
农业(5911)
(5681)
中心(5678)
师范(5612)
(5211)
(4971)
北京(4690)
环境(4676)
科学院(4624)
师范大学(4555)
资源(4273)
(4262)
(4257)
基金
项目(26437)
科学(20611)
基金(18647)
研究(17897)
(17177)
国家(17036)
科学基金(14370)
社会(11660)
(11463)
社会科(11092)
社会科学(11086)
基金项目(10363)
(9442)
自然(9440)
自然科(9076)
自然科学(9074)
自然科学基金(8875)
教育(6870)
(6534)
资助(6488)
编号(6413)
重点(6362)
计划(5648)
(5492)
科技(5395)
创新(5200)
发展(5074)
国家社会(5050)
科研(5032)
(4961)
期刊
(14406)
经济(14406)
学报(7834)
研究(6823)
(6668)
科学(6488)
中国(6236)
大学(5407)
学学(5104)
农业(4869)
生态(4088)
资源(3916)
管理(3505)
林业(3103)
图书(2997)
(2862)
业经(2857)
教育(2718)
科技(2526)
书馆(2362)
图书馆(2362)
(2344)
(2206)
业大(2170)
技术(1838)
自然(1684)
(1683)
金融(1683)
环境(1624)
问题(1565)
共检索到47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黎亚  
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哪里有人迹,哪里就有绿荫;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绿色的希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活中的绿色在急剧减少,人们离绿色愈来愈远,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经过痛苦的思索,人们开始用一种分析的、批评的新眼光看待工业文明、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多方面活动所带来的后果。于是,有了“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首次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卞显红  王国聘  黄震方  王苏洁  
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发展哲学,是生态环境伦理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我们从生态伦理角度考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旅游发展与旅 游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关系问题。本文从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生态环境伦理含义、功能及其核心要点等三个方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基础进行了初步评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修德  
信息伦理学首先是对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进行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研究人类普遍的"善"是如何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活动是否符合普遍的"善"或"应当"的要求,它研究信息活动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如何认识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如何做出决择等问题;其次,信息伦理学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为指向,界定或建构那些与信息活动实践相关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再次,信息伦理学必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等问题及形而上因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宋杰  
本文通过引入论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涉税举报行为的性质,认为举报行为可以归纳为损人利己型和完全害他型两类;涉税举报的效应可以分为经济上的效应和伦理上的效应两类。同时文章提出,随着税收收入的逐年增加,通过受理涉税举报而实现的查补收入占工商税收总额的比例将呈逐年加速下降的趋势,而由此带来的经济特别是伦理道德上的负效应却在增加。为了使无法通过其他渠道伸张正义者有一个伸张正义的途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涉税举报,但为了不使非正义的行为泛滥,税务机关不应该鼓励这一行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谋昌  
传统林业范式以林业商品性生产的高产出为特征.而生态伦理学则认为:森林是多价值的,不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评价,而且要从生态学、美学和道德等角度进行评价,本文分析了生态伦理学与林业的关系.生态伦理学不仅为认识森林和林业提供新观点,而且为我们思考森林和林业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因而它可以作为林业工作者的工作哲学,并从而对林业范式从传统的经济利用到“多价值森林管理”的新范式转变提供有价值的思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媛  
工程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未来的工程师,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工科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所形成的生态伦理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决定他们将来从事工程建设活动所呈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从工科院校学生的生态伦理现状出发,深入分析目前工科院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加强生态伦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工程责任,并探讨加强在校生的生态伦理意识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食霖  
道义论和功利论是西方近代以来伦理学思想的两条主线,它们有着不同的道德理念、道德标准、道德追求和伦理精神。在生态伦理学理论的诠释中,仍可看到道义论和功利论的思想痕迹以及它们之间的理论冲突与融合在当代的延续。如何超越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对立是当代生态伦理学的重要课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士清  李震  马家常  
杨树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人们长期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伦理观,导致苏北杨树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审视苏北杨树产业的发展过程及其出现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苏北杨树产业的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一门新的学科——教育伦理学已成为教育科学学科群的成员之一,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什么是教育伦理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已有观点的分析,提出教育伦理学是探讨教育的善恶矛盾的科学。 一、教育伦理学就是道德教育理论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伦理学就是探讨道德教育的理论。如本世纪上半叶,B·诺曼妮(B·Normann)和G·科蒙尔(G·Colmore)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绍怀  
虽说发展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头等大事 ,但发展要以和平与稳定为前提。因此 ,充分发挥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论是经济活动还是道德活动 ,其行为主体都是人 ,从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 ,二者具有着相互同一的天然基础。只要我们不偏执于把经济学仅仅理解为是纯粹“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或一种“增长财富的技术” ,而是同时也把它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或“关怀人类幸福的理论” ,那么不是从经济“以外”、而是从经济自身中发生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原则 ,或者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传统的道德原则加以分析 ,从中提炼出适合市场经济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德育改革总会出现不同的主张。德育改革的冲突背后隐含了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伦理学分歧。情感主义伦理学强调德育的基础是个人的自然情感和个人的自然权利。立足于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德育改革重视个人的自然情感和自然权利的追求与满足。理性主义伦理学要么强调共同体的公共福祉要么重视个人的纯粹善良意志。理性主义伦理学主要适用于据乱世的德育意识形态;情感主义伦理学主要适用于太平世的德育意识形态。小康社会或升平世的德育往往选择中庸观念。中庸主义伦理学意味着既重视个人的自然情感和自然权利的满足,同时又强调以理制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群  
一统计责任的内涵及其伦理意义所谓统计责任。是指包括统计主体在内的全体公民以及各类组织团体在运用各种统计方法解决或回答有关统计问题时,对提供的统计数据应承担在法律上和道德
[期刊] 求索  [作者] 钟毓书  
麦金泰尔对康德伦理学的批评可能存在误读。麦金泰尔批判康德拒斥幸福概念,但康德只是认为幸福不能成为伦理学的基础;麦氏认为康德对待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既有拒斥又有支持,但康德的目的论却并非亚里士多德式的,康德突出了理性存在者的特性;麦氏认为康德的绝对命令是逻辑空白和形式主义的,但忽略了具体的道德律令间会存在冲突。面对冲突,应基于具体情境,作有差别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